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的分布地区及原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5
在中国西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温带森林中,大熊猫选择居住在高山区陡坡的密竹林中。对这些珍稀动物的统计工作相当困难。根据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调查,估计野生大熊猫数量约为1000只,但这一数字可能并不准确。大熊猫分布区域内包括37个县,根据产量不同分为三级:主产县每县约100只,共有7个县;一般产县每县超过50只,共11个县;少产县每县通常不足50只,共有19个县。据此推测,野生大熊猫数量约有一千余只,而圈养数量约为100只(根据AAZPA Communique,1993)。大熊猫的净生殖率为1.0672,种群增长缓慢(根据四川省珍贵动物资源调查队,1977;毕凤洲等,1989)。
据国家林业局2006年的调查,全国野生大熊猫数量为1596只,圈养数量为161只。大熊猫是熊科家族中最稀有、最受生存威胁的哺乳动物之一。它们生活在中国西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温带森林,竹子是这里的主要林下植物。大熊猫的栖息地主要集中在六个独立的山系:陕西的秦岭山脉,甘肃和四川的岷山山脉,四川的邛崃、大小相岭和凉山山脉。80年代的调查统计显示,栖息地面积约为13000平方公里(根据Reid和Gong,1999)。
国家林业局2005年的调查报告将大熊猫秦岭种群认定为一个新的亚种。秦岭大熊猫和四川大熊猫已在地理上分离了5万年,外形上秦岭大熊猫头部更圆。目前,秦岭大熊猫数量为273只。在秦岭山区,还发现过黑白色大熊猫中的棕色大熊猫。大熊猫的分类地位曾引起较大争议,但其祖先是始熊猫,一种拟熊类动物。目前,国际上普遍将其归类为熊科、大熊猫亚科,这一分类方法也逐渐得到国内认可。国内传统分类曾将大熊猫单独列为大熊猫科。
大熊猫能够生存至今,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然而,由于历史发展的不利影响,大熊猫目前已处于濒危状态。不利因素包括食性、繁殖能力和育幼行为的高度特化,以及栖息环境的破坏,导致种群分割、近亲繁殖和物种退化。此外,主食竹子的周期性开花死亡、人为捕捉猎杀、天敌威胁和疾病也是威胁大熊猫生存的因素。
大熊猫是高山深谷中非常隐蔽的动物,因此野外确切数量难以统计。一般认为野生大熊猫数量在1000-1200只左右,加上人工繁育和饲养的大熊猫,总数确实在减少。据群众反映,有些地方大熊猫已经消失。野外观察到大熊猫通常是成体多、幼体少,种群正在衰退。但目前,大熊猫种群数量下降的趋势已基本得到控制,一些保护区内种群数量甚至有所增长。
中国政府自1963年以来,在多个山系建立了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对大熊猫密集地区和栖息地进行有效保护。在大熊猫保护和科研方面,已积累了大量数据,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此外,加强动物保护立法和执法力度,扩大保护区面积,并在各保护区之间建立大熊猫走廊,以进一步加强大熊猫保护工作。
过去,人们认为大熊猫的繁殖状况不理想,但最新研究显示,大熊猫具有正常的生殖能力,种群未显示出减少迹象,且可能处于增长或稳定状态。大熊猫的食物来源充足,竹子开花枯死不会对其生存构成威胁。目前,全国已建立12个专门保护大熊猫的自然保护区,加之停止对长江中上游地区天然林的采伐,大部分大熊猫栖息地得到保护,为大熊猫的生存带来希望。只要保护好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国宝”就能继续繁衍生存。
疾病是大熊猫生存的一大威胁,消化、呼吸、神经、造血系统疾病可能致命,肿瘤、寄生虫病、皮肤病和外伤等也会影响大熊猫的健康和寿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