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六度分离定理?

一个关于地球上每2个人之间联系的定理

认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人之间最多通过6个人,就能建立联系的“六度分离理论”,曾在理论界引起一阵狂热,无论是数学家还是电影演员都想“实践”这一定理。六度分离理论于1967年首次用信件试验的形式被证明。如果浏览最近的英国《每日邮报》,你会发现微软公司声称,他们的一项研究——2006年6月份的MSN网上消息传递试验证明,任何两个人平均需要6.6个人搭桥,就能建立联系。中间值是7个人,最多的则是29个人。

  虽然这项实验比40年前的研究方法有了较大进步,但这远远不能说明问题。因为研究的局限性使得这样的结论不具说服力。

  2006年,大约有2.4亿人使用微软公司的MSN服务——那就意味着全球96.3%的人口根本没有参与这项活动。那些被排除在外的人不成比例地分布在非洲、南美洲、亚洲和东欧。这些被排除的人很可能会与被研究的某些人建立起沟通桥梁。另一方面,有些人或许根本没有通讯设施,这些几乎被隔绝的人需要的“人桥”恐怕远远超过6个。参与研究的一位学者表示,这正是研究的“有失偏颇之处。”

  同时,这项研究只进行了一个月,而且只考虑了信息的数量,而忽略了人们之间的关系。“爷爷或许不会用MSN和孙子交流,但这明摆着是稳健的亲属关系。”微软研究中心的主要负责人埃里克·霍尔维茨说,“研究未涉及真实世界的社会关系。”

  但改善研究方法绝非易事。使用电子邮件网络来开展此项研究会有更大的弊端,比如对使用Hotmail邮件地址进行联络的人开展研究,可能会漏掉其中使用Gmail地址的联系人。就算电话号码也可能被多个人共享,这还会涉及个人隐私,于是微软公司并未采纳上述研究方式。

  研究人员请求了解MSN使用者的年龄、性别和住址,并获得了受访者的许可。霍尔维茨先生说:“如果要获取更多数据,会耗费更大精力,而且会严重侵犯他人隐私。”不过他提出了另一种可能性:在受访者当中提取一小部分样本,然后分析他们所有的通信方式,用来估计可能被丢失或遗漏的数据。但随机取样同样存在问题:可能会破坏社会关系本来的结构,一些原本和样本有联系的人或许恰巧未被抽到。

  1967年,美国社会学家杰弗里·特拉维斯和斯坦利·迈尔戈兰在研究社交网络时,提出了“六度分离”理论。在他们主导的名为“追踪美国社交网络最短路径”的试验中,他们要求每个参与者设法寄信给一个住在波士顿附近的“目标人物”,规定每个参与者只能转发给一个他们认识的人。试验结束后,迈尔戈兰声称“最短路径”的平均长度为6个人。

  后来,迈尔戈兰教授在一项未公开的报告称,在试验开始时,他们只抽取了居住在美国波士顿和内布拉斯加的296人,这些人通过信件相互联系,只有64封信到达了它们预期的地址。他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分离程度远远超过了“六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1
万有引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