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时要谈谈自己的情况 该怎么说?

如题所述

面试的时候,主考官往往提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谈谈你自己吧!”也就是让你做个自我介绍。很多求职者会认为:“我不是都已经写在简历中了吗?为什么还要再问?”因而显得不耐烦,有的求职者甚至用“这些我在简历中都已经写得很清楚了。”这样的话答复主考官。
在面试的面谈中,“自我介绍”应该算是重要的内容,是为了揭开更深入的话题而设计的。
很多人回答这个问题过于平常,只说姓名、年龄、爱好、工作经验,而这些在简历上都有。其实,企业最希望知道的是求职者能否胜任工作,包括:最强的技能、最深入研究的知识领域、个性中最积极的部分、做过的成功事例、主要的成就等,要突出积极的个性和做事的能力,说得合情合理才让人信服。
这里面有几层含义:
一是通过自我介绍,可以基本了解你的口头表达、沟通等能力;
二是可以基本判断你是否了解该职位的要求,就像我们前面介绍过的,你的自我介绍是要与他们的职位需求相契合的,如果你连你未来工作的主要方向都不知道,那你在自我描述时往往表述出来的东西是他们不感兴趣的;
三是他们也可以通过这个来判断你是否诚实。求职者有可能会在简历或者应聘表上做手脚,但临场的口头表述往往更趋真实性;
另外,也可能你的简历撰写得并不好,他希望能从你的口中了解更详细的东西。但不管怎么说,还是一句话,自我介绍应简单扼要,抓住主考官感兴趣的关键点。例如,面试公关职位,那就要突出你的沟通能力。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1)自我介绍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解、分析

① 自我认识。想一矢中的,首先必须认清自我,一定要弄清以下三个问题。
你现在是干什么的?你将来要干什么?你过去是干什么的?
这三个问题不是按时间顺序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而是从现在到将来再到过去。其奥妙在于:如果你被雇用,企业选中的是现在的你,他希望利用的是将来的你,而这将来又基于你的历史和现状。
所以,第一个问题,你是干什么的?现在是干什么的?回答这个问题,要点是:你是你自己,不是别的什么人。除非你自己和别人区别开来,在共同点的基础上更强调不同点,否则你就不能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对于这第一个问题,自我反省越深,自我鉴定就越成功。
随后,着手回答第二个问题:你将来要干什么?如果你申请的是一份举足轻重的工作,主考官肯定很关注你对未来的自我设计。你的回答要具体、合理,并符合你现在的身份。
然后,再着手回答最后一个问题:“过去是干什么的?”你的过去当然在个人简历上有所反映。你在面试中回答这个问题时,必须要明确的是:不要重复和你的将来毫不相干的过去。要做到这一点,又要忠实于事实和本人,最简单的方法是:找到过去和将来的联系点,收集过去的资料,再按目标主次排列。
用这样的方法,以现在为出发点,以将来为目标,以过去为证实,最重要的是加深了你的自我分析和理解。使这三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点体现在自我介绍的整体内容里,就会使你的形象栩栩如生。

② 投其所好。清楚自己的强项后,就可以开始准备自我介绍的内容:包括工作模式、优点、技能,突出成就、专业知识、学术背景等。
要介绍的东西太多了,但只有短短一分钟,所以还是要选择与该公司有关的内容为好。如果是一家电脑软件公司,应说些电脑软件的话题;如果是一家金融财务公司,便可跟他说钱的事,总之投其所好。
但有一点必须谨记:话题的所到之处,必须突出自己对该公司可以做出的贡献,如增加营业额、节约成本、发掘新市场等。

③ 铺排次序。内容的先后次序非常重要,能不能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全在于事件的编排方式。所以排在头位的,应是你最想让他记得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一般都是你最得意之作。与此同时,还可以呈上一些有关的作品或记录增加印象分。

(2)自我介绍的禁忌
这里集中讨论一些求职者在自我介绍的时候,不该使用的语言风格或样式等,以供借鉴。

① 宁肯和自己抢话也不让别人说话。有些求职者前一句话刚说完马上又抢着说下一句话,并在话题连接的部分插入无意义的“所以”、“而”等连接词,让自己的语言“外壳”水泄不通,难以让考官插话以做出适当的响应。例如:“我要说的就是这些……所以……换句话说……”

② 语言的反复追加。当求职者说话时反复重复某一句话或经常补充前面的话,就会让主考官的思维跳跃过于紧张,也就使人烦躁了。

③ 确定性的两个极端。语义的确定性应适时而定。有些求职者形成一种语言习惯,经常使用绝对肯定或很不确定的词语。例如一些求职者总是说:“肯定是……”、“绝对是……”、“当然了……”;只有一些求职者却老把“也许”、“可能”、“大概”、“差不多”、“还可以吧”等挂在嘴边。这两种情况都应该避免。

④ 语言呆板、重复使用某种句式或词语。如果求职者回答每一个问题都像小学生解问答题一样:“因为……所以……”那么即使内容再精彩,也会使主考官乏味。求职者应尽可能地变换句式,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等。例如“因为”就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换用成:“因此”、“由于”、“由于这个原因”、“之所以……是由于……”等。

⑤ 不要随便扩大指代范围。有的求职者经常使用“众所周知……”、“正如每一个人了解的那样……”等话,似乎面试考场应该加入更多人。这样的说话易造成考官的逆反心理:“我就不知道……”

⑥ 去掉口头禅和零碎动作。一个人的脸上可能会长几颗痣或者“青春痘”,对此我们一般很敏感,会想方设法把它们去掉。一个人的“言语形象”也可能带着一些“斑痕”,比如反复使用口头禅“那个、那么、然后、呃”等,以及伴随一些像扬眉、歪嘴、挠头、抠鼻子的动作。我们同样应该去掉这些令人生厌的东西。

⑦ 言行虚假。虚言假语总会招致别人的反感。有这样一件耐人寻味的事:
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小胡,从年前开始就为毕业后的出路四处奔波。一家外资企业的总经理约定时间对他进行面试。那天,因为前一天晚上玩得太晚,早上睡过了头,以至迟到了20分钟,他就随便编了个理由说公交车堵车了。面试过程十分顺利,无论专业知识,还是质量管理方面的大胆设想,都赢得了总经理的频频点头。小胡离开的时候颇有点踌躇满志。
第二天,小胡就接到了外资企业的电话通知“实在对不起,我们这次对你的求职申请,暂不予以考虑,实在报歉。”他事后经多方打听,才知道总经理对他做出了这样的评价:“不守时,不诚实。”什么是不诚实?小胡自己心里当然很清楚。原来那天面试他是骑自行车去的,他原以为自行车停在公司门外没人会注意到,没想到却碰巧被老总在办公楼上看到了。
切记:绝对要尊重主考官在你自我介绍过程中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诚恳地回答。而这个问题,正是你进行“自我推销”的大好时机。如果这道题回答得很得体,使对方印象深刻,可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就如顺水推舟般地无往而不胜。
就其时间长度来说,自我介绍不要超过3分钟。所以,事先就应对空虚问题有所准备(其实,基本上都是个人简历中的内容),准备的文字长度不要超过800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12

自我介绍的内容可以在面试前就提前做好准备。首先要想清楚你需要说什么,对方需要知道什么?比如:你要说的内容就是你自己有哪些特质,为什么适合这个岗位。为了提前准备好这些内容可以找几个了解你的朋友,请他们列出你的长处和弱点,帮助你更客观地看清自己。

此外,思考自己要用什么方式沟通,因为沟通的方式直接影响着沟通的成败。比如想想面试中用什么样的方式介绍你的特质更好呢?口说无凭,你可以在说完特质后用自己的经历证明,着重说一说自己主要的成绩,以及自己对行业的见解,用这样的方式介绍自己就很有信服力。

除了说话的一些技巧,多读书对于沟通表达也是非常重要的。多读书可以积累词汇、故事,这样你的沟通会更饱满、更有信服力;同时多读书本身就可以让你思维灵活、说话有逻辑。

在读书这件事上,很多人有两个困扰:一是阅读速度慢,别人可以每分钟读五六百、一两千字,而自己读不到200字。二是阅读效果不好,读过之后仍然一知半解。下面说说解决办法。

提升阅读速度的训练方法:阅读的过程是眼睛不断移动和聚焦的过程,每一次聚焦看到的字数称为辨识广度,也就是阅读过程中你一眼能看到、看清多少字。有的人视幅很大,一眼看一片,阅读速度就快。但也有很多人阅读的时候一次只看一个字,速度就会非常慢。提高辨识广度,也就是扩大视幅是较为重要的一步,因为更大的辨识广度不仅会提高阅读速度,还会有助于我们在阅读时更好地掌握整体内容的含义。提高辨识广度可以通过《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来练习实现,这是专门训练快速阅读的软件(还可以练习记忆力和注意力)。

提升阅读效果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效果的一般阅读方法:①快速浏览序言、目录、每一部分的标题和子标题、以及结尾的内容,了解整篇内容的主旨和大体结构。②想想每部分主要是想告诉我们什么?你对这个主题有哪些了解?主动提出问题,对于阅读效果非常重要,会让你更好地投入思考,获得更深的理解。③正式进入每一章的阅读时,先快速浏览一遍,然后逐步推进阅读的深入。④阅读之后,试着回想你看过的内容,用你自己的语言去复述内容,检验你的阅读效果。⑤快速检查前四个步骤,是否有遗漏重要内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