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演变和它的创始人及故事

不要太长 ,要快,详细点!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1甲骨文
秦统一文字前,中国的汉字,不论从字体、应用角度而言,还是混乱的。古文广义而言,其包括大篆在内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狭义的讲,指中国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这里采用狭义的古文概念。古文包含甲骨文与金文;其中,前者被人们视为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字:为商朝后期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形声字只占20%。其文字有刀刻的,有的填满朱砂,也有直接朱书墨书的。因文字多为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殷代图像金文:先秦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彝器款识。与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显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实的写法,使形象生动逼真,浑厚自然。
甲骨文是商代书写的俗体,金文才是正体,显示了正体多繁,俗体趋简的印迹 2大篆
在中国文字史上,夏、商、周三代,就其对文字学的贡献而言,以史籀为最。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他别创新体,以趋简便。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因其为史籀所作,故世称"籀文"。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
3小篆
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出的标准字体。由大篆简化而成。又名玉筋篆,因其具有笔力遒劲之意。小篆之形体结构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作了改换归并。与大篆相比较无象形性。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其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极重大的意义 4隶书
从小篆向隶书演变的第一步,最显着的变化是从婉曲的钱条变为平直的笔画,从无角变成有角。一般人认为隶书是指有波磔的、一横一捺都拖着像刻刀一样的长长尾巴的隶书,这只是其中的一种。隶书主要有秦隶和汉隶,秦隶是隶书的早期形式;汉隶则为隶书之成熟字体。通常所说的隶书是指汉隶中的"八分"而言。"八分"是在秦隶之后,渐生波磔。隶书发展到八分,已经是姿致成熟。隶书因其字较方正、厚实,故带有刚正不阿的严肃感。
5楷书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如欧阳询、柳公权等碑帖之字属之。包含了古隶之方正、八分之遒美及章草之简捷等。这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标准字体且为世人所喜爱。楷书有一种稳重而衍生出宁静之感;文字因个人书写的方式、性格之异,而有不同风格的同一字体。图11与宋徽宗的瘦金体同样是以细线条勾勒出文字,但因转折处以圆滑的方式表现,呈现出与瘦金体截然不同的视觉感。 6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字)体。行书不同于隶、楷,其流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运用。行书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 7草书
“草书”,又称破草、今草,由篆书、八分、章草,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草书本于章草,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草",即通常人们习称的"一笔书"。今草大部分较章草及行书更趋于简捷。草书给予观者豪放不羁、流畅之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31
中国的文字并不是古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最早的创造者传说是黄帝的史官仓颉。这在古籍上多次提到,在汉代淮南王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中说:"昔者仓颉作书"。尔后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也说:"造端更为,前始未有,若仓颉作为……是也。"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更明确地写道:"黄帝之史仓颉,见乌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书"是书写,"契"是契刻,均指文字而言。这就是说,仓颉看到乌兽的足迹受到启迪,才发明和创造了文字。由于刘安、司马迁、许慎等人都是我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们的著作有极大的学术价值,特别是许慎,又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系统研究中国文字的专家,所以书中的一些话常为后人所信。受他们影响所及,"仓颉发明和创造文字"之说就渐渐地传开了,并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直到今天,人们一提到文字,总是会想起仓颉来的。可以说,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仓颉成了我国文字的始祖。为了纪念他,据说奴隶社会就有人在他创造文字的陕西省长安县里村为他造了"仓颉造字台",清代嘉庆年间陕西巡抚比沅还亲书这五个字立石碑于道旁。还有,解放前一些学堂,又往往设有他的牌位,初入学的学生,入学时,先要对着牌位磕头,然后才启蒙识字。解放后自然不兴这一套了,但仓颉与文字的关系,却并未到此中断。《辞海》虽然没有肯定他是文神出鬼没发明和创始人,可以根据《荀子·解蔽》篇所说"好书者众矣,仓颉独传者壹也"的无根无由的话,还是作了"可能只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个代表人物"的释义,仍旧把仓颉和文字拉上了关系。   除了仓颉外,还有传说中的神农作穗书,黄帝作去书,祝融作古文,少吴作鹜凤书,曹阳氏作蝌蚪文,曹辛氏作仙人书,帝尧作龟书,大禹铸九鼎而作钟鼎文等等,不一而足,也全是说的文字的创造。   上面说的一些 ,均为上古时期神话或传说中的俄,虽然神话是历史的影子,但毕竟不能与历史等同起来看,因为历史上有无这些人,一直是在争论不休的,信者说其有,不信者说其无,尤其是仓颉,人们考证、研究了2000多年,也仍然是各说各的,谁也说服不了谁。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历史上每一进步的变动,都离不开群众的实践,文字从无到有也绝不会例外。这一点,鲁迅说,把文字的创造"归功一圣"是"凭臆之说",并提出"文字在人民间萌芽"的观点。   《易经·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可见文字是在继结绳而后出现的。曾有人根据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研究,发现了在这些陶器上的一些刻画符号,笔画简单,形体规则,距今大约6000年左右。稍晚于此,在山东章丘县出土的黑陶上,也发现有刻画符号,但为数不多,距今约4000来年。这些刻画符号,有人推断可能就是中国最早期的原始文字,可惜人们无法辨识,有人虽然作过某些猜测,但意义至今也不为人所知。所以也有人认为这些刻画不过是生产者刻上去的一种记号而已,与文字是毫无关系的。   直到商代甲骨文的出现,才有了中国早期文字的实物资料,它同尔后出现的金文,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方块字。   这样看来,仓颉不可能在5000多年前创造出方块字。同时也没有证据能够证明仓颉创造甲骨文和金文。但是系统总结半坡猿人以后的刻画和记号,创造出当时的人产能够公认和明白的原始文字则是完全有可能的。 由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是仓颉把原始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所创造的支离破碎的表达意思不相统一的刻画和记号进行总统归类,并分别赋予规范化的意义,从而形成了最原始的文字的雏形,并为后来逐步形成的甲骨文和金文奠定了基础。如果真是如此的话,仓颉作为华夏文字造字鼻祖是受之无愧的。是否真是这样,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