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抚州的来历

如题所述

秦代属九江郡。汉改九江郡为豫章郡。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建南城县。东汉永元八年(96年),分南城置临汝县,县治设在今抚州市,属豫章郡。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年)建临川郡,郡治设在临汝县。两晋、南朝相沿。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取安抚之意置抚州,抚州从此定名。

唐朝属江南西道。宋代分为抚州置建昌军,属江南西路。元朝改为抚州路、建昌路,另置南丰州,同属江西行中书省。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改抚州路为临川府,不久易名抚州府。

洪武初,仍设抚州府、建昌府,南丰降州为县,属建昌府,均隶属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东道。清代仍称抚州府、建昌府,属南抚建道。

民国三年(1914年),全省划四道分领八十一个县,原抚州府、建昌府境内各县隶属豫章道。民国15年(1916年)废道,各县直隶省政府。民国21年(1932年)划全省为十三个行政区时,原抚州、建昌两府各县分属第五、七、八、十一行政区。

1949年组建抚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临川市(今抚州市临川区)。1950年,改抚州分区为抚州区。1952年,更名为抚州专区。1967年,改名为抚州地区。1968年,复称抚州专区。1971年,再度改为抚州地区。

2000年10月,撤销抚州地区,设立地级抚州市,原县级临川市改为抚州市临川区。

扩展资料:

现辖2个市辖区、9个县。

临川区、南城县、黎川县、南丰县、崇仁县、乐安县、宜黄县、金溪县、资溪县、东乡区和广昌县。

抚州金巢经济开发区是抚州市设立的经济管理区。经济以农业为主。因为交通不便,工业发展缓慢,即在江西,亦属落后地区。而受当地文化影响,第三产业也不发达。

主要支柱产业:粮食、纺织、食品工业和轻型汽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抚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7-29
抚州市名字的由来:

  南城是抚州区域建置最早的县,也是江西省(古豫章郡)境域最早设置的18县之一。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汉置豫章郡,辖18县,南城为第11县,因地处豫章南部,故名南城县。设县时县域包括今南城、临川、崇仁、乐安、宜黄、东乡、金溪、资溪、南丰、广昌、黎川等县区。宋开宝二年(969),南唐李煜朝廷在南城置建武军。太平兴国三年(978),改建武军为建昌军,因境域东邻福建,北毗南昌而名。建昌(曾改称肇昌)军(路、府)一级设置与抚州(路、府)大部分时间并列,直至清末。
临川在抚州区域第二个建县,始于东汉永元八年(96),分豫章郡南城县西北境置临汝县。时因境内有临水、汝水经流而得名。临水由宜、崇二河汇流而成,与汝水汇合注入抚河。临汝县隶属于豫章郡,至三国吴太平二年(257),析豫章东部分设临川郡,临汝属之。临川郡改名抚州后,临汝县随之改名为临川县,临川县于此定名(明初短时改抚州路为临川府)。
南丰建县,始于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划出豫章郡南城县南部设县,隶属于同年新设的临川郡。县境常产嘉禾,初名丰县,别号嘉禾;因当时徐州有丰县,故称南丰县。又因盱江流经全境,故南丰异名盱水。元至元十九年(1282)曾升南丰县为南丰州,又名嘉禾州,直属江西行中书省。明洪武三年(1370)恢复南丰州为南丰县,隶属于建昌府。
宜黄建县与南丰同年,始于三国吴太平二年(257),析临川郡临汝县一部立县,因县治设于宜、黄二水汇合之侧,故名宜黄,属临川郡。隋、唐间,宜黄县时设时废。至宋开宝元年(968),割崇仁县崇贤、仙桂、待贤三乡置宜黄场,开宝三年升场为县至今。
抚州的设置始于隋朝。此前南朝后期,临川一带连年兵乱,战事频仍。隋开皇九年(589),隋文帝灭陈,实现统一,派洪州(今南昌)总管杨武通到临川郡安抚,同时改革现行体制,废临川、巴山二郡置抚州(取安抚之意),隶属洪州总管府。抚州之名始于此。同时,临汝县更名为临川县,州、县同治。此后,抚州虽曾偶尔改临川郡和升为昭武军,但绝大部分时间为抚州(路、府)。
  崇仁建县与抚州同年,始于隋开皇九年(589)。是年,隋朝平定陈,稍后改临川郡为抚州,废巴山郡及所辖7县,以原巴山、西宁、新建三县地置一县,隶属于抚州。因县有崇仁乡,故取崇仁县名。
金溪建县于宋淳化五年(994),将临川县归德、顺德、顺政连同原归政共4乡立为金溪县,属抚州管辖。金溪(原为溪)古有金银出产,南唐始开设银场,宋时境内曾出现大块生金,且有小溪水色如金,故取名金溪县。
黎川县建置,始于宋绍兴八年(1138),按抚使李纲等奏请南城、南丰各添一县获准,遂将南城县东南五乡(丰义、旌善、礼教、东兴、德安)置新城县,属建昌军。因县内主河黎滩河又名中川,故县名别称黎川。民国3年(1914),因当时全国有4个新城县,为避重名,将江西新城正式改名黎川。
广昌建县与黎川同年,始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由南丰县析出南部天授、南丰、兴城三乡置县。因“道通闽广,郡属建昌(军)”,故名“广昌”,且因盛产白莲,雅称“莲乡”。建县后两年,县城平西台(纪念平定西夏之功)落成,广昌又称平西。
  乐安建县于宋绍兴十九年(1149),划崇仁县天授、乐安、忠义三乡和永丰县云盖乡建置乐安县,因境内有一乡名“乐安”,故以此为县名,隶属于抚州。
东乡建县于明代中叶。当时,域内农民起义频发,朝廷调兵镇压。地处偏僻,距临川县治较远,鞭长莫及,为防义军重起,决定析出临川东部之地,并从金溪、安仁(今余江)、余干、进贤四县分出部分境域合而建一新县,隶属抚州府。因原为临川之东乡,故县名称东乡。时在明正德七年(1512)。
资溪建县于明万历六年(1578),建昌知府王之屏和南城县令范涞议改泸溪巡检司(宋元丰四年设,初名抚建都巡检司,明洪武三年改为泸溪巡检司)为县治,获准,遂析南城县56都至72都置县,以县内较大河流泸溪(又名泸水)取作县名,隶属建昌府。民国3年(1914)因避湖南省泸溪县同名,奉命改为资溪县。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1
抚州市历史悠久。夏禹时地处扬州域。春秋时为百越之地。战国时属楚。秦时属扬州九江郡。汉改九江郡为豫章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南城县,属豫章郡。东汉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分南城一部置临汝县,县治设在今抚州市,仍属豫章郡。三国时为吴地,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建临川郡,郡治设在临汝县。两晋、南朝相沿。南朝梁陈时,以今之崇仁、丰城、永丰、新淦等县增置巴山郡。临川郡初属江州,陈武帝时与巴山郡同属高州。隋开皇九年(公元589 年)废郡扩州,以临川郡并巴山郡之一部置抚州,隶属洪州总管府,抚州从此定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