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那个官位最大..贡献最大

如题所述

一、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三人都是大学士,均为正一品。但李鸿章是文华殿大学士,地位相对高些。
诸殿阁大学士,以保和殿为最尊贵,一般很少人能得到。在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后,其地位顺序从高到低为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
李鸿章是文华殿大学士
曾国藩是武英殿大学士
左宗棠是东阁大学士
二、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三人贡献都比较大,各有千秋。但不少学者认为李鸿章的贡献较大
1、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2、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3、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首领。
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但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 他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以及新疆建省等重要历史事件。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 。

著有《楚军营制》,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7
一、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三人都是大学士,均为正一品。但李鸿章是文华殿大学士,地位相对高些。
诸殿阁大学士,以保和殿为最尊贵,一般很少人能得到。在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后,其地位顺序从高到低为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
李鸿章是文华殿大学士
曾国藩是武英殿大学士
左宗棠是东阁大学士
二、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三人贡献都比较大,各有千秋。但不少学者认为李鸿章的贡献较大
1、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2、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3、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首领。
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但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 他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以及新疆建省等重要历史事件。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 。

著有《楚军营制》,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2-06
曾国藩:湘军统帅,庸人的楷模;李鸿章:大贪官,淮军统帅,洋务运动提倡者之一;左宗棠是个英雄。他们影响力都很大,但是说到贡献,不知道贡献谁,贡献什么了。曾国藩告诉了世人庸人也可以当大官,后人膜拜,影响深远。李鸿章;晚晴的顶梁柱,腐朽封建的挣扎者;左宗棠:民族英雄。
第3个回答  2013-07-31
李鸿章官位最大,做到了中堂左宗棠贡献最大,收复了新疆
第4个回答  2023-05-09
这是主观性非常强的问题,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从官位上看,曾国藩为举人出身,历任武举、文选,最高官职为两江总督;李鸿章为进士出身,历任武举、文选,最高官职为军机大臣、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左宗棠为进士出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编修、按察使、巡抚,最高官职为湖广总督、山东巡抚等。从官位上来看,李鸿章的职位最高。从贡献上看,曾国藩被誉为晚清名臣之一,主持整顿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提出“为国父母”的观点,以及开办“育才书院”等等,在晚清政治、军事和教育等方面都做出了具有重大影响的贡献;李鸿章则主持签订《马关条约》,取得了中外平等交涉的历史性成果,积极推进洋务运动,改革陆军、水师等等,在晚清政治、外交和军事改革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左宗棠则曾镇压回民起义,主持肃清西北地区的叛乱和匪患,在战争、军事管理、边疆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总体上看,三人在不同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很难对谁的贡献最大做出明确的评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