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千古第一村”,藏有大量全国罕见明清古建筑,却鲜少人知道_百度知...

如题所述

位于江西抚州乐安县的流坑古村,虽鲜为人知,却以其丰富的明清古建筑群被誉为“千古第一村”。这个村庄的历史可追溯至五代南唐年间,据董氏族谱记载,其先祖唐代宰相董晋因战乱自安徽迁至江西。自明清时期起,董氏家族兴办教育,修建谱牒和祠堂,并因竹木贸易而致富。村中不仅科举连连,人才辈出,还掌握了乌江的竹木商运,许多富商纷纷在此建宅,使得流坑古村一度繁荣昌盛,声名远播。
春天清晨,驾车抵达流坑村,将车停在村头停车场后,步行进入。村内的水泥路已被古老的青石板和鹅卵石路所取代,一直延伸至村子深处。龙湖上的廊桥是村民日常活动之地,早市热闹非凡,喧嚣声远远传来。村民们热情地推销摊位上的瓜果蔬菜和家禽鱼肉,即使不被购买,也态度和善,不强迫。乌江边的村妇们边洗衣服边聊天,孩子们在周围嬉戏,一派乡村生活景象。
龙湖是流坑古村的内湖,将村子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边主要是明清时期的徽派建筑,共有260余处,令人目不暇接。这些房屋之间的小巷相连,形成七横一竖的街巷,过去村民按房派宗支分居。走在小巷中,常有一种迷失方向的感觉,但转角又见开阔。这些古建筑中包含祠堂、书院、庙宇,以及戏台、桥梁和古井,民居为砖木结构,门楣和屋檐保存完好。这些各式各样的建筑在中国古典村落中极为罕见,如同翻阅一本古建筑大全。
董氏大宗祠是村中最宏伟的建筑,建于南宋,但在上世纪初被北洋军阀孙传芳的残部焚毁,现只存石柱,如同流坑的图腾。文馆是董氏家族用于读书、讲学和祭祖的宅院,门楣上的“文馆”二字见证了家族对教育的重视。村民们在天井中放养乌龟,起到了天然的通渠效果,使得天井从不堵塞。
晴朗天气下,古建筑门口和街市巷道成为村民们的聚集地,年轻人多外出求学或工作,留下老人和孩子们保持着村庄的静谧与古朴。村外有一片古樟树林,其树龄和底蕴可与村里的徽式建筑相媲美,有的树龄甚至超过千年,绵延十多公里的规模使其成为我国“第一古樟树群落”。每棵古樟都有各自的传奇故事,如“马鞍樟”、“三仙樟”和“鸳鸯樟”等。在古樟树林中,心旷神怡,远处乌江传来的笑声使得古樟树更加宁静幽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