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问题

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从“事物对策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起?关于创作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为什么到篇末才给出全部的答案!!!求高手答答,详细且正确会加分!!!拜托晒!!!~~~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系统回顾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2.反复研讨,明确中心及中心论点的提出方法,感受作者的求异思维。
3.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
【重点、难点】
1.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的理解。
2.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对称( ) 模式( ) 调查( ) 汲取( ) 渊博( ) 根深蒂固( )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创意 根深蒂固 素材
孜孜不倦 汲取 模式
不言而喻 持之以恒
3.快速阅读课文,反馈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⑴议论:
⑵议论文的三要素:
⑶议论文的结构:
⑷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4.朗读课文2~3遍,了解文章思路,探寻文章中心及中心论点,并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课文开头提出的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⑵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
⑶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
⑷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⑸文章主要围绕 进行论述的。
⑹你在阅读本文时,都有哪些疑惑或想法,请写在下面,课堂上交流。

课堂学习
一、情景导入
你想成为创造性人才吗?你想拥有创造力吗?那么,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的关键是什么?想弄明白这些,就让我们走进美国实业家罗迦�6�1è´¹�6�1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吧!
二、自主合作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一生展读,全体体味);
2.预习成果展示;
3.品读课文:
(1)在课文中划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的弊端,结合自身的经验,检测自身是否拥有这种思维模式,你怎样看待这种弊病?

(2)为什么“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3)创造性思维有哪些要素?

(4)拥有创造力的关键是什么?你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吗?

三、点拨讲解
1.学法指导:运用实例引证,多种论文方法证明论点,讲解道理和实际生活结合以增强说明力。
2.板书设计

四、练习测评
1、苹果里的星星给你什么启示?

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课本P58第一自然段。
⑴这段文字的观点是什么?

⑵在语段上划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的危害性。

⑶将这段划成2层,并说说这样划分的理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0
正方:无规矩不成方圆.事物的答案就只有一个.世界之所以可以正常的运转那是因为他们有一个规律,而这个规律却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就像1天有24个小时.1小时有60分钟.1分钟有60秒一般.事物之所以只有一个答案就像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一般.坚定的答案才能让这个世界更好的运做.就像地球上只有一个中国.一个未知的事物,一个谜一样的事物,当人们在不知道他的真正答案时,那么永远只是用猜测的口吻去判定他的真正答案.而当这个事物被正真破解后,他的答案永远只有一个!就像历史学家研究历史,他们在文献里寻求真正的答案时会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分歧.当一个斩钉截铁的证据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一切的猜测和分歧都化为乌有.因为答案出现了.而他却只有一个!
甲说,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1+1=2,难道还有其他答案吗?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往西边落下,难道还会改变吗?一本书的好坏,可以见仁见智,但总有一个客观标准,这也有什么疑问吗?

我想首先提出一个问题:标准答案是枷锁和桎梏吗?如果按照上述案例中人认为是,那么以此类推,陈佩斯说:“陈强是我的父亲!”就是思想戴上枷锁,没有自由吗?难道一定要陈佩斯说成别的名字,例如“陈国民、陈康是我的父亲”才算有思想吗?就像“10—1=9”,一定要说成“如果是树上的小鸟……”、“如果是点燃的蜡烛……”、“如果是浴缸里的鱼……”才算思想自由吗?那么,10—1到底等于几呢?可见,标准答案还是有的,就像真理永远存在一样,我们的父母就是我们的父母,只有唯一的答案,不可能有别的答案。如果有人一定说有,那估计是脑子进水。我不否认许多事物和问题不止一种答案,但是,谁也不能否认许多事物和问题只有一个答案。
即使有答案也会衍生出另一个疑问,下一个答案又衍生出下一个问题。但最终是否与原来是同一问题,同一答案?球是圆的,游戏只有90分钟。其他一切均属理论。

是男还是女这个问题是不是有三种答案:是男也是女更是男女混合体?
我主张事物的标准答案是唯一的,就象真诚只是男孩这个答案一样唯一。

是的,在某些方面来看问题它的确只有一个答案。比如一个人杀了人,那么很确定他是有罪的。我们不会再有其他答案了。
引用某人的话说,真相只有一个。
第2个回答  2013-08-10
1开头设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要求从四个图形“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图形来”。从材料中提出一个问题,这是议论文常用的开头方法。这样开头,生动形象,吸引读者,发人深省。2文章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特点很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让读者随着作者的思路层层深入,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