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量怎么算

总听降水量100毫米,这个100毫米怎么算的

降雨量的测量过程:

1、雨量筒的直径为20cm,内装一个漏斗和一个瓶子。

2、量杯的直径为4cm,它和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

测量时,将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根据杯上的刻度数值就可读出当天的降雨量。

扩展资料

以下是雨量等级:

①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称为小雨,

②日降雨量10.0-24.9毫米为中雨,

③日降雨量25.0-49.9毫米为大雨,

④日降雨量为50.0-99.9毫米是暴雨,

⑤日降雨量为100.0-250.0毫米是大暴雨,

⑥日降雨量超过25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降水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1

降水根据其不同的物理特征可分为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液态降水有毛毛雨、雨、雷阵雨、冻雨、阵雨等固态降水有雪、雹、霰等还有液态固态混合型降水如雨夹雪等。

降水量就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它的单位是毫米。

在气象上用降水量来区分降水的强度。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 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和暴雪等。由划分标准可知只要是在12或24小时之内请注意降水量指的是12或24小时之内是一个区间而不是平均值。

降水量达到了标准就行不一定是持续降水所以不用平均到12或24小时。比如某日24小时连续降水1分钟也没停降水量达到了10-25毫米叫做中雨但如果这一天中只有2个小时降水降水量也达到了这个标准也叫做中雨因为它也是24小时之内的降水。

如果在12或24小时内没有再发生降水那么就可以认定为中雨了。如果真有说的这种情况在预报时会使用“短时有大暴雨”等词语提醒大家毕竟24小时持续降水量20毫米与10分钟内降水量20毫米造成的实际效果是不一样的。

比如经常在天气预报里听到“短时有雷雨大风”等就是这样的特殊情况下的预报。

扩展资料

-----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及水文。

(1)、位置主要是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①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②锋面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③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新疆气候干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内陆以外还由于周围高大山脉对水汽的阻挡。

(4)、洋流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例如澳大利亚的荒漠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的广大地区除副高控制外还受信风和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再如英国和挪威的海港终年不冻就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5)、植被和水文状况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的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

(6)、人类活动城市湿岛效应是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雨岛效应是城市尘埃多凝结核多雾和低云比效区多。

参考资料:降雨量的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2
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我们称为降雨量(以毫米为单位),它可以直观地表示降雨的多少。目前,测定降雨量常用的仪器包括雨量筒和量杯。雨量筒的直径一般为20厘米,内装一个漏斗和一个瓶子。量杯的直径为4厘米,它与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测量时,将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根据杯上的刻度就可知道当天的降雨量了。 中国气象局规定:24小时内的降雨量称之为日降雨量,凡是日雨量在10毫米以下称为小雨,10.0-24.9毫米为中雨,25.0-49.9毫米为大雨,暴雨为50.0-99.9毫米,大暴雨为100.0-250.0毫米,超过25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4-03
第4个回答  2013-07-28
额 有专门的一个测量仪器。。。相当于找个地方放个脸盆。。然后雨下完了量量脸盆里的水的深度多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