老月份牌的价值

如题,介绍一下

月份牌的诞生源于近代中国门户洞开后外商致力于洋货倾销的广告宣传。每逢年尾岁首,商家作为商品宣传附送。洋商们起初企望以西洋画片推销其产品,然而收效甚微,于是便改用符合中国传统审美趣味、类似于年画的形式,突出民俗内容,如“八仙上寿”、“沪景开彩图”等。在画面适当的位置标有商品、商号与商标,并配以中西对照的年历或西式月历(由此产生“月份牌”这一称谓),赠送给顾客。这种形式新颖、寓意吉祥的月份牌一经诞生,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与别具的韵味便赢得人们的喜爱,于是精明的中外商家趋之若骛,乐此不疲。
20、30年代的旗袍时装美女,开创了月份牌画的鼎盛时代,因而月份牌又俗称“美女月份牌”。20年代初,社会风气开化,有关女性的传统观念得到了更新,女性形象在月份牌中明显增多,并突破了女性消费品领域。时髦美女在报纸广告等其他新闻媒介也频频亮相,成了社会的一种象征。在多变的社会时尚之中,美女形象却是永恒的主题。20年代末,身穿倒大袖旗袍的清纯女学生,可说是时髦中的佼佼者。30年代月份牌创作盛期,当时的电影红星如胡蝶、阮玲玉、黎灼灼等都被作为模特走入月份牌画中。全新包装的时装美女,使看惯《点石斋画报》“海上百艳图”中都市仕女的平常百姓,为之耳目一新。月份牌中的美女是第二代都市女性的时髦代表。她们穿最流行的时装;用最新潮的物品:电话、电炉、钢琴、话筒、唱片……;有最时髦的消遣:打高尔夫球、抽烟、骑马、游泳、航空……。都市摩登女郎为月份牌与旗袍找到了彼此共同表达的形式,因而旗袍与月份牌得以走着流行的一致步伐,使月份牌中的旗袍总是当令新装。

有趣的是,月份牌原是以宣传、推销商品为要旨,但从它面世以来,占据主要画面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人物或其他少量风景名胜。作为主角的商品只被处理在边框等不大显眼的地方,退居从属地位。早期的月份牌,其中人物与所宣传的商品可能全不相关,月份牌画家们考虑得更周到的是画中美女———如何使她们更加美丽动人。直至月份牌盛行的中后期,才出现较为明显以画中人直接传达的商品信息,30年代月份牌中美女时装造型已无定式,旗袍、裙装、长裤、泳衣都广泛应用,但从审美效果看,旗袍最能显露女性线条、秀美的身段,同时又富有端庄典雅的淑女风范。月份牌画的各类时装中也以旗袍数量为最多,它记录了旗袍流行变化的主要进程。

月份牌对我国的近代史、绘画史、商业史及烟草、服饰、戏剧、影视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它作为一种民族绘画形式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历史与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目前,我国专门收藏月份牌的人也不在少数,月份牌成了一种极为抢手和难觅的收藏种类,且价值不菲。

提起“月份牌”,恐怕一些上了年纪的人都会记忆犹新,它曾经以雅俗共赏的格调,在上海滩风靡一时,成为海派文化的一个标识。

传统题材一统天下

“月份牌”属于年画范畴,也是年画的一种创新形式,发祥于清末的上海滩。由于早期是作为商业宣传品附送的,融入商品广告,画上大多印制全年的月历节气而得名。最初,由外国厂商聘请中国画师设计的“月份牌”,画面除了商品宣传外,表现的大都是中国传统题材的形象,如传统山水、仕女人物、戏曲故事等,后来则发展为以表现时装美女为主。

在艺术手法上,初以中国传统工笔淡彩或重彩作表现,后来发展成以西洋擦笔水彩为主的写实手法,色彩明净鲜丽,据说郑曼陀首先摸索创造此法。1914年,郑曼陀采用此法创作了第一幅月份牌《晚妆图》,开创了擦笔水彩画法“月份牌”的先河。

电影明星唱主角

“月份牌”的题材并不广泛,主要有仕女、娃娃、民间传说、戏曲人物、名胜古迹等,而以时装、古装仕女与娃娃居多。尽管也出现过一些反映汽车、飞机等时尚作品,但基本上没有男士的位置。

“月份牌”的用纸有卡纸与铜版纸两种,早期多用尺幅较小的硬卡纸印刷,将月历表印在背面。当大尺幅的铜版纸成为主流以后,上下两端还镶有铜边,上端铜边居中穿孔,可以张挂,随出售商品免费赠送顾客。

上世纪30年代是月份牌创作的鼎盛期,当时的电影明星如胡蝶、阮玲玉、黎灼灼等都走入月份牌画中。应该讲,月份牌作为一种民族绘画形式,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历史与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原稿拍价稳步上升

当国内艺术品拍卖兴起后,“月份牌”原稿频频露面拍坛。如在1996年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500余幅广告招贴画参与竞拍,其中有一张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快车》月份牌画原稿,起拍价就达1.6万美元。

国内拍卖“月份牌”大户是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该公司从1997年至今已拍卖了近50幅月份牌画原稿,其中周慕桥的一幅月份牌画原稿以3.3万元落槌;金梅生的《柳塘绮红》原稿拍卖价为3万元,《戏水》原稿拍至1.8万元,另一幅《抱狗的女人》原稿获价1.65万元;金雪尘的《木兰辞》原稿获价3.5万元;杭稚英的《彩楼配》原稿则被竞拍者以3.8万元收入囊中。

受上海国拍影响,一些拍卖行也推出了月份牌原稿,如在2004年翰海拍卖会上,周柏生的《双燕飞》原稿获价3万元;2006年由北京九歌推出的周柏生《江东二乔》原稿获价3.52万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2005年北京荣宝斋春拍会上,谢之光的《孔雀》原稿,拍出了132万元的成交价,令人瞩目。

由于目前月份牌的拍卖行情扶摇直上,所以市场上也有不少赝品。有专家认为,月份牌真伪可以从画纸的厚薄、色彩、气味等几方面去辨别。一般来说,正品的纸张由于经过岁月的洗礼,纸质较薄,手感柔软,气味温和,即便有磨损的地方也是旧黄色的,不像赝品会出现“外黄内白”的情况。

鉴于“月份牌”有着迷人的魅力,加上目前市场总体价位偏低,后市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06
所谓“月份牌”,学术名称为“月份广告画”,它隶属我国传统年画的一个分支,月份牌之叫法纯属上海人的口语称谓。追溯我国广告画的历史,史载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酒店就盛行悬挂绘有酒坛的“悬帜”,作为象征标志的广告。家喻户晓的北宋风俗名画《清明上河图》,当代广告评论家又称其为“北宋广告画”。画中的幌子和酒肆甚多,颇具广告画的特征。走街串巷的货郎,挑着担子,手握“响板”不停地晃动,以广招徕;又如大店铺的装饰,就是所谓“彩楼欢门”;饭馆门前的“正店”、酒楼的“新酒”、茶水摊所挂的“饮子”,以及有店主姓氏的“刘家上色沉檀练香”和“王家罗锦匹帛铺”等招牌。更典型的就是画中那个“赵太丞家”,看病兼售药品,迎面横列“赵太丞家”四个醒目大字,门面左右两侧还立着“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等广告牌,广告气息浓郁。我国的广告画又经元、明两代的演变与发展,到了清末已日渐形成了纯商业促销的广告了。

月份牌,清道光年间诞生,盛行于民国一二十年间。清道光十三年,上海开埠,洋商洋货涌入上海,亦把近代西方广告带入中国。起初洋商是印刷一些精美的美女、骑士、静物及风景画片,运往上海,由于画片内容皆为上海人陌生的西方历史文化题材,没有得到市民的认可,收效甚微。后来洋商悟出只有入乡随俗才能打开销路,继而改用将中国传统国画和木版年画拿到国外制版,用先进的彩印技术印刷,配上月历牌或商品广告,随洋货一道送给顾客,立即得到市民的欢迎。迄今发现最早的月份牌画,是清道光二十年香港屈臣氏药房发送的《屈臣氏药房》月份牌。这张画中间是一个繁体“华”字,里面为故事性的画面组成,其与清末石印“苏州桃花坞年画”相差无几。第一张正式标明“月份牌”字样的月份牌是清光绪二十二年上海鸿福来票行随彩票发送的《沪景开彩图》。月份牌画发展初期的题材是丰富多样的,从历史掌故,戏曲人物,民间传说,时装仕女,摩登生活无所不包。约从民国元年后,随着中外工商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月份牌的题材反趋势单一化,绝大多数则是时装美女之类,但这种广告形式,反而意想不到赢得了普通市民的钟爱有加而流行上海滩。

月份牌滥觞于民国一二十年间,响应者多如雨后春笋,一批由上海土山湾画馆培养出的画师,相继成为月份牌画的中坚力量。其中代表画家有胡伯翔、周慕桥、杭樨英、徐泳青、郑曼陀、金梅生、谢之光、叶浅予、李慕白等。他们功力深厚、画风纯朴,把老上海广告艺术推向了一个又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月份牌是用炭精粉以操笔画的方法擦出来素描画的层次感,多运用工笔画法勾勒人物,再涂上水彩印刷而成。在内容上,经过西方艺术手段与传统年画题材的移植和反复尝试后,确立了名媛闺秀、风月佳丽和豪华都市生活场景的定位。画面绝大多数为时髦美女,人物肖像含蓄文静、惟妙惟肖。尽管胭脂粉气偏重,但相当美艳,充满了柔和优美的质感。同时,商家为追随时流,取悦顾客,迎合市民审美趣味,在画的四周配精心设计的边框,中心或两边印有二十四节气,再在适当位置上标出产品的名称和商号。在载体上,早期从事月份牌的代表有周慕桥,他的画风保持更多的是传统工笔技法,绘制的元宝领古装美女,传统含蓄,体现了民国时期女性形象。民国四年,上海开女学,提倡女性解放,十里洋场追求时髦成为当时都市人的心态,月份牌很快被郑曼陀以擦炭加水彩绘制的创新手法所取代。郑曼陀笔下的清纯女学生形象一下子就火红起来,以至上海的女学生及一些妇女大多变成旗袍美女形象。民国十三年左右,郑曼陀的垄断地位终于被打破,徐泳青绞尽脑汁,破解了郑曼陀的秘法,吸收了国际上最新的迪斯尼卡通画的某些手法,使月份牌画面的人体结构,光影、色彩、形象、背景,更加准确、逼真、鲜艳、新潮、多样。月份牌画史上,最具叱咤风云的人物是杭樨英。他仔细观察上海滩时髦女性的发式、体态、衣着,又从电影、国外画报中汲取营养,终于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上海美女形象:时髦艳丽,修长丰腴,略带洋味,画作之美,影响之大,史所罕见。到了三四十年代,金梅生将月份牌画演变成没有广告和月历的纯欣赏性的悦眼画片。稍后,广州也出现了月份牌画,关惠农被广东、香港人称之为“月份牌星”。

尽管月份牌画是由洋商从国外带来的广告发展而变异形成的,但在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的上海,最终被改造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的广告形式,加之采用从国外引进的彩色石印技术,印刷的月份牌画真实感强,色彩鲜艳,精致美观,别具一格,其视觉效果和经济效益大大超过传统木版年画,并将其取而代之。

建国后,对月份牌进行改造,去除糟粕,保留精华,许多画家纷纷采用月份牌的画法,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年画,成了一个深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绘画艺术品种。但文革时期被视为“四旧”遭到禁止。稍后,随着贺年卡、台历、挂历的流行,月份牌画彻底被取代而退出历史舞台。

从1843年第一幅月份牌的面世,到新中国建立初期,长达一百多年的岁月里,月份牌以它包罗万象的内容,融绘画、书法、工艺于一体的艺术方式,给后人留下了以香港、上海、广州等为代表的大都市生活缩影的形象化史料,吸引了许多收藏家纷纷解囊,甚至连郑逸梅、鲁迅那样的大家也热衷收藏月份牌画。它已不完全是一种广告画。而是融入了文化氛围并相对独立存在的艺术品,因此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由于众所皆知的原因,民国期间曾风行一时的月份牌,绝大多数没能留传下来,今日目所能及的有的要么品相较差,有的要么残缺不全,有的要么虫眼满布,真正值得收藏的品种全世界也不足1000种,数量超不过6000张,而这6000张月份牌还分为海外和国内两大收藏群体。其中80%以上月份牌中的精品、妙品、神品皆被海外收藏群体所珍藏。如俄罗斯科学院民族学博物馆珍藏着溥仪、黎元洪、孙中山等“政治明星”的月份牌画稿,并被该馆列为一级馆藏文物。国内收藏月份牌的风气形成较晚,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现在,月份牌的价格呈日渐上扬的趋势,只要品相七成以上的,售价均在数千元以上。月份牌走俏的同时,赝品也日益猖獗。赝品月份牌有乱真、高仿、拙劣之分,有香港造、天津造、上海造之别。其中以天津造赝品月份牌水准最高。

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早期的精品月份牌画稿早已价值不菲。1996年在纽约佳士德藏品拍卖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500余幅广告招贴画参加竞拍,其中一张民国二十一年的《上海快车》,起拍价底达1.6万美元。近年,《沪景开彩图》拍至12万港元;周慕桥的一张月份牌以3.3万元落槌;金梅生的《柳塘绮红》拍卖成交价3.3万元,另一幅《戏水》拍至1.9万元;杭樨英的《彩楼配》被人以4.18万元收入囊中。
第2个回答  2009-05-06
第3个回答  2009-05-08
倒要看他老到什么程度···主要是他的印刷数量···与价值息息相关···

参考资料:多年收藏的经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