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7
一、历史背景
1933年至1934年夏,中共中央领导下的中央苏区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由于博古和李德的错误指挥,先是采取冒险进攻策略,后变为保守防御,导致红军连连失利,苏区范围不断缩小。1934年4月,中央红军在广昌战役中遭受重创,形势急转直下。同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北上抗日,第6军团西征以分散国民党军力。这两个行动虽旨在减轻苏区压力,但未达成目标。随着国民党军进攻苏区中心,红军的生存空间大幅压缩,不得不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约3万人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这是战略转移的重大成就。
二、意义
红军长征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一部革命英雄主义的史诗。它向世界和中国人民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的不可战胜力量,并铸就了长征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体现,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展现,也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极致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的革命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毛泽东同志曾精辟地总结长征:“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扩展资料
长征的原因包括多方面:
1.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是直接原因。国民党集中重兵进攻,红军在王明“左”倾错误指导下战略被动,导致苏区的丧失。
2. 为开辟革命新局面,中共中央主动进行战略转移。在反“围剿”无望的情况下,中共中央提出战略转移,希望与红二军团会师,重建根据地。
3. 战略格局的变化促使长征。中央红军的转移使得其他红军面临更大压力,不得不进行战略调整。
4. 抗日救亡的时代背景影响了长征的决策和方向。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中共将军事战略转移与政治战略转变相结合,将红军前进方向与建立抗日根据地联系起来。
长征从失败开始,却孕育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伟大的转折,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