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群体词语

如:家族 团 党 等等的

关心弱势群体”,成为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近日“点击率”最高的词语之一。 在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大家对保障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就学、就医、就业、住房等困难极为关注,纷纷献计献策,希望强化政府救济功能,动员社会力量帮困互助,让弱势群体共享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阳光。发展不忘特困群众“上海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2001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9.9%。但还有一群因下岗、重病而生活困难者,需要我们雪中送炭。”谭军梅委员的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来自代表、委员的调查表明,目前,上海有近40万困难群众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之下,依靠政府救济生活;还有50多万残疾人、近50万协保人员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学费、医药费支出,成了许多贫困家庭最大的经济、精神负担。“我们要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卢汉龙代表感慨地说。目前,上海已经基本形成以政府救助为主,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多层次社会救助格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面临新的问题,如政府作为的责任界限和能力底线如何设定、社会力量如何整合利用,都有待规范。特别是单位人日益向社会人转变的时候,政府救助工作大量通过社区进行,基层社区承担了过度的社会救助责任,在资源、经费和专业化操作方面存在着不适应之处;对于一些灾害性的、突发意外事件造成的生活困难,目前也缺乏正规的救助渠道。这一切,都需要一定的制度规范。易庆瑶委员等发出呼吁:尽快制定“上海市社会救助条例”,规范社会救助行为,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众的生活,保持社会稳定。政府和社会共织“安全网”“理顺社会救助管理体制,强化政府救济职能……”,《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援助弱势群体的内容,受到代表、委员们一致赞许。如何强化政府救济职能?民建上海市委建议:市、区两级政府应建立和健全社会救助专门机构,统一管理协调政府各部门间、政府和社会团体间的救助帮困工作,处理各项救助事项,整合社会救助资源,监管社会救助各项政策的落实和实施,同时,配备好街道(乡镇)负责救助工作的专职人员。杨继民代表等希望,结合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确保救助经费稳定的投入,并根据本市经济发展和财政支出情况,合理递增。建立市、区县两级资金平衡机制,运用资金调控手段,对经济困难和贫困人口导入较多的区县、乡镇建立转移支付等形式的资金补助,保证各地区救助帮困工作平衡发展,提升低收入居民生活。对弱势群体实施援助,要发挥社会团体和慈善组织的作用,动员社会与政府一起承担起扶贫帮困的责任。本市现已形成总工会、妇联等群众团体,慈善基金会等慈善机构共同关心弱势群体的局面,但还存在着政府与社会缺乏协调、社会帮困资源不足等现象。民盟上海市委提出,政府能否适当放宽企业社会捐赠税前列支的比例,以激励企业的捐赠热情,使社会资源能尽可能多地进入到社会扶贫帮困中来。实现帮困方式多样化,如将一部分学生的助学金改为贷学金,由社会公益基金贴息,使同量资金能资助更多的学生。对弱势群体的就医、就学等困难,代表、委员们给予极大关注。马新生委员希望政府和社会合力,设立社会特种医疗救助基金,对生活困难的大病重病人员给予资助;一些代表、委员还提议减轻困难家庭学生教育费用,恢复建立人民助学金制度,由市财政统一安排,区县负担;鼓励社会各界与困难家庭学生结对助学,扩大对困难学生的教育贷款。为困难群众脱困“造血”要让困难群众真正脱困,必须建立“造血”机制,尽可能多地创造就业岗位。吴申耀等委员提出,应把组织就业作为社会救助的重要内容。困难群体的就业瓶颈在于缺少“度身定制”的就业岗位。这一群体可以分为以“4050”为代表的一般困难群体,以及仅靠自身能力难以解决就业的特别困难群体。一些代表、委员提出:对前者,政府可以继续开展“4050”工程,用市场化社会化的运作方法开发就业岗位,在政府重点扶持下实现就业。对后者则需要政府采取特殊政策,如实施“双向承诺就业”托底援助,安排从事公益性劳动,还可通过发展职业中介代理人,由政府出资购买其职业中介成果的方法,加快实现特困群体对象的就业。民盟上海市委在提案中还建议,改变传统的社会救助方式,拿出一部分生活救助资金用于智力扶贫和科技帮困,比如培训多方面的技能,将帮困补助金变为生产发展基金,帮助困难企业和职工走出困境。马年初春,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将化为和煦的轻风,温暖特困群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2
对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