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一点哲学的人是谁

如题所述

“此人不简单,他懂得一点哲学。”看过雷锋日记后,毛泽东曾如此评价道

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连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

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在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雷锋的“螺丝钉论”影响久远,上自老人,下至儿童,提起“螺丝钉”耳熟能详。而这个理论之所以能久经传播,是因为它揭示了局部与全局、个体与整体的辩证关系。那么,作为一名年轻的战士,雷锋为何会对一颗螺丝钉产生如此深刻的思考?

“此人不简单,他懂得一点哲学。”看过雷锋日记后,毛泽东曾如此评价道。

方向盘论——雷锋人生哲学的出发点

“毛主席著作对我来说好比粮食和武器,好比汽车上的方向盘。人不吃饭不行,打仗没有武器不行,开车没有方向盘不行,干革命不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行。”

对雷锋而言,党和毛主席不仅是他的救命恩人,赋予他新生。毛泽东思想理论,更是成为年轻雷锋开始探求人生意义时,至关重要的指路明灯。

1957年,雷锋在望城县委机关担任通信员时,由于机缘巧合,从当时县委书记张兴玉手中借到一本《毛泽东选集》。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雷锋十分专注,偶遇关键内容,还会批注笔记,记录心得体会,以至于还书时,曾遭到张兴玉的责备。

接触到《毛泽东选集》后,雷锋对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涵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在之后的五年时间里,他相继读完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

收入《毛选》四卷中的158篇文章,有112篇写在延安。延安13年,由于民族精神的根深蒂固,加上马列主义的实际运用,在8年抗战中,形成了延安精神,毛泽东思想日趋成熟。这158篇文章,雷锋一篇不落,《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更是烂熟于心。特别当他反复研读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等哲学专著后说:“我决心要把毛主席的思想学到手,定要使毛主席的光辉思想在我的脑海里扎根,在我的一切实际行动中开花结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