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官微的108中死法???

除了说明官微做不成功的这一百零八种死法,希望也能说出专业的微博营销公司例子。谢谢!!!

官微的108种死法

快刀洪七

报载,“目前粉丝数超过百万的政务微博仅有24个,只占到政务微博总量的0.13%,且‘死博’、‘沉博’的现象十分普遍,管理滞后,长期处于休眠状态,‘不作为’或者消极怠工导致‘微博问政’空壳化。”

除了政务微博,还有众多企业官博开通一年以上,发布微博上千条,平均转发却仍然停留在个位数。个别官博表面数据上光鲜,却不知上百万的粉丝以及平均转发过百的数据其实皆为运营公司的“伪造”成果。

也有不少微博运营公司开始认真做内容做互动,每天制作多条热点接入、品牌结合内容,每天十小时无间断与粉丝互动,使用ipad、iphone等知名奢侈品为活动奖品聚集粉丝,甚至不惜每天动用推广费用上千的草根红号资源带转,但活动结束后账号又回归正常,投入上万元的活动带来了好几千的活跃粉丝,却依然对转发传播没有多大影响,不久之后,账号又回归死气沉沉。

成功的官微特质都是一样的,不成功的官微各不各的不幸。

下面就是汇总了一些官微的“非典型”做法,这些做法或多或少在不少企业中存在,不点名,自己对照。

有的官微,豪气冲天我要上排行榜,我要多少百万粉丝,去年多少粉了,今天不能比去年差,这种官微想不死都不行!

有的官微,还没开始做,就纠结能不能便宜点,这样,只买内容,四条,一天四条。虽然是内容为王,但一天只做四条内容,没互动没运营,这样的官微,能不死吗?

有的官微,提前三个月把未来三个月的活动、内容全部定好了,一副运筹帷幄,妙算天下之态,这种官微做出来,会不死吗?

有的官微,全部官微内容提前一周全部送审,转发的内容也要提前送审,这种官微能活得好吗?

有的官微,规定十八不准,明星图片不能用,避免侵权,图片不能随便P,这不准,那不准,这种官微,小编能做出什么来呢?

有的官微,内容要求全部从官网的摘录,不许用非规定内容,包括所有的图片,怕出错怕担责怕有负面,这样的官微寂寞空虚死!

有的官微,禁止回复评论,这个规定真是匪夷所思,这样的官微只能默哀了。

有的官微,一个活动出来,就要求消费消费,到现场消费有多少人,难道官微是小丁当的百宝袋呵,这样只能做出愤怒的小编!

有的官微,活动送奖品,只能送自己的产品,别的一概不许,这样即便是做活动,谁愿意参加呢?

有的官微,所有微博活动的奖品,都要到现场消费才可领取,这种变态规定简直是对粉丝的“种族歧视”,怎么能让粉丝满意,估计会被粉丝的吐沫淹死!

有的官微,一边给托管公司打理,一边不停地在官微上发广告,还带链接,我发我发我发发发,还说官微打理的不好,5555,不带这样欺侮人的!

有的官微,打理了一段时间后,自己心痒痒,觉得自己做也可以,于是亲自上阵,天天发段子,于是死了!

有的官微,刚做出一点点小名气,就站出一群内部五花八门的“领导”,一个个都来指手划脚,搞得小编无所适从,真是瘦田无人耕,耕开有人争,最后五马分尸死!

有的官微,日常运营挺好,结果到了促销年节,交给网络广告投放公司统管,这一统就统死了!

有的官微,做得也不错,最后,领导说今年预算用完了,一个字,停,死!

官微有很多,做得好,做得活的不多,但是我们发现,做得好的官微都有一个特征,反应速度快!这就与大多数企业僵化的管控思想冲突,很多企业就一个劲想控制,控制,再控制,这样就失去了官微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

关键是官微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带来业绩吗,还是品牌宣传?不同的目标,该有不同的路子。官微的目标不同,所以策略不同——如果叫官微,作为官方的声音,肯定是新闻发言人、品牌以及客户服务;如果为了影响粉丝,实现销售,应该用草根,玩潜伏,亲近目标人群,软植入。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官微开始转型作草根,去V化,也许,打动目标受众,可以不介意是官微还是草根的吧?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可是我们有些大企业在微时代就是僵死的。有上述毛病的官方微博,不是死了,就是沉了!

官微的一盘经济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官微是一个新事物,企业怎么对待官微,就收获什么样的成果。我们如果来给官微算一下经济帐,也许能理解一下为什么有的官微做得好,有的官微做得不好,或者是有的官微纯粹在浪费钱了。

不管承认不承认,今天,企业要是没个官微,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很多企业的官微,就成了企业的面子。有句粗话,机会是人家给的,面子是自己丢的。面子也是要花钱的。今天,我们就来算算官微的经济帐,了解一下官微的操作以及运营成本。

第一类企业,开通官微,然后招一个小编,就等于开始运营官微了。这是最原始和最粗放的企业运营模式。等于一个人手的成本。还有很多企业会把这个人兼用,比如让前台、让文员、让市场部某个职员,兼管官微。但无论如何,需要一个人力的投入,做了这件事,那件事就会被忽略,或者原来的工作受到影响,或者官微的运营差强人意。我面试过不少这类员工,他们说运营过官微,但是我打开一看,官微都是半死不活,经常不发内容,或者没有人气,没有回复。他们的理由也很正常,要做的事不光是官微,所以,是顺便打理的,效果他们也没办法。一个员工的成本,按今天来看,3-4K是起码的,然后还有相应的房租水电工位福利旅游假期年终奖之类的,基本上按三倍算这个成本,大多数老板会认同。这样,一个官微实际投入一个月1万元的成本,可能达到的效果基本上形同虚设,谈不上定位、策划、形象设计,图片处理,活动策划执行以及互动、数据分析。

第二类企业,开通官微,组织一班专职人马,这算是相对重视一些的,打算自建团队认真打理。往往打理半年下来,收获并不多。比如可能有十万粉丝。这主要看这个团队是否专业,公司是否有能力管理和指导这个团队,否则是听天由命,只能祈祷你的团队是天赐英才。这个成本老板算起来应该比外人更清楚,有个客户自陈,有三个专人打理官微,投入了不少资源,包括奖品、物流、以及各种支持,半年花费百万,但效果差强人意。这里涉及到一个学习成本。我们都清楚,比如创建一个事业部,一个新的组织,分公司,办事处,一个新团队,最难的是人手的物色与组合,可能花个一年时间,才能形成象样的团队组合,因为招新的,人员的流动,是否胜任,是否能配合工作,一个团队的打造需要较长的时间。这个团队学会官微的各种操作与技能,能操盘好官微,也需要时间,这个时间段就是学习成本。这方面一些互联网公司因为人才多,所以自己运营官微有很强的能力,业内有些做得不错的官微,多数是IT互联网方面的。

第三类企业,开通官微,外包官微。这里,可以计算一下外包公司的成本。同样,最简单的外包,就是一个人来打理,不同的是,这个人是不是专业的,有没有官微经验,经常看到有些个人草根号博主,打着工作室的牌子,从一些小企业手中接手官微,帮企业打理官微,不过这种草根与官微的区别挺大,草根做得好,虽然有一定帮助,但不一定官微也能做得好。有些规模的托管代运商,会形成专业化分工的部门,比如有运营部、媒介部、设计部、创作部、客户服务部、策划部等等,官微虽小,五脏俱全,其承担的职能也相当多,比如相当于新闻发言人,这需要公关甚至危机公关人才,比如相当于品牌宣传,所有的视觉以及出品代表了企业,需要品牌以及设计人才;比如相当于在线客户服务,处理很多客户的投诉以及各种问题,这需要客户服务人才,尤其需要专职的,对客户产品与服务非常了解的人才;比如相当于市场调研,需要市场部的相关人才。所以,官微虽然小,需要的知识与人才层次并不简单。而且涉及到与KOL(关键意见领袖)进行互动,进行有营养的互动,需要有专业知识且精通网络的公关人才。这样,就相当于一些广告服务的外包月费,大约数万元一个月不等。业内做得比较好,有口碑的传统行业官微,大多数是这种外包给专业公司的。

最后有一点,无论是哪种官微操作运营方式,企业一定要有人懂,要懂得快速反应,要懂得社交网络的基本规律,避免粗暴的外行管理内行,那样一定得不到最优质的服务。而且,如果企业没有人懂得社交网络,无论哪种方式,花的钱都有可能会打水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