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延迟退休政策什么时候实行

如题所述

养老保险延迟退休政策是指将法定退休年龄逐步推迟,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具体实施时间根据地区和行业不同而有所差异。

养老保险延迟退休政策是指将法定退休年龄逐步推迟,旨在缓解养老保险基金压力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目前,该政策已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具体实施时间根据地区和行业不同而有所差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起,全国统一执行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60周岁、女性55周岁的规定。此后,法定退休年龄将逐步推迟。具体来说,在2022年之前,男性法定退休年龄逐步推迟到62周岁,女性法定退休年龄逐步推迟到60周岁;在2027年之前,男女法定退休年龄均逐步推迟到65周岁。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地区和行业中可能存在一些特殊规定和政策。例如,一些地方和行业可能会提前实行延迟退休政策,或者对特定人群实行差别化政策。因此,具体实施时间需要根据地区和行业的不同而有所了解。

延迟退休政策对个人有哪些影响?延迟退休政策对个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延长工作年限,增加社保缴费时间,可以提高养老金水平;延长工作年限可能会增加工作压力和身体负担;对于一些特殊职业或者身体状况不适宜工作的人群可能存在困难。

养老保险延迟退休政策已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具体实施时间根据地区和行业不同而有所差异。该政策旨在缓解养老保险基金压力和应对人口老龄化,但也需要注意对个人的影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订)》第十四条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