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写作风格

如题所述

海明威的写作风格:简练直观、擅长短篇创作、情感含蓄、朴实、极少比喻和说明。

简练直观:海明威曾经的记者的经历教会他如何使用短句和简洁的段落表达,并使用积极和正面的语言。少用形容词、抽象名词、复杂语法结构,这样更易理解。

擅长短篇:他从不写长篇,他只截取故事的一个时间段或一个时间点,以集中反映重大的主题或历史事件。至于故事经过和背景,则当作冰山的八之七隐于海洋之下,但他又要让读者强烈地感到它的存在。

情感含蓄:海明威很少直接对事件做出评论和解释,他只通过客观的叙述、事物感情的描述,融入自己对事件自然平和的说明,给读者仅仅一个描述性的表达,如冰山海面上的八分之一,其他部分让读者自己感受和理解。

朴实:海明威所创造出的小说中的人物不是靠技巧和想象编造出来的角色。他们必须是出自作者自己经过融化了的切身体验,出自他的知识,出自他的头脑,出自他的内心,出自一切他身上的东西。

为此,他摒弃那种渲染人物的华丽辞藻,删去一般认为必不可少的说明和议论以及一切冗赘的比喻,破除毫无生气的文章俗套,以简洁洗练的文笔还给文章以本来面目。

扩展资料:

人物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海明威的生平和文学生涯从一开始就争议不断。无论海明威是作为一位传奇式人物,还是作为一位作家,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创造了一种简洁流畅、清新洗练的文体,净化了一代的传统文风,在欧美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明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6
美国著名文学大师 欧内斯特·海明威 十九世纪末生于美国芝加哥市西郊的橡树园镇。青年时期,海明威初涉文坛,他摆脱了英国传统书卷式文学对美国文坛的影响,继承了马克·吐温的现实主义风格,自己闯出了一条新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受到政客的迷惑,志愿参加欧洲战场的战争,在战争中大腿中弹,几乎成为残废。战后他万念俱灰,潜心创作,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1929年他创作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更是受到广泛好评。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仍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加入了战争。海明威是在第一次大战后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们悲观﹑怀疑﹑鄙视高谈阔论,厌恶理智,几乎在自己的人生中否定了一切传统价值,认为人生一片黑暗,一切都是虚空。但其实,从他的许多作品,尤其是后期作品中不难看出,海明威还不好算是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者。在他小说中的人物,有一套十分严格的道德行为准则。在我看来,海明威的人生哲学,近于接受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理论。他认为,人生残酷无比,和平时期只是战争的延续,但同时,他又相信世界上还有一些天然美好的事物,可以作为减轻悲痛的调剂,比如狩猎﹑钓鱼或是喝酒。即使这些也都失效了,在重压之下还能保持优雅的风度,他认为,这才是最重要的。海明威所信奉的行为准则,在他含蓄的笔下,往往通过置身于几个知心朋友中间的小人物表现出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的传统道德价值全面崩溃了,然而这些普通人,虽非英雄,但为着生存下去,还保持着一定的价值观念,例如诚实﹑道义﹑勇敢﹑毅力﹑忍耐和人格的完整。在他笔下的人物,往往使人感觉到一种紧张的对立,对于世界的邪恶不义,海明威显然是站在被压迫和被剥削者的这一面的。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对这世界上的邪恶人物深恶痛绝,对被压迫者寄予同情,而他的这种态度,和对人生的理解,则很明显的体现在了他笔下一些小人物的身上,尤其是他们的道德品质上。这些人提倡诚实﹑勇敢,顶得住痛苦的折磨,喜乐哀愁,不露声色,时刻保持风度。这种类型的人物,再海明威的小说中不断出现,而且塑造得十分成功,有人甚至称其为海明威式形象。这就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硬汉形象。我们以《永别了,武器》为参考,具体的分析一下海明威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永别了,武器》这部小说富有强烈的反战情绪,对于他早期的创作风格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小说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告别战争;第二部分是告别爱情。首先,小说批判了帝国主义宣传的虚伪性,就像索尔·贝娄说得那样,“海明威可以说是在伍德罗·威尔逊和其他大言不惭的政治家鼓舞下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的代言人。这些政治家的豪言壮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这应当用满铺在在战壕里的僵硬的年轻人的尸体来衡量。”在小说中,海明威在小说中不断指出或暗示,是战争摧毁了人的幸福。他抱有一种人生如梦的悲观绝望,从根本上否定了资产阶级文明。《永别了,武器》从第一章起就开始描写两个对立的世界,一边是风尘跋涉的士兵,另一边是安坐在小轿车里的矮小国王,接着又报道部队里传染瘟疫,还挖苦的加了一句:“结果部队里只死了七千人。”在海明威的早期创作中,他的思想认识的主导方面可以说是厌倦一切,似乎看穿了西方文明的一切支柱。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大恐慌不同性质政权斗争的尖锐化,海明威对资本主义社会和政治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于1937年发表小说《有钱人和没钱人》,在文中,思想稍有转变。在西班牙内战时期,他预支稿费,积极募捐支援西班牙人民,并志愿参加政府军对法西斯作战。在这次实际斗争中,他初次体会到了集体斗争的力量,这也多少批判了他一贯的个人主义人生观。1940年,他发表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肯定了西班牙人反法西斯的英勇斗争,态度与以前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变。但总而言之,海明威笔下的西方世界,充满着残暴、绝望、失败与死亡,因而有人认为他的作品主要是对西方文明的否定,是个虚无主义者。但是,即便是在海明威表现极度悲痛的小说中,他仍然做出正面的肯定:人生虽然无意义,无目的,无方向,但行为还得遵循一定的准则;茫茫人海中还有几个知心人,要生活得真诚、勇敢、有风格。一个人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在敌我悬殊的压力下保持风度,败要败得漂亮,虽然败于邪恶黑暗的势力,精神上还是胜利的——这胜利既表现于《丧钟为谁而鸣》中西班牙人民不折不挠的精神当中,也表现于《老人与海》中古巴渔民与大鱼的斗争之后的悲剧胜利中。 关于海明威的艺术风格,西方文坛争议不休,有人强调他的象征主义,有人强调他的讽刺,有人说是自然主义,还有人说是批判现实主义。 一个作家,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越是明确,感情越是真实,越可能把他的思想融合于艺术形象当中。海明威不仅描绘当代事物的现象,而且力图反映当代的现实,特别是时代精神。他热忠于记录报道事物的现象:战争、狩猎、钓鱼、斗牛、赛马、拳击、酗酒、恋爱等等。这些在他的作品中都非常生动逼真。而对于他精心选择的生活材料,他经常习惯于采用两种手法。第一是新闻报道风格。他从年轻时就开始当记者,受到过严格的写作训练,可以巧妙的撰写短小的电文,简要额略、浓缩紧凑。他还采用不带个人感情色彩平淡而克制的陈述,很多时候真实而富有戏剧性,多少带有反讽的意味。第二种表达方式是采用有节奏的句子结构,多次使用重复、排比、反比等手法,旨在召唤一种心理印象,也就是所谓的印象主义手法。按照海明威专家卡洛斯·贝克的分析,《永别了,武器》一书的象征效果是靠一种细致而重复的暗示造成的。海明威的象征手法有三个方面:天、地、人。“天”指天气变化,例如雨,暗示灾难不幸,在小说里重复出现,在读者心理缓慢的建立起雨和灾祸的心理联想。具体的象征这样细致的重复,累积起来,便具有了排山倒海的巨大力量。“地”则是指地点,文中把平原、低地与战事、死亡、悲哀等联系到一起。高原、高山,不管是神甫的故乡,或是瑞士高山,总是与美好的幸福生活连接在一起。 海明威本人对他自己的艺术风格也有一定的看法。他说:“我有时觉得我的风格,与其说是直接的,倒不如说是暗示的。”他还说:“有许多作家满足于留下粗糙的大块文章,我则精雕细琢,磨成一课小小的宝石。” 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使自己响誉世界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4年获诺贝尔奖,1961年自杀身亡。结束了他光辉、完美而又不幸的一生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5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作家和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海明威的主要著作表现出更简明的结构,语气和人物角色也显得更具叙事的特征.
和这点同样重要,甚至比这更加重要的是,海明威这种以坚持使用简短、具体而直接的平铺直叙的文体和完全由对话构成的场景为主要特点的写作风格,使他的小说和短篇故事具有一种独特的、能够立即被确认是作者本人所写的特征.由于他写作的风格以及他个人生活的风格,人们倾向于把他当作一群美国作家中的代表性人物,这些作家的作品反映了美国人所特有的一种寓于行动中的精神,即勇敢、直率以及坚定的独立精神.他本人是一个曾经参加一战的负过重伤的老兵、一名直接参战的反法西斯战士,同时还是一位热爱户外活动、有着诸多人生追求的“硬汉”,这样的背景加深了他和他作品之间的这种联系.
海明威的小说创作技巧确是直接的,但并不是简单平淡的. 
海明威的作品是一个艰苦的挑选的结果,作品中每个单词都承担确定的叙事任务.语言上的精雕细琢,反过来在作品中心人物的思想和经历上体现出来,不论这些人物是单纯的讲述者,或是逐步揭示情节的焦点角色.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在作品中的必然表现就是,作品的全部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推动情节发展:作品背后总是有一个联系和逻辑性的世界,作品中包含的每个细节(甚至是省略的细节)背后都有潜在的原因.  
我们也注意到,尽管海明威的小说通常遵循一种简单的、一直向前发展的时间顺序,比如《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三天时间,但他也有用对过去相关事件的简短回忆当作插叙或倒叙.这这些写作手法深化了作品中人物形象,并形成另一种并不是一直向前叙述的叙事结构.  海明威是直率的.但同时,他非常地细心和敏锐,这种细心和敏锐我们不能认为是美国文学的特色所导致的.所以总的来说,海明威是一位国际艺术家,他从没有放弃他作为美国人的标志性身份,但他所进入的艺术领域太深沉也太广大,以至于根本不能用任何单一国家的文化去界定它.
第3个回答  2020-12-12
海明威的写作风格:简练直观、擅长短篇创作、情感含蓄、朴实、极少比喻和说明。
简练直观:海明威曾经的记者的经历教会他如何使用短句和简洁的段落表达,并使用积极和正面的语言。少用形容词、抽象名词、复杂语法结构,这样更易理解。
擅长短篇:他从不写长篇,他只截取故事的一个时间段或一个时间点,以集中反映重大的主题或历史事件。至于故事经过和背景,则当作冰山的八之七隐于海洋之下,但他又要让读者强烈地感到它的存在。
情感含蓄:海明威很少直接对事件做出评论和解释,他只通过客观的叙述、事物感情的描述,融入自己对事件自然平和的说明,给读者仅仅一个描述性的表达,如冰山海面上的八分之一,其他部分让读者自己感受和理解。
朴实:海明威所创造出的小说中的人物不是靠技巧和想象编造出来的角色。他们必须是出自作者自己经过融化了的切身体验,出自他的知识,出自他的头脑,出自他的内心,出自一切他身上的东西。
为此,他摒弃那种渲染人物的华丽辞藻,删去一般认为必不可少的说明和议论以及一切冗赘的比喻,破除毫无生气的文章俗套,以简洁洗练的文笔还给文章以本来面目。
扩展资料:
人物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海明威的生平和文学生涯从一开始就争议不断。无论海明威是作为一位传奇式人物,还是作为一位作家,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创造了一种简洁流畅、清新洗练的文体,净化了一代的传统文风,在欧美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第4个回答  2013-07-16
七只铅笔
海明威每天早晨6点半,便聚精会神地站着写作,一直写到中午12点半,通常一次写作不超过6小时,偶尔延长两小时。他喜欢用铅笔写作,便于修改。有人说他写作时一天用了20支铅笔。他说没这么多,写得最顺手时一天只用了7支铅笔。 向画家、作曲家学习 海明威在埋头创作的同时,每年都要读点莎士比亚的剧作,以及其他著名作家的巨著;此外还精心研究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西班牙油画家戈雅、法国现代派画家谢赞勒的作品。他说,他向画家学到的东西跟向文学家学到的东西一样多。他特别注意学习音乐作品基调的和谐和旋律的配合。难怪他的小说情景交融,浓淡适宜,语言简洁清新、独创一格。 改到出版前最后一分钟 海明威写作态度极其严肃,十分重视作品的修改。他每天开始写作时,先把前一天写的读一遍,写到哪里就改到哪里。全书写完后又从头到尾改一遍;草稿请人家打字誊清后又改一遍;最后清样出来再改一遍。他认为这样三次大修改是写好一本书的必要条件。他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初稿写了6个月,修改又花了5个月,清样出来后还在改,最后一页一共改了39次才满意。《丧钟为谁而鸣》的创作花了17个月,脱稿后天天都在修改,清样出来后,他连续修改了96个小时,没有离开房间。他主张“去掉废话”,把一切华而不实的词句删去。最终取得了成功。

生平与创作。海明威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对“迷惘的一代”的反映。反战小说《永别了,武器》。30年代的政治积极性。创作中的西班牙题材。小说《丧钟为谁而鸣》的思想内容。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的思想意义。小说中的“硬汉子”精神。小说的象征手法。海明威的晚年。
《永别了,武器》。故事梗概。小说的主题思想。亨利的形象。凯瑟琳的形象。其他人物形象。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批判和对个人幸福的肯定。对资产阶级传统思想准则和道德观念的批判。小说的艺术特点。
海明威创作特点和艺术手法综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海明威在欧美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