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汶上县总人口及地区人口结构、职业构成、家庭户数构成、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急需,感谢各位

如题所述

汶上县地处山东省西南部,辖属济宁市,面积877平方公里,辖14处乡镇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93个村居,总人口78万人。

汶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儒家文化,佛教文化,运河文化,始祖文化在此交相辉映,素有“千年佛都,儒贤圣地”之美誉。汶上交通网络发达,境内有日东高速济宁北出入口、济徐高速汶上南出入口、济徐高速汶上西出入口三个高速公路出入口,105国道纵贯南北,县城距离济宁机场50公里,东距兖州火车站30公里,西距京九铁路梁山站35公里。汶上大部为平原,东北部少量丘陵山地,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金、花岗岩等矿产资源,其中煤炭储量30亿吨,铁矿石储量近亿吨,花岗岩储量13亿立方米。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新兴产业、高端化工、装备制造和纺织服装四大支柱产业。旅游业膨胀壮大,县内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宝相寺景区、3A级景区莲花湖湿地、3A级景区南旺大运河考古遗址公园。农业发展成效显著,被评为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中国核桃之乡。
2012年,汶上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跨入济宁第一方阵,争创全省经济强县”奋斗目标,牢牢把握“高点定位跨越发展”总基调,开拓进取,团结奋进,全县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0亿元,同比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9亿元,增长26.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120元,分别增长17%和18%。
一、以壮大工业经济为核心,加快产业兴县步伐。大力实施“产业兴县”战略,加快构筑高端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更加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坚持把工业作为立县之本、强县之基,着力发展大产业、培育大企业、攻坚大项目、建设大平台,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5家,较年初增加19家;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利税22亿元,分别增长29.4%、27.9%,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大力培育支柱产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强化政策扶持和规划引导,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高端化工、装备制造和纺织服装四大支柱产业,四大支柱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7.9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89.9%。深入实施“强企扶持”工程和“中小企业倍增计划”,筛选了8家骨干企业、20家中小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形成了新的竞争优势。二是提速发展文化旅游业。立足汶上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禀赋,精心培育佛教文化体验、运河古迹探寻、生态民俗观光和休闲娱乐度假四大特色旅游,着力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宝相宫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年底对外开放;大运河南旺分水枢纽遗址成功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遗址公园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中都民俗馆建成开放。高水平举办了第九届太子灵踪文化节,汶上的知名度、影响力大幅提升。三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基础更加坚实,专业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77家,被评为“中国核桃之乡”,土地流转面积22.5万亩,土地托管服务模式在全市、全省推广。
二、以“大项目突破年”为引领,千方百计抓投资上项目。深入开展“大项目突破年”活动,坚定不移地招大引强,坚持不懈地抢拼大项目,培育县域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一是全力以赴招大引强。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摆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新成立了北京、上海、广州3个驻外招商局和7个产业招商局,突出抓好政策引导、考核奖惩和招商队伍三项重点,持续掀起招大引强新攻势,新引进10亿元以上7个、5亿元以上5个、亿元以上19个。二是强势推进大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县级领导包保、部门牵头负责、专职人员推进的工作机制,坚持一切政策向大项目倾斜、一切资源向大项目集聚、一切力量向大项目集中,全面聚焦大项目、全员服务大项目。全县5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82个,总投资294亿元,已完成投资120.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2个、5亿元以上项目10个、10亿元以上项目9个,列入省级重点建设项目1个、市级12个。45个投资过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分四批集中开工,联想控股一期投资18亿元的中联化学盐化工项目已全面试车生产,新风光电子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凯尔菱电电梯、芯光园等等投资过5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同时,坚持一手抓顶天立地,一手抓铺天盖地,全力全速推进全民创业,在全市成立了首家县级创业促进会和YBC汶上工作站,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催生培育了一大批中小民营企业群体。
三、以“三城同创”为抓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城市为动力,大力实施城镇化追赶战略,努力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一是做大做美中心城区。立足“儒释圣地、生态水城”的总体定位,继续实施优化中心、南联北延、两翼延伸,全面推进中心城区建设,东部新城区、南部产业区、西部商贸物流区、北部生态居住区、中部佛教文化旅游和商业中心区“一城五区”的功能布局基本形成。东部新城区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建设加紧推进,西部商贸物流区“三纵四横”路网建设全面完成,中部老城区仿古文化商业街建设正在编制规划,实施了宝相寺东片区等5个片区73万平方米的拆迁改造。加强城区路网、绿网建设,城区新修改造道路29.6公里,新增绿化面积59万平方米。二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范有序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完成建筑面积139万平方米,配套建设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和社区产业园,建立健全了相应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全面展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完成了100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硬化道路506公里,绿化面积78万平方米,建成了一批靓丽整洁的秀美村庄。成功创建了“省级绿化模范县”、“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综合利用示范县”。三是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以“三城”同创为抓手,持续开展“城市管理提升年”活动,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把管理重心向小城镇、社区延伸,实现城乡管理的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着力解决道路拥堵、占道经营、违规建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营造了整洁有序、交通顺畅、舒适宜居的城乡环境。
四、以改善民生增进福祉为根本,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积极落实各项惠民政策。重视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8650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新开工保障性住房3.1万平方米。社会救助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新建改造幼儿园36所、中小学校舍面积6.3万平方米。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完善群众工作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平安汶上”建设,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强化食品药品质量监管,保持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以健全体制机制为保障,营造跨越发展浓厚氛围。紧紧围绕既定目标要求,着力在体制机制、作风建设等方面出实招、见成效,切实为转型跨越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强化思想保障。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在全县迅速兴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扎实开展了“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有效解决了党员干部境界不高、标杆过低、缺乏勇气、因循守旧的“四大问题”,树立了敢于跨越、敢于攀高、敢于担当、敢于创新的“四种观念”,确立了“学苏北精神、赶沭阳速度,全市争先进、全省创强县”的目标,在全县迅速形成了抬高标杆、争先进位、跨越赶超的发展新热潮。二是强化作风保障。深入开展了“进基层、连民心、转作风、解民忧”主题活动,分层面开展了“进百村、走千户、暖万名群众心”、“访百企、解难题,促发展环境优”和“强服务、提效率,架惠民连心桥”三项活动,锻炼了干部、培养了感情、服务了群众,群众对干部作风的满意度明显提升。按照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实际、走进基层、贴近群众,做到在一线了解情况、在一线破解难题、在一线推进工作,兴办了一些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好事实事。三是强化机制保障。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包保“三重”工作责任制、指挥部工作制和一线工作法,全面推行人民评议团评议制度,健全完善“目标责任、考核奖惩、监督检查”三个体系建设,明确目标责任、严格考核奖惩、强化监督检查,树立了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在全县形成了重实绩、干实事、求实效的新风正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