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的正面意思是什么

如题所述

意思:管理人民,不是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是靠山溪的险恶,威慑天下,不是靠兵器的锋利。因此管理人民应该是靠巩固民心,民心所向才是硬道理。

该句出自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该句从“域民”到“固国”,再到“威天下”是治国的先后顺序,三者是顺接关系,必将前一个阶段的事情做好,才能做好后面的事情。

扩展资料:

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孔伋的再传弟子,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义”,即道义,在一定条件下,道义比生命更重要。

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孟子从军事活动说起,层层深入,娓娓道来,分析了人和(人心向背)才是国家兴亡的决定性因素。

本文体现了孟子散文论辩的特点:在辩论中据事论理,层层推进的方法,用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来论证事物的论证方法

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文中的类比论证:用军事行动中的人心向背,来类比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中的对比论证:用失道寡助和得道多助进行对比,增强了说服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9

原文: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文: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他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选段: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他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条件,去攻打那连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会胜利。

扩展资料: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把“人和”放在“天时”“地利”之上的崇高位置。古代先贤认识到事物的千差万别和世界的丰富多彩,主张“和”时并不抹杀事物各自的特点。

作者正面意思就包含在下面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个论断里。这里所说的“道”,就是“仁政”。这个论断指出了“人和”的实质。

接着又进一步推论,指出“寡助之至”会众叛亲离,而“多助之至”则天下归顺。一反一正,对比鲜明。最后以“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作结,将“人和”的重要意义论说得十分透彻,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2个回答  2020-08-2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朗读,孟子,九年级语文

第3个回答  2013-07-18
正面意思:
限制老百姓不用划定好的界线,巩固国防不用地势的显要,在天下建立威信不用兵力的强大。
第4个回答  2013-07-18
管理人民不是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是靠山溪的险恶,威慑天下不是靠兵器的锋利。因此管理人民应该是靠巩固民心,民心所向才是硬道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