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和咏怀古迹其三按体裁分,分别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

如题所述

都属于近体诗中的七律。
你说的应该是是杜甫的《登 高》风急天高猿啸哀,《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
其中《登高》是七律中的精品,因为全篇对仗。老杜最擅长的就是七言律诗,而李白最擅长的是古体诗,两人风格迥异。

中国古代诗歌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按照诗句的字数,有四言(如《诗经》)、五言(如“汉乐府”诗)、七言(如曹丕《燕歌行》)、杂言(如李白《蜀道难》)等。古体诗押韵较自由。另一类叫近体诗(或“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

近体诗分两种,“绝句”和“律诗”,后者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05
登高和咏怀古迹其三按体裁分都为近体诗。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特点: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详见百度~)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如此看来,可以简单的按时代区分,大部分的唐后诗为近体诗,当然,杜甫也写过古体诗,如《望岳》)特点: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如此看来,《登高》和《咏怀古迹》都为近体诗的七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