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被家长骂,我该怎么办呢?

自从小升初的招生考试考得差了之后,我的家长对我变得比原来更严厉了。
放假假期没有,每天都要写很多功课。我写得累了休息,他们又骂我:“还不抓紧时间看书,你知道浪费了多少时间吗!快点去给我看书!”
我有点受不了我家长的这种教育,招生考试时我已经尽力了,这应该不能怪我吧?

你要耐心的和他们谈一谈,就说你非常不喜欢被骂,喜欢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严厉的告诉他们不许他们在骂你。

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你都这么大了,不想被他们这样的讽刺和贬低,另外,你说的也很有道理,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和认可,看起来你父母在这方面是不会的,所以你要多跟父母沟通,你也要多多理解他们,他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他们也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我想你的父母骂你是为了你好,他们只是不懂得用正确的语气说出这些话。


可以给自己的父母很认真的很严肃的交流一下这个问题,不管是谁,都不可以用这种很难听的话辱骂自己,如果还骂的话可以跟他们吵一架。父母作为我们最亲的人,但是他们却用辱骂性的语言来侮辱我们这时候我们一定要正确反抗,即使是父母!我们的尊严也不能得到侮辱。让他们知道他们用词不当伤害到了你的自尊心,或许他们下次就会注意了呢。


与此同时你也要看看是否你自己真的错了。如果有错,先认错。 如果不是你的错,你可以不接受这些话,你要试着跟他们表达你想表达的, 如果你不敢表达,先把想说的放着,找到机会再跟他说。


中国式家庭之间不习惯于表达对对方的爱,尤其是父母和子女之间。所以我们应该学着去表达,让他们知道,你是爱他们的,他们也是爱你的。所以你应该找你的父母多沟通,解决这个问题。家人之间是没有深仇大恨的,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谈论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6
父母打骂教育孩子主要有这几方面原因:
  1.传统教养观念  
  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养观念对我们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因为在传统观念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是上对下,并没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的概念。传统文化的尊重多放在平辈的相处上,但在亲子关系中却十分欠缺。
  2.自我情绪管理不佳  
  如果家长的心智不够成熟,那么对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压力与包袱。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有些家长就容易把怨气发泄到孩子身上。当家长对自己生活或工作的期望无法满足时,就更希望孩子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指示来行事,一旦孩子的表现不能令家长满意,那么家长多半会打骂上前。
  3.熟悉的成长经验  
  由于没有及时接受新知识,或是经验不足,所以有些家长就直接就套用原来父母的管教模式,只要不顺父母的意,就会受到这样的打骂处罚。因此,当他无法使自己的孩子照他的方式来做事或生活时,也就喜欢用最熟悉的方式管教孩子。
  4.寻求快速方便的方法  
  有些家长懒得思考其他的方法来管教孩子,认为打骂教育最方便,见效也最快。因此,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处罚孩子。

了解了父母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你就可以有相应的对策了:
1、不要正面冲撞,父母发怒时后退一步,等父母气消了再跟父母沟通。自己错误的地方就承认错误,并下决心改正;如果是父母不对,也应该委婉说出你的意见,让他们仔细想想。
2、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不能否定他们的初心,但对于他们的教育方式,找一个比较合适的时机与他们沟通探讨。
3、找一些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的信息让父母了解,可以巧妙一些,比如陪父母看一档现代教育理念的电视节目等等。
第2个回答  2015-07-25
是什么样的情况被父母骂呢?如果说是自己在某一方面做的真的不够好的话,那么建议你需要自我反思一下,即使父母骂人的方式也不对。如果父母这边是经常习惯性的骂你,个人建议,父母是懂事的人,可以跟他们交流,书信、QQ等方式都行。如果父母是无理取闹类型的,建议直接忽视掉父母,毕竟他们是我们的父母,我们不可能去跟他们对抗,不认他们了。还有就是可以寻找一些社会团体的帮助,比如跟父母表示自己想参加一些什么样的活动,而这些活动主要是针对你得,但是有亲子互动环节,特别是有家庭教育环节的。也能引导父母吧。
第3个回答  2015-07-22
每一对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

他们甚至把这个看成是毕生的追求,只要孩子能有所为,他们宁可付出任何代价。正是这种强烈的期待,使得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进入了一些误区。
其实,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是人之常情,但如果盼儿成之心切,提出一些不当的“高标准要求”,就可能正好成为孩子成长进步的阻碍。一般来说,家长在孩子教育上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一厢情愿
进特长班学习,对于许多孩子来说都不是心甘情愿的,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家长一手包办。不少孩子对究竟该学什么、自己是否适合进行特长教育等问题都不甚明了,报名参加特长班的学习完全是家长的一厢情愿。
2.贪多求全
一些家长盲目认为多学总比少学好,今天让孩子学钢琴,明天让孩子学美术,过两天又让孩子该学书法。不堪负重的孩子,平时忙,双休日也忙,除了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外,还要忙写字、弹琴或绘画,难怪有些孩子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放学后,我宁愿被老师留下来也不愿立即回家!”
3.方法不当
孩子毕竟是孩子,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同事他们的兴趣与爱好都具有较大的可变性,今天喜欢的东西,明天也许就不再喜欢了。因此,家长要注意因势利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当孩子对学习生厌时,家长不是循循善诱地加以引导,而是采取强迫压制的办法逼着孩子去学,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4.盲目攀比
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看到别人的孩子考了个好成绩或者报了某个特长班,心里就特着急,也不顾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非要逼着孩子向对方看齐。其实,人和人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是不可简单武断地比较的,成功与否也不能由一次考试来下定论。与其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进行盲目的比较,不如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追求切实可行的目标。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4
像这种教育方式,会把孩子逼得倒退,而不是前进。但是虽然家长不应该逼,你自己要想清楚自己该怎么做,做到有计划,有安排,不然你家长逼你与没逼你都是一样的结果,而逼你还会加重你的心理负担,所以家长是不对,但是你也妄想以此为借口逃避你的不该。所以,,,你自己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非你父母的问题,他们只是你逃避的借口。追问

算是安慰吧!其实我也有错,我只是希望父母能理解我。能有什么办法吗?

追答

如果你能自己建立起学习习惯,就不用管你父母大喊大叫了,我想也不会再对你大喊大叫了。所以你的问题的突破点在于,自身建立起提高成绩的学习机制,这才是你应该明确的突破口,而不是得到什么父母的理解,,,,,,你不需要他们的理解,,,因为如果你心中明确自己的所作所为,会不会照成不好的结果,你直接无视他们的语言就行了。记住,问题的突破口别搞错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