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化学的基础知识

如题所述

专题一: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能点]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宏观组成 微观结构结合 离子 质子结合组成 原子核 元素 物 质 原子 中子
聚集
分子 电子1.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1)物质可以再分;(2)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3)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即:构成物质的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4)构成物质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由大量微粒体现的。2.微粒是不断运动的(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2)不同微粒的运动情况有所不同;(3)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3.微粒间具有一定的间隙(1)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具有间隙(2)不同种物质的微粒间隙有所不同(3)同种物质时,液体、固体微粒间隙小,而气体间隙大二、化学式与化合价(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化学式表示的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③表示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④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2)化学上用化合价表示元素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特别要求:记住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主要化合价。(3)应用化合价:①根据化合价确定物质的组成,或根据分子组成确定元素的化合价;②化合物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4)化学式的书写:①正价元素一般写在左边,负价元素写在右边;原子的数目用阿拉伯数字写在元素符号右下角。②金属元素一般呈正价;非金属氧化物中,非金属元素一般呈正价。(5)化合物的命名:①两种元组成的化合物,称某“化”某;②化学式中元素的名称从右向左读,与化学式的写法相反;如氧化铁Fe2O3。③多种价态元素化合物,元素的原子个数在读元素前先读出,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如Fe3O4读四氧化三铁;若亚价态的化合物,要读出“亚”字,不必读出原子数目,如FeO读氧化亚铁;④含原子团的化合物,要读原子团的称呼,不读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如硫酸钠(Na2SO4)、硫酸铝[Al2(SO4)3]、氢氧化钙[Ca(OH)2]。(6)根据化学式的计算:①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r)×原子个数∶另一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r)×原子个数∶……=;如尿素CO(NH2)2中,各元素的质量比:w(C)∶w(H)∶w(O)∶w(N)=12∶1×4∶16∶14×2=3∶1∶4∶7②元素的质分数: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如尿素CO(NH2)2中的含氮率:w(N)= 化合价口诀: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专题三:酸碱盐氧化物 [知能点]一、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为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金属氧化物大多数为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 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二、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很活泼 较活泼 不活泼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从左到右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①金属的位置越前,金属在水溶液中(酸或盐的水溶液)就越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其活动性就越强。②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酸中的氢。较活泼的金属能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 三、酸的分类和命名及常见的酸分 类根据酸分子里有无氧原子分含 氧 酸无 氧 酸根据酸分子电离产生的H+个数分一元酸HNO3、HClOHCl二元酸H2SO4、H2CO3H2S三元酸H3PO4 命 名某 酸氢 某 酸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3.浓硝酸——(略) 4.醋酸——(略)浓H2SO4的稀释:“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边搅拌”。由于浓H2SO4溶于水后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为了及时散热,可用上述操作。如果水倒入酸中,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浮在表面,导致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沸腾,溅出造成危险。四、碱的命名及常见的碱根据碱组成中的氢氧根离子和金属离子的名称,叫做“氢氧化某” 例如,Cu(OH) 2叫氢氧化铜,Al(OH) 3叫氢氧化铝.当金属有两种价态,把低价的金属形成碱命名为“氢氧化亚某”.例如:Fe(OH) 2叫氢氧化亚铁 1.NaOH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有吸水性,易潮解(作干燥剂)有强腐蚀性。2.Ca(OH)2俗名熟石灰、消石灰。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有强腐蚀性。五、盐的命名及常见的盐其中无氧酸盐的命名是在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名称中间加一“化”字,叫做“某化某”,如NaCl叫做氯化钠,K2S叫做硫化钾等等。含氧酸盐的命名是在酸的名称后面加上金属的名称,叫做“某酸某”,如Na2CO3叫做碳酸钠,CuSO4叫做硫酸铜等等。 1.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2.碳酸钠在工业上叫纯碱,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另外,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明矾含硫酸铝,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化肥如硫酸铵、碳酸铵等都是盐。六、溶液酸碱性的检验1.pH—酸碱度表示方法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 pH=7时,溶液呈中性。 pH<7时,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时,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测定pH的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将玻璃棒蘸取的试样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注意:酸或碱只有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才电离出能使指示剂或试纸变红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因此一定要在溶液中进行实验。检验气体要将试纸润湿再用。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性,不能用水先将pH试纸润湿,否则测定的稀释后溶液的pH。2.酸碱指示剂 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现蓝色;无色酚酞,只有在碱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酸性溶液中无色。石蕊试纸:红色石蕊试纸遇酸性溶液时变蓝,蓝色石蕊试纸遇碱性溶液时变红。七、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表达式:A+B=AB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 表达式:AB=A+B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表达式:A+BC=AC+B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而生成另外两种化学物的反应。表达式:AB+CD=AD+CB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A.有水或有气体,或有沉淀生成(要求掌握溶解性表中的规律)B.酸跟碱、酸跟盐反应时,反应物必须有一种是可溶物;碱跟盐、盐跟盐反应时,反应物必须都溶于水,复分解反应才可能发生。专题四:酸碱盐氧化物 [知能点]一、酸的通性
(1)酸为什么会有通性?由于酸溶于水时都能电离生成氢离子即不同的酸溶液里含有相同的氢离子,所以酸的通性即H+的性质。(2)酸具有哪些通性?
①酸溶液都能与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②酸+金属→盐+氢气(酸主要是指盐酸和稀硫酸;金属是指: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若铁参与此反应,则生成亚铁盐)
③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a、碱性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uO、Fe2O3、CaO、MgO等。b、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Mn2O7等不属)。④酸+碱→盐+水 a、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此类反应的前提是反应物一定是酸和碱,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b、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如:下列复分解反应是中和反应
HNO3+NaOH=NaNO3+H2O(反应无现象)
H2SO4+Ba(OH)2=BaSO4↓+2H2O(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3HCl+Fe(OH)3=FeCl3+3H2O(沉淀溶解消失)⑤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a、盐酸+硝酸银 HCl+AgNO3=AgCl↓+HNO3
b、硫酸+可溶性钡盐 H2SO4+BaCl2=BaSO4↓+2HCl H2SO4+Ba(NO3)2=BaSO4↓+2HNO3c、各种酸+碳酸盐 2HCl+CaCO3=CaCl2+H2O+CO2↑
H2SO4+Na2CO3=Na2SO4+H2O+CO2↑ 2HNO3+BaCO3=Ba(NO3)2+H2O+CO2↑二、碱的通性碱溶液里都含有氢氧根离子(OH — ),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通性:(1)碱溶液都能与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红色。(2)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如:Ca(OH)2+CO2=CaCO3↓+H2O酸性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SO2、SO3等。(3)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如:Ca(OH)2+2HCl=CaCl2+2H2O(常用于中和土壤酸性)(4)与某些盐反应 如:FeCl3+3NaOH=Fe(OH)3↓+3NaCl(常用于制取不溶性碱)三、盐的通性(1)金属+盐→新金属+新盐a、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K、Ca、Na三种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特殊,这里暂不要求。b、反应物为可溶的盐,并在溶液里进行。(2)酸+盐→新酸+新盐(要符合复分解反应规律,下同)(3)碱+盐→新碱+新盐(4)盐+盐→新盐+新盐四、酸、碱、盐溶解性表钾钠铵盐全能溶,硝酸盐类也全溶。盐酸盐溶除银汞,硫酸盐中除钡铅。碱中钾钠铵钡溶,碳酸盐中多不溶。五、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转化关系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 如:Ca→CaO→Ca(OH)2→CaCO3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酸→盐 如:C→CO2→H2CO3→CaCO3 专题五:有关计算 [知能点]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1)反应前后元素的原子种类没有改变;(2)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3)各种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质量的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依据化学方程式求各物质的质量比: 依物质的顺序作比∶(系数×该物质的式量) ∶(系数×该物质的式量)∶(系数×该物质的式量)……  最后结果约简为最简整数比。 2.化学方程式计算5步骤①设未知量;②根据题意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③写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已知量和未知量;④列比例,求解;⑤答题。三、溶液相关知识点1.溶质、溶剂的判断: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解溶质的物质叫溶剂。2.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即溶液的质量就有加和性;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即溶液中体积不具有加和性3.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1)粗略的表达:浓溶液和稀溶液(2)较为精确的表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叫做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质量(g)=密度(g·cm—3)×体积(cm3)4.溶解度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溶质在100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溶解度是为了定量的表示物质的溶解性强弱。固体物质受温度的影响,氢氧化钙随温度的升高而溶解度减小,其余大部分固体随温度的升高而溶解度增大。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其溶解度不同。溶解度的计算: (均成正比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05
氧化铁Fe3O4式量232g/mol,其中铁元素含量为{(56x3)/232}x100%=72.4%,又氧化铁质量800吨,所以铁的质量800tx72.4%=724t,2000t含杂质3%的生铁中铁的质量2000t(1-3%)=1940t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