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资料

我做班报需要,越多越好!

名言
1 为中华掘起而读书。 周恩来
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莆
3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 李栩
4 书味在胸中,甘与饮陈酒。 袁枚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故事
我读书,所以我快乐
读书是人的一大乐趣,书是知识的源泉,里面有我的一方净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我的一大爱好,我爱读书,所以我快乐.

每当到星期六星期天时,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到书店里去看书,买书,以致于我的写字台上面堆满了书,最后索性在上面搭了一个小书架,在书的海洋里自由地遨游.

记得有一次,我在家看书入了迷,妈妈叫我去买包味精,我答应了,但没有动身.妈妈从厨房出来,看见我在看书,生气地对我说:”你怎么还不去呀!”我这才出了门.在路上我边走边看书,没想到到了商店一摸口袋才发觉钱没带,原来是刚才看书忘记了,我回到家跟妈妈说明了原因,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头.

书是知识的宝库,读书使人心明眼亮,在书中,我可以找到我想要的东西.曾经我读过许多名著小说,如《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波莉安娜》、《爱的教育》、《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尼尔斯骑鹅历险记》等一些文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懂得了坚强,面对困难要有毅力;《爱的教育》让我知道了同学、老师、父母之间要和睦相处,让我懂得了要爱老师、爱同学、爱父母、爱亲人.而《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彻底把我给带进了童话世界等.

就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来说,保尔真不愧为无产阶级英雄.他把整个生命和精力献给了人民,献给了革命事业.他顽强的毅力、崇高的思想境界,正是我们这一代所应具备的.

《爱的教育》非常有教育性,让我从中吸取了许多知识.小说以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从10月份4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的感人的小故事和父母姐姐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小故事".

"书中叙述之爱,师声之情,朋友之窗,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却感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次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地流泪."

有关读书的名言有很队,我搜集了几条,如:

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Ⅱ:书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

Ⅲ: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我爱读书.书真是让我着迷.书的是我的好朋友,我和它形影不离,有了书,我就有了劲头;有了书,我就有了进步.书,你真是我的良师益友啊!所以说,我读书.我快乐!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虽然只是古时对读书人的最高奉承,却也从另一个方面诠释了读书对一个人的重要意义。培根也曾说过,书是人类智慧的阶梯,顺着这架阶梯,积累的不仅是智慧,还有一个人的价值。然而在一个功利当道,众生喧闹的时代,读书似乎成为了一件奢侈的事情,但是也只有读书最可以使人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肃穆。
  读书的意义在于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读书的意义在于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读书的意义还在于涵泳性情,修持道德;读书的意义更在于使人明晰地认清现象与本质,从而认识自己,塑造自己。

读书的好处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情有独钟。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读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畅游在粒子、生命和星体的处境中,感受智慧的光泽,犹如攀登高山一样,瞬间眼前呈现出仿佛九叠画屏般的开阔视野。于是,便像李白在诗中所写到的“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对于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而言,读书便是最佳的润滑剂。面对苦难,我们苦闷、彷徨、悲伤、绝望,甚至我们低下了曾经高贵骄傲的头。然而我们可否想到过书籍可以给予我们希望和勇气,将慰藉缓缓注入我们干枯的心田,使黑暗的天空再现光芒?读罗曼?罗兰创作、傅雷先生翻译的《名人传》,让我们从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更让我们明白: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罗曼谛克式幻想的苦难;唯有克服苦难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当起命运的磨难。读海伦?凯勒一个个真实而感人肺腑的故事,感受遭受不济命运的人所具备的自强不息和从容豁达,从而让我们在并非一帆风顺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勇,做命运真正的主宰者。在书籍的带领下,我们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而我们的心灵也将渐渐充实成熟。
读书能够荡涤浮躁的尘埃污秽,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甚至还可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读陶渊明的《饮酒》诗,体会“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那种置身闹市却人静如深潭的境界,感悟作者高深、清高背后所具有的定力和毅力;读世界经典名著《巴黎圣母院》,让我们看到如此丑陋的卡西莫多却能够拥有善良美丽的心灵、淳朴真诚的品质、平静从容的气质和不卑不亢的风度,他的内心在时间的见证下折射出耀人的光彩,使我们在寻觅美的真谛的同时去追求心灵的高尚与纯洁。读王蒙的《宽容的哲学》、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以及古人流传于世的名言警句,这些都能使我们拥有诚实舍弃虚伪,拥有充实舍弃空虚,拥有踏实舍弃浮躁,平静而坦然地度过每一个晨曦每一个黄昏。

文字,在人类进化史上,是发蒙启昧的锁钥,是人类文明与野蛮的分野。文字出现后,人类便从野蛮走向文明了。
2006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1个部门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号召全体国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终身学习。

“读书改变命运”,这是一句鼓励年轻人开拓自己未来的劝读名言。但实际上,读书可以改变的,又岂止是个体的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民族的命运同样可能因为其全体成员的热爱读书而有所改变。这是因为,古往今来,书籍是人类文明成果的主要载体,读书能够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进步,达到令人羡慕的文明高度。

21世纪开局不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尤其需要用知识来凝聚力量。因此,在全社会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加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打下深厚的基础。

但遗憾的是,与国家发展对全民阅读的要求相比,目前全社会的阅读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在“世界读书日”前夕,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再次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国民阅读率首次低于50%;而在我国的图书阅读者中,每人每年平均阅读图书不过4.5本。而放眼世界,我们看到的却是各国对阅读的日益重视。据报道,美、英、法、日、德、俄等许多国家都设立了全国性的读书节;犹太人每年每人读64本书,是全世界读书最多的民族;美国正在实现每年每人读书50本的目标,他们的“阅读优先”计划,经费数目庞大,目的就是让所有学童在小学3年级以前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

数字让人忧虑,对比让人尴尬。而事实上,近年读书风气越来越淡薄的社会现象早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改革开放之初抢购图书、图书馆里人满为患的情景相比,这些年,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些年轻人迷恋娱乐场所和网吧,身边少了许多捧读的身影,大学生毕业后数年一本书都不读、家庭连一本藏书都没有的情况并不鲜见。不知书则不达礼,则难以知荣辱。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没有灵魂的空心人”,他们缺乏理想信念,一味地沉湎于物质享受,没有诚信,甚至做出一些道德沦丧、损人利己的事情,败坏了社会风气。究其原因,正是社会人文精神某种程度的丧失,个人修养的极端不足。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学习风气淡薄与缺失,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民族创造力和发展潜力就难以保障。

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将是科技与文化的竞争、国民素质的竞争,面对业已存在的与发达国家的阅读落差,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感、紧迫感。在号召全民阅读的同时,政府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公众读书创造条件,引导全社会形成阅读氛围。

首先,加强教育,提供服务,建设人人读书的学习型社会。要通过宣传教育,让公众认识到,身处信息社会,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终身学习将成为人们的必然选择。而相比于网络、电视等,书籍仍然是人类智慧、文明最主要的载体,是人们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创造力的最有效途径,因此读书是不可代替的。在此基础上,要在全社会建设学习型团队、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学校等,形成浓郁的读书学习的氛围;要加大公共服务的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西部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一大批“看得懂、用得上”的优秀出版物;要通过组织各种读书活动等,引导公众“多读书,读好书”。

其次,引导出版社提高图书质量,降低书价。近年来,少数出版社在利益面前,放弃了自己肩上的社会责任,出版了一些庸俗浅薄的书籍,败坏了读者的胃口。而且,往往是文字不够插图来凑,使得平平常常的一本书,卖到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极大地影响了读者的购买热情。对于这种状况,国家应该加强引导,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促进出版市场的成熟和发展,让那些质次价高的图书没有市场。

最后,要从教育入手,培养青少年的读书习惯。一个人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主要来自童年的教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他们形成读书学习的习惯至关重要。但值得警惕的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青少年能够接触到的图书只有课本和教辅。幼小心灵的阅读范围受到限制,体会不到阅读的乐趣,孩子怎么会有读书的主动性?又怎么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学校和家庭都必须转变观念,着眼于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要知道,在未来的学习型社会里,这会让他们受益无穷。

生活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人生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漫漫的人生路上,书是一个人精神上的朋友,是这个世界能馈赠的最好、最优秀的礼物。一册在手,八面来风,神游古今,其乐无穷。在此,让我们大声呼吁:多读书,读好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