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两亏是什么现象、症状?

如题所述

中医认为:
    1、先天不足,禀赋薄弱
    2、劳倦过度,损及五脏
    3、饮食不节,伤及脾胃
    4、大病久病,失于调理
    5、外邪侵袭
  综上所述,病因不外乎内伤和外感,病机方面不外乎先天后天两个因素。先天的关键在于肾,后天的关键在于脾。本症涉及心、肝、脾、肾诸脏,而主要与脾肾关系密切。精血同源,精足则血旺,精亏则血虚,脾肾不足而引起乏力、头晕、心悸及易感发热等。

气血两亏
临床表现 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唇甲色淡,舌淡,脉细濡。

药物、食物、另外又加上西药治疗的方法,针对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应该疗效很好的。

【神仙鸭】
配方: 鸭1只(约2000克),人参3克,龙眼肉20克,莲子50,克,大枣50枚。
制法: 将鸭子去毛、内脏,剁去脚,洗净沥干。人参切片,莲子用水胀后去表皮、去心,大枣去核,龙眼肉洗净。用盐5克、酱油50毫升、料酒30毫升混匀后搽在鸭表面和腹内。将人参、龙眼、莲子、大枣混合后,填入鸭腹,放在砂锅中,上笼用武火蒸至鸭熟即可。
功效: 补气健脾养血。
用法: 每周1次,佐餐食用。

【补血肝片】
配方: 黄芪30克,当归9克,山楂片9克,猪(羊)肝250克,鸡蛋1个,笋片、黄瓜片各50克。
制法: 将猪(羊)肝去筋切成薄片,加入鸡蛋、淀粉、精盐,上浆,笋片焯水备用。黄芪、当归、山楂加水浓煎至20毫升,加酱油、盐、料酒兑成滋汁备用。炒锅置旺火烧热,加油烧至六七成热时,下肝片滑开至熟,捞出去油。原锅留少许油,把葱姜末煸一下,再加入肝片、笋片、黄瓜片,加入滋汁,颠翻炒匀,勾芡,淋上明油即可。
功效: 补肝养血。
用法: 佐餐食用。

【太子参羊肉羹】
配方: 羊肉500克,太子参30克,何首乌15克,龙眼肉20克。
制法: 羊肉切丁,太子参、龙眼肉、何首乌装入洁净的纱布袋扎紧口,加葱白、姜、绍酒、盐等调料适量,均放入砂锅内,加清水没过料,先用大火烧沸后,去浮沫,以文火煨至羊肉烂熟,捞去药包及葱姜即可。
功效: 益气温中,补肾养血。
用法: 佐餐食用。

【木耳红枣汤】
配方: 黑木耳30克,大枣20枚。
制法: 木耳、红枣泡发洗净,共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汤,汤成后加入少许红糖调味。
功效: 补肾养血。
用法: 每日1剂,吃枣喝汤。

【阿胶粥】
配方: 阿胶30克,糯米100克。
制法: 先将糯米煮粥,待粥成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阿胶融化后调入红糖即可。
功效: 养血补血。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用。

1.龙眼肉粥
[原料〕龙眼肉15克,红枣15枚,粳米50-100克。
[制作〕将龙眼肉,红枣和粳米一并加水煮粥,加入红糖少许。调味即可。
[用法〕温热食用,常服。
[功效〕有养心安神、健脾补血的功效,适宜于产后贫血,心悸失眠,体质虚弱者食用。
2.蒸鸭血
[原料〕1只鸭的血,黄酒20毫升,盐适量。
[制作]将鸭血加清水、盐适量,隔水蒸熟,入黄酒,再蒸片刻。
[用法〕饭后顿服,每日一剂,连服5剂。
[功效〕适用于肝肾阳虚型贫血。
3.菠菜猪肝汤
[原料〕菠菜125克,猪肝125克,熟猪油、生姜、葱白、清汤、食盐、水淀粉和味精各适量。
[制作〕将菠菜洗净。在沸水中烫片刻脱去涩味,切段;然后、将鲜猪肝切成薄片,与食盐、味精、水豆粉拌匀。将清汤烧沸,加入已洗净拍破的生姜、切成短节的葱白、熟猪油等。煮几分钟后,放入拌好的猪肝片及菠菜,至肝片、菠菜煮熟即可。
[用法〕常服。
[功效〕养血生血,润燥滑肠。主治血虚萎黄、视力减退、大便涩滞等症。
[注意事项〕菠菜质滑而利,善能润燥通肠,故肠胃虚冷泄泻者禁用。
若由于经血量大,造成血虚和月经不调,每次月经后可用5克当归煮水,20至30分钟后打入2个鸡蛋,再加红塘,温热服下。
妇女怀孕分娩后,再加上哺乳,往往是气血两亏,但过多用药调理,某些药物可通过乳汁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故此时更应该注意饮食调养,以食补为主,如鸡汁粥、罗卜炖羊肉等,适当辅以药膳,以药性温和为主,比如在食用归参炖鸡时宜选用西洋参。
4.养血红枣兔
[原料] 红枣20个,新鲜兔肉250克。
[制作〕将完好的红枣洗净,兔肉切小块,加适量水放砂锅中文火焖煮2小时。待肉熟枣烂时,根据个人口味放入调料即可。
[用法] 温热食用。
[功效〕可补养精血,调整身体,对久病后气血两亏,产后或月经病引起的血虚怠倦,气亏目晕等有一定疗效。
5.当归羊肉汤
[原料〕羊肉800克,当归25克,党参2o克,黄芪20克,姜块40克,葱头50克,绍酒50克,醋20克,精盐20克,花椒20粒,胡椒面2克,味精2克,八角1个,陈皮40克。
[制作〕将羊肉洗净,用清水漂至白色,再放入开水中煮几分钟捞起。用精盐、醋反复揉搓后,用温水洗净,再入开水中氽一下,切成块。姜、葱洗净,当归、党参、黄芪、陈皮、八角、花椒去净灰渣,当归、党参、黄芪切成片。以上均装入双层白纱布袋中封口。
砂锅置旺火上,掺鲜汤,加羊肉块烧片刻后,撇去血沫,放进布袋,加绍酒、葱、醋等佐料,改用中火熬1小时,再改用小火慢煨至软烂,加入精盐、胡椒粉、味精等,调好味即成。
[用法〕喝汤吃肉,常食。
[功效〕补气益血,祛寒止痛。适用于产后气血不足所致发热、自汗、肢体酸痛等症。
[注意事项〕外感发热,咽喉肿痛,牙痛者忌食用,不能用铜器烹调。忌与南瓜同食。
6.归参炖鸡
[原料〕乌骨鸡一只1500克,当归25克,姜块20克,葱头25克,醪糟(音同劳遭)汁100克,党参40克,精盐4克。
〔制作〕将鸡宰杀后,去毛杂、脚爪,入清水浸泡30分钟后,入开水中氽去血腥味。当归、党参用温水洗净,切成薄片。姜、葱洗净。党参、当归装入鸡腹内。放入砂锅中,加清水2500克。砂锅置旺火上烧开,撇去血泡,改用小火慢炖,调入姜、葱、醪糟汁炖至熟透,拣去姜、葱,加入精盐、味精、调好味即成。
[用法〕喝汤吃肉,常食。
[功效〕益气补血。适用于久病体衰,气血不足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08
气血两虚

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物质,它对于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多种生理功能。故《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张景岳亦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类经·摄生类》)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如下几方面: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营养作用,而血,是红色的液态物质,故又称血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具有很高的营养和滋润作用。血液必须在脉管中循行,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效应。如因某些原因而致血液逸出于脉外,则失去其正常的生理作用,即为出血,又称为“离经之血”。脉,具有阻遏血液逸出的功能,故又有“血府”之称。如《脾胃论》说:“脉者,血之府也。”

气血两虚中医指气虚与血虚同时存在的证候

临床表现:少气懒言,神疲乏力.或有自汗,心悸多梦,头晕目眩,面色淡白或面色萎黄,舌质淡嫩,脉细无力.。

证因分析:多有久病不愈,气血两伤,或先有血需,而后导致气虚.反之也是这样,气血虚衰或气血失和,相互为用的功能减退,对经脉、筋肉、皮肤的濡养作用减弱,从而产生肢体筋肉等运动失常或感觉异常的病理状态。其临床表现可见肢体麻木运动不便,甚则不用,肌肤干燥、瘙痒、欠温,甚则肌肤甲错等症。

气血两虚的治疗

(1)党参(或人参)养荣丸(党参、黄芪、白术、当归、白芍、熟地、茯苓、甘草、肉桂、五味子、陈皮、远志、生姜、红枣)适用于气虚乏力,动则气短出汗,或病后虚弱,食少便溏者。每日服2次,每次服9克。

(2)黄精丸(当归、黄精、黄酒)适用于气血两虚,面黄肌瘦,头目昏眩,神疲乏力.每次服2次,每次服1粒(重6克)。

(3)麦味地黄丸(熟地、山萸肉、山药、丹皮、茯苓、泽泻、麦冬、五味子)此方为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而成,故与六味地黄丸适应症近似,适用于肺肾两虚并有阴虚内热,如咽燥口干、梦遗盗汗、午后升火等。每日服2次,每次服9克。

(4)补肾强身片(仙灵脾、菟丝子、金樱子、女贞子、狗脊)适用于一般肾虚表现,如腰酸足软,耳鸣脱发,遗精阳萎。每日服3次,每次服5片。

(5)复方胎盘片(胎盘、党参、黄芪、陈皮、麦芽)适用于贫血及一般慢性病稳定期所表现之神疲乏力。每日服3次,每次服4片。

(6)金鹿丸(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生地、熟地、黄芪、天冬、麦冬、枸杞子、杜仲、牛膝、山药、芡实、菟丝子、五味子、锁阳、肉苁蓉、补骨脂、巴戟肉、葫芦巴、川断、覆盆子、褚实、秋石、陈皮、川椒、小茴香、沉香、青盐、鹿肉)药物组成与参鹿补片相似。唯更宜于老年阳衰、精髓空虚、步履不便、手足麻木等,青壮年一般较少应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08
什么是气血虚?什么补呢?yuesenw [贡士]2006-05-18 124822 []   中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对贫血及其相关病证的论述古已有之。但中医却没有单一的定义贫血,而是将其列入血虚”的范畴,将气与血紧密地联系起来,强调血虚是由于气虚所致,而血虚又反过来加重了气虚,导致气血两虚证。那么什么是气,什么又是血呢?中医认为,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存在是通过生理功能表现出来的,如血的生成和运行,气不足(即气虚)或气的运动失常,人的生理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而血在中医里则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其在人体内运行,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血不足(血虚)就会导致人体缺乏滋养。   中医学认为世间任何事物都存在阴阳两面,气血也不例外。中医讲气属阳,血属阴,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互根互用,相互依赖。只有气血调和,人才健康无病。那么气血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中医认为气对血有三个方面的主要作用1、气能生血,血的组成与生成过程离不开气和气化功能;2、气能行血,血的运行要依赖气的推动,气虚则会导致血行迟缓、血行不利、甚至血瘀;3、气能摄血,气能够固摄血,如果气虚不能固摄,就会导致许多出血病,这也是导致贫血的主要原因。   而血对气主要是载气和养气的作用,气要依附于血,而血又不断为气提供营养,使气发挥作用。所以,气虚就会导致血行不畅、出血,导致血虚;而血虚则会导致气虚。气血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对方,从而出现气血两虚、气虚出血、血随气脱,最终导致血虚、出现贫血,影响人体健康。   血虚又称营血不足证或血液亏虚证,为体内血液不足、肢体脏腑百脉失去濡养而出现全身多种衰弱证候的总称。血虚证是气、血、阴、阳四大亏虚证之一。   我国古代的医学论著《内经》对血的生成、运行及生理作用,均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书中指出,血液的生成,主要来源于饮食物的水谷之精微(指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其精微经心的赤化,形成红色液体物质,即成为血。《内经》关于血的生理功能、临床表现、治疗法则等一系列论述,对血虚证的病因及病理阐述、辩证和组方用药治疗,均有指导意义。   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了不同血虚病症及血虚兼夹病症的不同治疗方药,书中的方药仍被现代中医临床所使用。   唐宋时期的《诸病源候论》提出血虚证的某些新的临床表现,书中叙述了五劳、六极、七伤中的血极等血虚证的严重表现。   到了明清时期,对血虚证的理论、辩证、治疗、用药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清代医学家唐容川提出了阴阳水火气血论,论述了气血与水火的生理、病理、治法的关系。对于血虚证的临床症状的描述更加丰富。   可见血虚及相关症状的研究在中医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研究基础。   贫血属于中医学血虚”、萎黄”、虚劳”以及血证”范畴,它以面色无华或萎黄、指甲色淡、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疲劳乏力、手足发麻、女子月经量少或衍期而至、舌质淡、脉象沉细无力等为主要表现。所以说,血虚证与贫血,前者是中医证候的名称,而后者是西医的定义名词。血虚证不一定就是贫血,但贫血病人常表现有血虚证。      气血的生成,一是靠营养物质的摄入,二是靠脾胃的运化功能。如果脾虚,则不能化生气血,此乃导致气血两虚的重要原因。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用现代医学语言解释即为脾”具有对饮食中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吸收的功能(相当于西医学中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而营养物质能为机体血液的生成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此是脾的生血影响。因此,脾虚在血虚证的发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根据中医学治病求其本”的原则,健脾则利于血虚的改善。   同样,贫血属血虚证,虚者则应补之。但补不但应从气血两补入手,还应健脾助运。气血是互生互根的,补血当先补气,气血的生化又需要靠脾的运化,而且补血之品多粘腻,有碍吸收。所以,健脾益气还能够舒塞,帮助吸收。因此,气血同补,健脾助运,补不碍滞,是中医调理血虚的基础,也是现代中医改善贫血的总则,贯彻于治疗的始终。下表就详细地列出了各种血虚证的治疗原则。 贫血各症的治疗 贫血类型 治疗原则 气血两虚 健脾益气,滋养气血 脾胃气虚 健脾助运,益气养血 心脾两虚 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肝肾阴虚 滋养肝肾,滋阴填精 脾肾阳虚 温补脾肾,壮阳益精   综上所述,对贫血的防治最为根本是气血同补,双管齐下,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应该采取有效合理的预防保健措施,注重身体的调理,真正实现益气生血双循环,健康美丽两相宜”。   附【贫血自测】  ◆ 容易疲倦  ◆ 常出现头晕眼花现象  ◆ 脸色苍白  ◆ 唇、舌、指甲色淡无华  ◆ 女性月经不规律、经量多  ◆ 心慌心悸  ◆ 指甲脆、易碎  ◆ 四肢冰冷  ◆ 皮肤干燥、角质化  ◆ 常出现耳鸣现象   健康提示 ——如果您符合上述4种以上情形,请注意预防贫血,最好到医院做健康检查。
第3个回答  2013-08-08
阴盛阳虚则自汗,阳盛阴虚则盗汗。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阴虚则阳火亢,火亢则精愈亏,阳虚则水饮盛,
饮盛则气愈衰,精脱者,耳聋。
阳虚外寒,阴虚内热;阳盛外热,阴盛内寒。
气脱者,目不明,瘀血不去,新血不生,
水火不足则色清淡,井深没水何需泵。
水之为病多喘促,气之为病多胀满。
血虚则发落,血虚则心衰,气虚则脾弱。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火乱心则狂,百病生于气。
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心阴不足则怔忡,心阳不足则烦乱。
肝气逆则头痛、耳聋,胃热则呕,肠寒则鸣。
肾虚则齿豁,精盛则齿坚,虚热则齿动。
女子常损肝胃,男子常损肝肾。
第4个回答  2017-01-08
气血两亏说是有气虚、血不足,这种情况一般会出现 脸色发黄、皮肤发青、眼睛带有血丝、头发干燥开叉易失眠等症状
可通过食疗调理,食三红赤沙粉(红枣、红米、红豆),补充气血同时不易上火,适合每天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