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中国人是如何与外国人交流的?

比如张骞出使西域,或是郑和下西洋,亦或马可菠萝来中国时,在相互都不了解各自语言情况下,最初是如何交流的?

古代能够充当翻译的通常是两种人,一是商人,二是传教士。他们会花大量的时间琢磨着如何听懂别人已经让别人明白自己,因此他们经常会被官方邀请来当翻译,战时也会被部队征用。当然,部队不一定是征用,有不少传教士为了让别人信教,也会学习医术。在中国清末时期就有大量的西洋医院就是西方传教士来开的。因此有很多传教士、商人也会写一些翻译的书,和类似字典的手记。中国没有传教士,不过中国人喜欢行商,也有带着医生,在南洋一带就有许多古代手记、字典的文献是出自他们的手,有潮汕话、福州话、闽南话跟英文、荷兰文、西班牙文的对译。
如果有用,望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5-06-27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整个人类对其表情的理解是共通的,通过表情,辅以动作与手势,再加上古时中国人是如何与外国人主要是贸易交流 只要把要叫卖的东西拿出来,再比划几下 ,大家也就可以达到目的了
第2个回答  2017-09-14
自古就有战争,有战争就有俘虏,就有流亡,有迁徙,客观上造成了民族的融合。没有战争时,就有贸易,有贸易就有人员交流,时间一长语言还是障碍吗?更何况还有文化的传播,宗教的传播。郑和下西洋时,世界上的主要民族都有几千年的文字历史了,语言不是问题埃唐玄奘就精通梵语
第3个回答  2005-06-21
再语言不通心灵也是相通的,这是人的共性,久而久之相处自然互相开始理解对方的意思,也就可以翻译成本国的语言了,有了一个这样的人,其他就都不是问题了,这应该是很自然的事情.
第4个回答  2017-09-18
语言的研究和交流早在航海之前就有了。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70年,东西方语言的交流2000年以前就开始了。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明代,但唐僧西游是唐代,早好几百年了。马可波罗来得中国是1261年,17岁那年和他叔叔来中国的。比郑和也早几百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