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都有哪些著作?

如题所述

主要作品 《千金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孙思邈(54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主要成就

医术

孙思邈不仅精于内科,而且擅长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是他首先主张治疗妇女儿童疾病要单独设科,并在他的著作中首先论述妇、儿医学,声明是“崇本之义”。在他的影响之下,后代医学工作者普遍重视研究妇、儿科疾病的治疗技术。此外,他对针灸术也颇有研究,著有《明堂针灸图》,以针灸术作为药物的辅助疗法。他认为“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内外相扶,病必当愈。”积极主张对疾病实行综合治疗。

孙思邈很重视研究常见病和多发病。如山区人民由于食物中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病(俗称粗脖子年),他就长期观察和探索病因和治疗办法。他认为这种病是由于山中的水质不洁净引起的,所以就用海藻等海生植物和动物的甲状腺来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他对脚气病作了详细的研究,首先提出用谷白皮煮粥常服可以预防。他所选择的治疗脚气病的药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效果很好。他在长期的实践中,还总结出治疗痢疾、绦虫、夜盲等病症的特效药方。他在太白山中居住时,亲自采集药材,研究药物性能。他认为适时采药极为重要,早则药势未成,晚则药势已竭。他凭自己的经验,确定出233种药物的适当采集时节。

孙思邈非常重视预防疾病,讲求预防为先的观点。他提出“存不忘亡,安不忘危”,强调“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为佳,勿以康健便为常然。”他提倡讲求个人卫生,重视运动保健,提出了食疗、药疗、养生、养性、保健相结合的防病治病主张。

他在研究医学的过程中,把硫磺、硝石、木炭混合制成粉,用来发火炼丹,这是中国现存文献中最早的关于火药的配方。他在所著《丹经内伏硫黄法》一文中,记述了伏火硫黄法的制作方法。

他坚持辨证施治的方法,认为人若善摄生,当可免于病。只要“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体形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他重视医德,不分“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皆一视同仁。声言“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他极为重视妇幼保健,著《妇人方》三卷,《少小婴孺方》二卷,置于《千金要方》之首。

孙思邈还对良医的诊病方法做了总结:“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胆大”是要有如赳赳武夫般自信而有气质;“心小”是要如同在薄冰上行走,在峭壁边落足一样时时小心谨慎;“智圆”是指遇事圆活机变,不得拘泥,须有制敌机先的能力;“行方”是指不贪名、不夺利,心中自有坦荡天地。”

孙思邈对古典医学有深刻的研究,对民间验方十分重视,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二十四项成果开创了中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特别是论述医德思想、倡导妇科、儿科、针灸穴位等都是先人未有。

在临床实践中,孙思邈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阿是穴”和“以痛为腧”的取穴法,用动物的肝脏治疗夜盲症,用羊的甲状腺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用牛乳、豆类、谷皮等防治脚气病;对于孕妇,提出住处要清洁安静,心情要保持舒畅,临产时不要紧张;对于婴儿,提出喂奶要定时定量,平时要多见风日,衣服不可穿得过多……这些主张,在今天看来,仍然有其一定的现实意义。

1.医学巨著《千金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

2.第一个完整论述医德的人;

3.第一个倡导建立妇科、儿科的人;

4.第一个麻风病专家;

5.第一个发明手指比量取穴法;

6.第一个创绘彩色《明堂三人图》;

7.第一个将美容药推向民间;

8.第一个创立“阿是穴”;

9.第一个扩大奇穴,选编针灸验方;

10.第一个提出复方治病;

11.第一个提出多样化用药外治牙病;

12.第一个提出用草药喂牛,而使用其牛奶治病的人;

13.第一个提出“针灸会用,针药兼用”和预防“保健灸法”;

14.系统、全面、具体论述药物种植、采集、收藏的第一人;

15.第一个提出并试验成功野生药物变家种;

16.首创地黄炮制和巴豆去毒炮制方法;

17.首用胎盘粉治病;

18.最早使用动物肝治眼病,动物肝富含维生素

19.第一个治疗脚气病并最早用彀树皮煎汤煮粥食用预防脚气病和脚气病的复发,比欧洲人早一千年,彀树皮富含维生素B1;

20.首创以砷剂(雄黄等年)治疗疟疾病,比英国人用砒霜制成的孚勒氏早一千年;

21.第一个提出“防重于治”的医疗思想;

22.首用羊餍(羊甲状腺年)治疗甲状腺肿;

2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深入民间,向群众和同行虚心学习、收集校验秘方的医生;

24.第一个发明导尿术

医书

孙氏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将他自己的两部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宇,名《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他汲取《黄帝内经》关于脏腑的学说,在《千金要方》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以脏腑寒热虚实为中心的杂病分类辨治法;在整理和研究张仲景《伤寒论》后,将伤寒归为十二论,伤寒禁忌十五条,为后世研究《伤寒杂病论》提供了可循的门径,尤其对广义伤寒增加了更具体的内容。他创立了从方、证、治三方面研究《伤寒杂病论》的方法,开后世以方类证的先河。

《千金要方》三十卷,全书合方、论五千三百首,集方广泛,内容丰富,书中内容既有诊法、证候等医学理论,又有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分二百三十二门,已接近现代临床医学的分类方法。既涉及解毒、急救、养生、食疗,又涉及针灸、按摩、导引、吐纳,可谓是对唐代以前中医学发展的一次很好的总结。《千金要方》是中国唐代医学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巨著,对后世医学特别是方剂学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和贡献;并对日本、朝鲜医学之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千金要方》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药齐备。一类是典籍资料,一类是民间单方验方。广泛吸收各方面之长,雅俗共赏,缓急相宜,时至今日。很多内容仍起着指导作用,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确实是价值千金的中医瑰宝。《千金要方》是对方剂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书中收集了从张仲景时代直至孙思邈的临床经验,历数百年的方剂成就,在阅读仲景书方后,再读《千金方》,真能大开眼界,拓宽思路,特别是源流各异的方剂用药,显示出孙思邈的博极医源和精湛医技。后人称《千金方》为方书之祖。

《千金翼方》三十卷,属其晚年作品,系对《千金要方》的全面补充。全书分一百八十九门,合方、论、法二千九百余首,内容涉及本草、妇人、伤寒、小儿、养性、补益、中风、杂病、疮痈、色脉以及针灸等各个方面,尤以治疗伤寒、中风、杂病和疮痈最见疗效。书中收载的800余种药物当中,有200余种详细介绍了有关药物的采集和炮制等相关知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将晋唐时期已经散失到民间的《伤寒论》条文收录其中,单独构成九、十两卷,竟成为唐代仅有的《伤寒论》研究性著作,对于《伤寒论》条文的保存和流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医德

孙思邈是古今医德医术堪称一流的名家,他认为,医生须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唯一职责,其它则“无欲无求”,对病人一视同仁“皆如至尊”,“华夷愚智,普同一等”。他身体力行,一心赴救,不慕名利,用毕生精力实现了自己的道家医德思想,是中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孙思邈的名著《千金方》中,也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专门立题,重点讨论。而他本人,也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代表人物之一。

孙思邈具有高尚的医德,一切以治病救人为先。他关心人民的疾病痛苦,处处为患者着想,对前来求医的人,不分高贵低贱、贫富老幼,亲近疏远,皆平等相待。他出外治病,不分昼夜,不避寒暑,不顾饥渴和疲劳,全力以赴。临床时,精神集中,认真负责,不草率从事,不考虑个人得失,不嫌脏臭污秽,专心救护。特别是他提倡医生治病时,不能借机索要财物,应该无欲无求。他这种高尚的医德,实为后世之楷模,千余年来,一直受中国人民和医学工作者所称颂,被尊称为“药王”。

孙思邈不用动物入药。他说:“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呼!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养生

孙思邈崇尚养生,并身体力行,正由于他通晓养生之术,才能年过百岁而视听不衰。他将儒家、道家以及外来古印度佛家的养生思想与中医学的养生理论相结合,提出的许多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时至今日,还在指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心态要保持平衡,不要一味追求名利;饮食应有所节制,不要过于暴饮暴食;气血应注意流通,不要懒惰呆滞不动;生活要起居有常,不要违反自然规律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4

《千金要方》和《唐新本草》。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拓展资料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唐高宗诏令检校中书令许敬宗等人会同名医撰写《唐新本草》。第二年,孙思邈被召至长安,住在鄱阳公主旧宅。在编写《新本草》过程中,他不仅对陶弘景《本草》《名医别录》作了订正,并增补了百多种自己曾实践有效的药草。

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四月,图文并茙的一部《唐新本草》撰写完成,这是世界上首部国家药典,共五十五卷,八百四十四种药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孙思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11
后世题名为孙思邈的著作近七十种,据考证其中近三十种左右肯定为孙氏所著,但迄今所存者主要为《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另有自注《老子》、《庄子》、《福禄论》三卷,《摄生真录》、《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一卷,《千金月令》三卷等二十余种均已佚失。还有旧题或托名孙思邈的著作有四十余种,尚不能肯定为孙氏所著,但这些书也多已亡佚。孙思邈的现存代表作为《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巨著被誉为中国唐初和唐以前的中医临证百科全书。《备急千金要方》共三十卷,分为232门,合方论5300首,卷一为总论,主要论述医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并阐述了诊断、治疗、处方、用药以及制药服药和药物贮藏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卷二至卷四为妇人方,包括求子、妊娠、分娩、难产到产后各病及妇科各病等,其中有药方540余首。卷五(上、下)为少小婴孺,从新生儿养护到儿科常见病的防治,列方320余首。卷六为七窍、包括眼、鼻、口、舌、唇、齿、喉、耳等疾患,还有面部疾患用药和美容方。卷七到卷二十一为内科疾患,先述风毒脚气,次为诸风(主要论述脑系病及中风),伤寒;其后按脏腑分类分别论述诸脏腑生理病理和有关疾患;再后为消渴、淋闭、尿血、水肿。这些卷提供各类处方2000余首。卷二十二、十二三为外科和皮肤科病,卷二十四为解毒及杂治,包括瘿瘤及若干肛门和阴部疾患。卷二十五备急(急救医学)。卷二十六食治,卷二十七养性,卷二十八平脉,卷二十九、三十针灸,内容都很丰富。《千金翼方》共三十卷,合方论2900余首,其显著特点是:(1)卷一至卷四全部以及卷十二、十三、十四的相当部分,深入阐述药学问题;(2)创造性地以“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方法,研究和运用仲景学说;(3)以大量篇幅论述养生学说和老年医学;(4)更深入地论述了针灸的具体应用,对灸法有更多的探讨;(5)二十九、三十两卷为“禁经”,唐时太医署设有禁咒科,这部分内容是孙氏搜集的禁咒之术,孙氏说“将恐零落,编为两卷”,并说“斯之一法,体是神秘,详其辞采,不近人情”,但有的运用起来,还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神鬼迷信之术掺入本书,自然是美玉之瑕,但其中涉及心理疗法,并搜集不少“禁咒”文献,可供有兴趣者研究参考。外国学者已有这方面的论文。孙思邈的这两部巨著,问世至今千数百年,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在国际上影响也越来越大。据日本医史学家宫下三郎上世纪80年代初统计,仅日中两国现存版本即有十六种。国内外翻刻出版者,据统计由宋本至今,《备急千金要方》三十余次,《千金翼方》约二十次,两部《千金方》合刻本六次;另外还有许多评注本、节要本以及某卷的单行本十余种累次出版。近千年前,宋朝林亿称颂本书“集诸家之所秘要,去众说之所未至”;明代王肯堂和清代张璐都认为继张仲景之后,唯有孙思邈的《千金方》可与仲景诸书颉顽上下。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对孙氏及其著作的研究日益广泛深入。国外研究《千金方》以日本最为活跃且富有成果。医学家多纪元坚等说:“晋唐以降,医籍浩繁,其存而传于今者,亦复何限,求其可以扶翊长沙,绳尺百世者,盖莫孙思邈《千金方》者焉。”多年前日本还成立了《千金要方》研究所,研究所顾问景嘉赞称此书是“人类的至宝”。朝鲜许多名著如《医方类聚》、《东医宝鉴》都引用了《千金方》的内容,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对孙氏针灸学成就给以高度评价。英、美、德、法诸国都有学者从事孙氏著作的研究。美国席文(Natheu Sivin)教授和德国文树德教授等都有研究专著出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8-11
孙思邈一生著作80余部,除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还有《老子注》、《庄子注》、《枕中素书》 1 卷、《会三教论》1 卷、《福禄论》3 卷、《摄生真录》1 卷、《龟经》1 卷等。
第4个回答  2020-06-28
《千金要方》和《唐新本草》。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