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风俗

如题所述

河南的风俗有:龙抬头节、 过小年、乞巧节、腊八节、祭灶节。

1、龙抬头节(二月初二)

农历二月初二,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民间认为,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故称龙抬头节或青龙节。这天,河南农村的妇女一般都不动剪刀,不做针线活,怕动了刀剪伤龙体。

2、过小年(六月初六)

在豫东和豫南,都有六月初一过小年的说法。特别是农村,更为重视。人们把这天当作庆祝丰收、祀求丰年的节日。这时, 麦子刚刚打下不久,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农民的心头和眉稍。人们在屋中、院内、麦场 里摆上供桌,放上馍、枣山(馍的一种)和桃、李等五种瓜果,用斗盛满新收的小麦, 斗上贴红色的福字,然后焚香燃炮,祈求秋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3、乞巧节(七月初七)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河南新乡一带的乞巧风俗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六晚上,当地未出嫁的姑娘七人凑成一组,每人兑面兑物,为织女准备供品。有的要买葡萄、石榴、西瓜、枣、桃等七样瓜果,烙七张油烙馍或糖烙馍,包七碗小饺子,做七碗面条汤。

4、腊八节(腊月初八)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5、祭灶节(腊月二十三)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渐渐拉开了帷幕。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