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帮忙对上以下几副对联

1出:海阔凭鱼跃 对:
2出:一轮秋月夜 对
3出;紫梨摘去山北 对
4出;书生惜壮岁韶华 对
5出;杨柳和烟彭泽县 对
6出;两岸晓烟杨柳绿 对
7出;缕缕轻烟芳草渡 对
8出;沉舟侧畔千帆过 对
9出;荷尽已无擎雨盖 对
10出;几间东倒西歪屋 对
11出;一枰决胜,棋子分黑白 对
12出;三月韶光,常忆花明柳媚 对

春联
1出;一元复始 对
2出;江山如画 对
3出;春燕剪柳 对
4出;爆竹报喜 对
5出;一趟开暖日 对
6出 ;丰年飞瑞雪 对
7出;寒雪梅中尽 对
8出;凯歌辞旧岁 对
9出;冬去山明水秀 对
10出;年丰人寿福满 对
11出;九州春色来天地 对
12出;人面春风朵朵笑 对
13出;几点梅花几点雨 对
14出;岁岁致富岁岁富 对
15出;迎春花花开春早;对
16出;迎春春春春光美 对
17出;开门迎春春风扑面 对
18出;中华崛起山河竞秀 对
19出;山明水秀处处皆春色 对
20出;年年过年年不虚度 对
21出;举酒话丰收喜溢眉宇 对
22出;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 对

1 出:海阔凭鱼跃
对:天高任鸟飞

2 出:一轮秋月夜
对:万缕春风晨

3 出:紫梨摘去从山北
对:丹荔传来自海南

4 出:书生惜壮岁韶华
对:游子爱良宵光景

5 出:杨柳和烟彭泽县
对:桃花流水武陵溪

6 出:两岸晓烟杨柳绿
对:一园春雨杏花红

7 出:缕缕轻烟芳草渡
对:丝丝微雨杏花村

8 出:沉舟侧畔千帆过
对:病树前头万木春

9 出:荷尽已无擎雨盖
对:菊残犹有傲霜枝

10 出:几间东倒西歪屋
对:一个南腔北调人

11出:一秤决胜,棋子分黑白
对:二国大战,誓死分胜负

12出:三月韶光,常忆花明柳媚
对:一年好景,难忘橘绿橙黄

1.出:一元复始
对:万象更新
2.出:江山如画
对:前程似锦 日月如梭 社稷似锦
3.出:春燕剪柳
对:夜月照窗 秋雁衔菊
4.出:爆竹报喜
对:红灯迎春
5.出:一堂开暖日
对:两房含春光
6.出:丰年飞瑞雪
对:盛世写新篇 好景舞春风
7.出:寒雪梅中尽
对:春风柳上归
8.出:凯歌辞旧岁
对:腊鼓迎新春
9.出:冬去山明水秀
对:春来鸟语花香
10.出:年丰人寿福满
对:柳绿花香春浓
11.出:九州春色来天地
对:四海浮云变古今
12.出:人面春风朵朵笑
对:梨花冬夜树树开 或:碧玉绿绦缕缕丝
13.出:几点梅花几点雨
对:半含冬景半含春
14.出:岁岁致富岁岁富
对:年年迎新年年新
15.出:迎春花花开春早
对:黄梅雨雨至梅酸
16.出:迎春春春春光美
对:过年年年年景强 逢秋秋秋秋色秀
17.出:开门迎春春风扑面
对:抬头见喜喜气盈门 辞旧迎新新年大吉
18.出:中华崛起山河竞秀
对:民族振兴日月争辉
19.出:山明水秀处处皆春色
对:年丰岁余人人尽笑颜
20.出:年年过年年年不虚度
对:岁岁别岁岁岁勿蹉跎
21.出:举酒话丰收喜溢眉宇
对:低头思故乡孤苦伶仃
22.出: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
对: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16
一年春作首;六畜猪为先。
人开致富路;猪拱发财门。
义犬守门户;良豕报岁华。
巳呼迎盛世;亥算得高年。
天狗归仙界;亥猪拱福门。
天狗驱寒尽;宝猪带暖春。
六畜猪为宝;四时春最新。
生财猪拱户;致富燕迎春。
亥时春入户;猪岁喜盈门。
农户百猪乐;神州万象新。
守家劳玉狗;致富有金豕。
守家夸玉犬;致富赞金猪。
阳春臻六顺;猪岁报三多。
财神随岁至;豕崽拱门来。
狗守太平岁;猪牵富裕年。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雪里江山美 花间岁月新 横批;红梅报春
2.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3.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春联源于桃符,又称桃符,内容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为后蜀主孟和曾亲所书
4.联特点和规律
萧德安
丁亥年春节快到,人们又要写春联了。作为对联种类之一的春联,在突出一个“春”字的同时,也不可无视对联注重“对仗”、“对称”的特点和规律。具体来说,写春联至少有如下几点不可忽视之。
其一:字数相等。上联与下联,必须字数相等,形式整齐。一般地五言联和七言联使用的频率为最高。
其二:词性相同。对联中上联与下联相对的词,词性应是相同的——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此联上下联中的“海”与“天”都是名词,“阔”与“高”都是形容词,“凭”与“任”都是介词,“鱼”与“鸟”都是名词,“跃”与“飞”都是动词。
其三:句法相似。上下联在结构上要互相对应——并列对并列,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等。如:家和百事顺;国泰万民安。
上下联中的“家和”与“国泰”是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百事顺”与“万民安”也是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
其四:节奏相应。上下联的拍节必须一致,节奏必须对称,单音节对单音节,双音节对双音节,多音节对多音节。如:春入—春门—春不老;福临—福地—福无疆。
其五:内容相关。除“无情对”外,上联与下联的内容多关联,紧紧围绕着主题。如: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暖一家。
此联中上下联的内容,揭示的意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其六:平仄相谐。平仄,即汉字字音的平声和仄声。古汉语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对联讲究平仄相替、相对、相谐,是指上下联两个相对的字,不能都是平声,也不能都是仄声,而应是一个为平声,另一个为仄声,显得错落有致,琅琅上口,悦耳动听,构成语言的音乐美。其中,对联讲究平仄,末尾最严。上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仄声,下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平声。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然而,由于对联字数的多少、语句的长短不拘一格,结构、节奏等形式灵活多样,因此,若不区别其具体情况,在任何一副春联或其他类对联的平仄声调上都套用格律诗的格律,未必都能对号入座。须知,对联是文人文学,也是民间文学,是雅文学,也是俗文学。对民间的对联爱好者来说,不宜将对联的格律强调得太死,最好是区别情况,宽严有别,因人因联而异。别说民间百姓,就是学界名家撰联,“若果有了奇句,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不以辞害意”(《红楼梦》里林黛玉对香菱谈诗时讲的话)。但这并不是说可以无视对联的格律了,“宽严有别,因人因联而异”是以“宽严有格”为前提为基础的。“对仗”,毕竟是对联的最大特点,也是对联格律的底线,这一底线总还是不可丢弃,应该守得住的呀!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个神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唐以后逐渐改为尉迟恭、秦叔宝。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兄弟,逼迫父亲唐高祖李渊退位当太上皇,自己登上皇位。此后因魏徵梦斩泾河老龙,每夜好像听见寝官外有鬼往屋里扔砖瓦,奇呼怪叫。唐太宗无奈,把这件事告诉了群臣。唐开国功臣大将秦叔宝自告奋勇愿意到宫门口守夜驱鬼,另一位开国功巨大将尉迟恭也愿意陪伴守夜。当晚两人全身披戴盔甲,手执武器,在寝宫门口守了一夜。唐太宗果然睡了个好觉,接连几天,唐太宗身体逐渐康复,不忍心再让两位大将持续守夜,于是便命人将两位大将的威武形象画下来,把画像贴在门上。此事传播开来,尉迟恭和秦叔宝渐渐被奉为门神。由桃符演变成春联,据说是在五代时候,五代十国中的后蜀国主孟昶在公元964年的除夕。令学士辛寅逊在桃符版上写两句吉语献岁,他不中意辛学士的作品,以其词不工,就自己提笔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此后,文人学士把题春联视为雅事,题春联风气便逐渐流传开来。到了宋代,春节贴春联已成为一种士族习俗。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可说明这一点,在宋人笔记中,也记载了文人喜欢书写春联的风气。如张邦基《墨庄漫录》述苏东坡在黄州,于近岁除时,访王文甫,见其方治桃符,遂戏书一联于其上云:“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元代初年,著名书画家赵松雪一次过扬州迎月楼,主人求赵松雪为其春联,赵松雪题曰:“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春联的内容与酒楼非发,主人大喜,以紫金壶奉酬。像赵松雪写的这种春联已被当作交际的礼品来看待了。据说春联真正普及于民间,用红纸书,而成为年俗之一,是明代以后的事。据说,春联两字的正式命名,就始于明太祖朱元璋。从那时起,春联在广大农村乡镇广泛流行,并在后芤一直盛行不衰。一般人家最常用的春联有“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
春联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个神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唐以后逐渐改为尉迟恭、秦叔宝。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兄弟,逼迫父亲唐高祖李渊退位当太上皇,自己登上皇位。此后因魏徵梦斩泾河老龙,每夜好像听见寝官外有鬼往屋里扔砖瓦,奇呼怪叫。唐太宗无奈,把这件事告诉了群臣。唐开国功臣大将秦叔宝自告奋勇愿意到宫门口守夜驱鬼,另一位开国功巨大将尉迟恭也愿意陪伴守夜。当晚两人全身披戴盔甲,手执武器,在寝宫门口守了一夜。唐太宗果然睡了个好觉,接连几天,唐太宗身体逐渐康复,不忍心再让两位大将持续守夜,于是便命人将两位大将的威武形象画下来,把画像贴在门上。此事传播开来,尉迟恭和秦叔宝渐渐被奉为门神。
由桃符演变成春联,据说是在五代时候,五代十国中的后蜀国主孟昶在公元964年的除夕。令学士辛寅逊在桃符版上写两句吉语献岁,他不中意辛学士的作品,以其词不工,就自己提笔写下: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此后,文人学士把题春联视为雅事,题春联风气便逐渐流传开来。到了宋代,春节贴春联已成为一种士族习俗。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可说明这一点,在宋人笔记中,也记载了文人喜欢书写春联的风气。如张邦基《墨庄漫录》述苏东坡在黄州,于近岁除时,访王文甫,见其方治桃符,遂戏书一联于其上云:“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元代初年,著名书画家赵松雪一次过扬州迎月楼,主人求赵松雪为其春联,赵松雪题曰:“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春联的内容与酒楼非发,主人大喜,以紫金壶奉酬。像赵松雪写的这种春联已被当作交际的礼品来看待了。
过年贴春联是中国最传统的民间习俗,过了小年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贴上一幅幅印刷精美、抒发美好愿望的春联,而今年一些人家门前的春联却有了变化,这些春联不是印刷的,而是手写的。看着这些手写的春联,不禁唤起人们对过去的回忆。
春联,最早叫“桃符”,明代以后才称春联。春联是体现中国人民生活情趣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始于五代,兴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是中国最早的春联。后来随着春联的普及,一些春联也有写在竹板上和木板上的。
第2个回答  2009-05-19
小学生啊。真懒,这么简单都拿这上来问,别写作业得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