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竹子生病?

家里竹园这两年都生这样病,严重的整片竹园都死了。

防治原则和方法:
1.防治原则:及时掌握虫情,贯彻“治早、治少、治了”的方针,以药剂防治为主,并结合采用生物防治和人工防治。
2.防治方法 对局部发生的食叶害虫,可用25%二二三乳剂200倍液,敌百虫500倍液或80%乳剂敌敌畏释稀1000~2000倍液喷杀;在地形复杂、山高而稠密的竹林中,食叶害虫可用敌敌畏烟剂,每公顷林地用10~20kg熏杀;大面积发生时,可用飞机喷洒90%敌百虫50倍液。生物防治可用苏云金杆菌,每毫升含孢子1亿的浓度。防治竹斑蛾,用赤眼蜂每公顷放200万头防治竹螟。
对于蚧壳虫,要加强检疫工作,发现蚧壳虫应消灭后再栽植。竹林发生蚧壳虫,可在幼虫期喷射敌敌畏乳剂或马拉松乳剂1000倍液喷杀,也可用内吸剂1059的20倍液涂秆包扎,或在竹根周围6~10cm土中灌药,覆土踏实。
另外,竹螟、竹笋夜蛾等成虫有趋光性,在这些害虫羽化期,设诱蛾灯诱杀成虫。利用劈山抚育,清除林内的杂草灌木,消灭各种害虫的中间寄主;利用削山、松土,消灭各种害虫的越冬幼虫或卵块。
防治方法:
(1)挖除受害的退笋,切去被害部分,杀死幼虫。
(2)对用材竹林用25%二二三乳剂150~2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500――2000倍液喷射林地,出笋前喷1次,出笋后每10天喷1次,连喷2~3次,杀虫保笋。
(3)密度较大的竹林,在成虫出现期施放敌敌畏烟剂防治。
(4)用糖醋或鱼肠、死蚯蚓、鲜竹笋等为饵料,用捕蝇笼诱捕成虫。在产卵前期和后期用鱼肠等腥臭物质为最佳,产卵盛期以鲜竹笋为好。饵料内加入敌百虫等少量农药,可直接诱杀,且不影响引诱效果。
5.竹笋绒茎蝇(Chyliza bambusae Yang et Wang) 竹笋绒茎蝇科茎蝇属。危害毛竹、红壳竹、篓竹等的笋根,使竹根短截,中间蛀空而成退笋。雌成虫体长6~7mm,翅长5~6mm,雄虫体长6~8mm,翅长5~6mm。头黄褐色,额间具大黑斑,复眼大,后缘微凹,单眼三角形。卵长椭圆形,乳白色。初孵幼虫的体长为0.5~0.9mm,乳白色。老熟幼虫体长8.5~11.5mm,淡黄色。蛹体长6.1~7.5mm。 竹笋绒茎蝇1年1代。以蛹在其被蛀的竹根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4月中旬羽化为成虫,4月底卵孵化出幼虫,经过18~25天,幼虫化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05
你这个是毛竹枯梢病。毛竹枯梢病是我国毛竹产区的一种危险性病害,被列入国内检疫对象。该病危害当年新竹的嫩枝和侧枝。7月上旬在主梢或枝条的某一节叉处首先出现棕红色小斑点,并扩大成舌状或梭形的淡褐色病斑,后颜色逐渐变成深褐色。随着病斑的扩展,病部以上的枝叶开始萎蔫,叶逐步变黄、纵卷,直至枯萎脱落,枝梢枯死、且不再萌生新叶,形成枯枝、枯梢。发病严重的竹林,前期竹冠赤色,远看似火烧状;后期竹冠灰白色。受害毛竹造成枯枝、枯梢或整株枯死后,竹材质量降低,且影响发笋,一般发病3—4年后可使成片竹林趋于毁灭,给竹林生产带来严重损失。病原菌的传播途径是借风吹和雨水溅散作近距离传播;带病母竹、竹材、竹梢的调运是该病远距传播的主要途径。 防治方法: ①、清除并烧毁病枯枝(株),严禁从疫区和疫情发生区调出带有该病原的竹苗、母竹等移植到新区。对病区的竹材及制品采用甲基托布津7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仔细地喷洒或禁止调运竹材出境。 ②、对病区竹林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幼竹展枝放叶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looo倍,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或用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looo倍用同样的方法喷洒新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