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是指什么

如题所述

生命体征是评估生命活动是否存在及其质量的重要征象。通俗地讲,就是判断生与死、健康与疾病、病情轻重缓急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

生命体征主要包括四大项:血压、体温、呼吸和心率。它们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与循环、呼吸、能量代谢等生理功能的关系最为密切。每一项生命体征都有一个正常范围,在此区间范围内,人体生命活动是正常的,否则,就可能生病,甚至死亡。

扩展资料

1、成年人的血压

血压是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  

心脏收缩时压力达到最高,称为收缩压(俗称高压)。    

心脏舒张时压力降至最低,称为舒张压(俗称低压)。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差值称为脉压。

成年人血压的正常范围:90≤收缩压<140mmHg,60≤舒张压<90mmHg,脉压:30~40mmHg。

2、成年人的体温

体温一般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测量部位:(1)腋下(常用)。(2)口腔。(3)直肠 。  

测量腋下体温成年人正常腋下体温是36~37℃,比口腔和肛门的温度略低。早晨略低,下午略高,运动或进食后略增高。正常情况下,不管体温如何波动,波动范围一般不超过1℃。 

3、成年人的呼吸

呼吸是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呼吸时,我们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1次吸气+1次呼气=1次呼吸。

4、成年人的心率

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常用测量方式有:听诊器、脉搏。(1)心率正常范围:成年人安静状态下:正常心率:60-100次/分钟。平均72次/分钟。(2)心率异常:心动过速>100/分钟。心动过缓<60/分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命体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9

生命体征就是用来判断病人的病情轻重和危急程度的指征。主要有心率、脉搏、血压、呼吸、疼痛、血氧、瞳孔和角膜反射的改变等等。

当心功能不全、休克、高热、严重的贫血和疼痛、甲状腺危象、心肌炎,以及阿托品等药物中毒时,心率和脉搏显著加快。当颅内压增高、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脉搏减慢。在一般情况下心率与脉搏是一致的,但在心房颤动、频发性早搏等心律失常时,脉搏会少于心率,称为短绌脉。

1、人正常体温是比较衡定的,但因种种因素它会有变化,但变化有一定规律。

2、心脏舒缩时,动脉管壁有节奏地、周期性地起伏叫脉搏。检查脉搏通常用两侧桡动脉。正常脉搏次数与心跳次数相一致,节律均匀,间隔相等。白天由于进行各种活动,血液循环加快,因此脉搏快些,夜间活动少,脉搏慢些。婴幼儿130~150次/分,儿童110~120次/分,正常成人60~100次/分,老年人可慢至55~75次/分,新生儿可快至120~140次/分。

3、呼吸是呼吸道和肺的活动。人体通过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是重要的生命活动之一,一刻也不能停止,也是人体内外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必要过程。正常人的呼吸节律均匀,深浅适宜。

4、血压(指肱动脉压)是衡量心血管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正常值下限(90/60毫米汞柱)时,应考虑可能为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心机梗塞、心脏衰竭、急性心包填塞等。当高血压脑病或颅内压增高时,血压常在200/120毫米汞柱以上。

扩展资料:

体温正常值及测量方法

1、口测法:先用75%酒精消毒体温表,放在舌下,紧闭口唇,放置5分钟后拿出来读数,正常值为36.3~37.2℃。此法禁用于神志不清病人和婴幼儿。嘱病人不能用牙咬体温计,只能上下唇啜紧,不能讲话,防止咬断体温计和脱出。

2、腋测法:此法不易发生交叉感染,是测量体温最常用的方法。擦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表的水银端放于腑窝顶部,用上臂半体温表夹紧,嘱病人不能乱动,10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37℃。

3、肛测法:多用于昏迷病人或小儿。病人仰卧位,将肛表头部用油类润滑后,慢慢插入肛门,深达肛表的1/2为止,放置5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5~37.7℃。

正常人的体温在24小时内略有波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生理情况下,早晨略低,下午或运动和进食后稍高。老年人体温略低,妇女在经期前或妊娠时略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命体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6-22

生命体征 (英语:Vital signs),或称生命迹象,医学术语,是一组4到6个最重要的人体基本生理功能(维持生命)的表征。这些测量结果被用于评估个体的身体健康,提供潜在疾病的线索,并显示出恢复的进展。每个人的正常生命体征 范围随年龄、体重、性别以及整体健康而异。

有四个主要征象:体温、血压,心律,呼吸速率,通常简写为:BT, BP, HR, RR。然而,依据临床环境,生命体征 可能包含其他测量结果,称为"第五生命体征 "或"第六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 的纪录是依循LOINC国际公认的标准编码系统。

拓展资料

生命体征 就是用来判断病人的病情轻重和危急程度的指征。主要有心率、脉搏、血压、呼吸、疼痛、血氧、瞳孔和角膜反射的改变等等。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脉搏为60—100次/分(一般为70—80次/分)。

当心功能不全、休克、高热、严重的贫血和疼痛、甲状腺危象、心肌炎,以及阿托品等药物中毒时,心率和脉搏显著加快。

当颅内压增高、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脉搏减慢。在一般情况下心率与脉搏是一致的,但在心房颤动、频发性早搏等心律失常时,脉搏会少于心率,称为短绌脉。

第3个回答  2013-07-18
医学术语
定义
(专业术语定义:医学定义)
生命体征就是用来判断病人的病情轻重和危急程度的指征.主要有心率、脉搏、血压、呼吸、瞳孔和角膜反射的改变等等.
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脉搏为60—100次/分(一般为70—80次/分).当心功能不全、休克、高热、严重的贫血和疼痛、甲状腺危象、心肌炎,以及阿托品等药物中毒时,心率和脉搏显著加快.当颅内压增高、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脉搏减慢.在一般情况下心率与脉搏是一致的,但在心房颤动、频发性早搏等心律失常时,脉搏会少于心率,称为短绌脉
血压
(指肱动脉压)是衡量心血管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正常值下限(90/60毫米汞柱)时,应考虑可能为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心机梗塞、心脏衰竭、急性心包填塞等.当高血压脑病或颅内压增高时,血压常在200/120毫米汞柱以上.
呼吸
正常人在安静时,呼吸均匀,为12—20次/分.若超过20次/分,即为呼吸过速,如在严重的肺部病变、心力衰竭、高烧、贫血时.低于12次/分,称为呼吸过缓,常见于安眠药中毒和颅内压增高等.人们练气功时,呼吸显著地深长,有时竟在12次/分以下,
此时,不仅是正常现象,还是气功练得好的严种表现.正常人的呼吸幅度应是深浅适度.
瞳孔
正常瞳孔在一般光线下直径为2—4毫米,两侧等大同圆.吗啡、有机磷和水合氯醛等中毒时,瞳孔缩小;麻黄素、阿托品等中毒时,瞳孔散大;脑肿瘤或结核性脑膜炎等颅内疾病,两个瞳孔大小不等.而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是病危濒死的征象.瞳孔反射有光反射、调节反射和瞳孔—皮肤反射.在病理情况下,大脑功能障碍可使调节反射迟钝或消失.中脑病损时,光反射障碍而调节反射正常.
角膜反射
角膜反射是指角膜受刺激,引起眨眼的一种反射,主要反映桥脑的功能状态.病人垂危时,角膜反射减弱,病变已侵犯桥脑,即将侵犯延髓,为生命临终的预兆.
医护人员不但要全面了解生命体征的意义,还要及时地掌握病人的生命体征的变化, 以便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救治.
(通俗定义:非专业医学术语定义)
生命体征是标志生命活动存在与质量的重要征象,是评估身体的重要项目之一.它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瞳孔和意识,这些项目都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都有正常范围.
2生命四大体征
生命四大体征包括呼吸、体温、脉搏、血压,医学上称为四大体征.它们是维持机体正常活动的支柱,缺一不可,不论哪项异常也会导致严重或致命的疾病,同时某些疾病也可导致这四大体征的变化或恶化.因此,如何判断它们的正常和异常,已成为每个人的必备知识和技术.同时在某些情况下,它们的逐渐正常也代表3着疾病的好转,表示由危转安.如心跳骤停时,出现意识丧失、无血压等症状,表示由安转危,经抢救后,逐渐恢复正常,总之,院外急救人员对生命四大体征认真观察,做出正确判断,有利于发现疾病的安危和采取针对性的抢救措施.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证实,心跳由各种伤病因素骤停后,呼吸也即终止,脑组织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心跳停止3秒钟即发生头晕;10~20秒钟即发生错厥,血压下降;40秒钟出现抽搐,摸不到脉搏;呼吸骤停60秒钟后,大小便失禁,体温下降,甚者生命终止等.可见呼吸、脉搏、体温、血压这四大生命体征,在正常情况下,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互为作用,来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维持生命;而在人体异常情况下,它们也会互相影响,互相抵毁,继之发生危险症候群,甚者危及生命.所以说,呼吸、体温、脉搏、血压是生命的支柱,是生命的基础.
体温
人正常体温是比较衡定的,但因种种因素它会有变化,但变化有一定规律.
(一)体温正常值及测量方法
1.口测法:先用75%酒精消毒体温表,放在舌下,紧闭口唇,放置5分钟后拿出来读数,正常值为36.3~37.2℃.此法禁用于神志不清病人和婴幼儿.嘱病人不能用牙咬体温计,只能上下唇啜紧,不能讲话,防止咬断体温计和脱出.
2.腋测法:此法不易发生交叉感染,是测量体温最常用的方法.擦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表的水银端放于腑窝顶部,用上臂半体温表夹紧,嘱病人不能乱动,10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37℃.
3.肛测法:多用于昏迷病人或小儿.病人仰卧位,将肛表头部用油类润滑后,慢慢插入肛门,深达肛表的1/2为止,放置5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5~37.7℃.
正常人的体温在24小时内略有波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生理情况下,早晨略低,下午或运动和进食后稍高.老年人体温略低,妇女在经期前或妊娠时略高.
(二)体温的异常
1.体温升高:37.4~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1℃为高热,41℃以上为超高热.体温升高多见于肺结核、细菌性痢疾、支气管肺炎、脑炎、疟疾、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暑、流感以及外伤感染等.
2.体温低于正常:见于休克、大出血、慢性消耗性疾病、年老体弱、甲状腺机能低下、重度营养不良、在低温环境中暴露过久等.
脉搏
心脏舒缩时,动脉管壁有节奏地、周期性地起伏叫脉搏.检查脉搏通常用两侧桡动脉.正常脉搏次数与心跳次数相一致,节律均匀,间隔相等.白天由于进行各种活动,血液循环加快,因此脉搏快些,夜间活动少,脉搏慢些.婴幼儿130~150次/分,儿童110~120次/分,正常成人60~100次/分,老年人可慢至55~75次/分,新生儿可快至120~140次/分.
(一)常见的异常脉搏
1.脉搏增快(≥100次/分):生理情况有情绪激动、紧张、剧烈体力活动(如跑步、爬山、爬楼梯、扛重物等)、气候炎热、饭后、酒后等.病理情况有发热、贫血、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2.脉搏减慢(≤60次/分):颅内压增高、阻塞性黄疸、甲状腺机能减退等.
3.脉搏消失(即不能触到脉搏):多见于重度休克、多发性大动脉炎、闭塞性脉管炎、重度昏迷病人等.
(二)脉搏的计数法
1.直接测法:最常选用桡动脉搏动处.先让病人安静休息5~10分钟,手平放在适当位置,坐卧均可.检查者将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齐按在病人手腕段的桡动脉处,压力大小以能感到清楚的动脉搏动为宜,数半分钟的脉搏数,再乘以2即得1分钟脉搏次数.在桡动脉不便测脉搏时也可采用以下动脉:
颈动脉—位于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
肱动脉—位于臂内侧肱二头肌内侧沟处.
股动脉—大腿上端,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一个强大的搏动点.
2.间接测法:用脉搏描记仪和血压脉搏监护仪等测量.具体使用方法看仪器说明书.-------------。
第4个回答  2020-12-3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