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京城在哪里?

注意:请问唐朝的京城在哪里?

唐朝的京城在今天的陕西西安

长安城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因隋文帝杨坚在北周曾封为大兴公,故命名为大兴。西周、秦、西汉、新莽、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朝代曾在长安城一带建都。

隋统一全国后,因原汉长安城宫殿破坏严重,官署民居混杂,城内用水不足,决定在原汉长安城东南另建新城。

隋开皇二年,隋文帝命左仆射高颖任总裁,命太子左庶子宇文恺制定规划。当年六月动工,先修筑城墙,开辟道路,建造宫殿,然后修建坊市,到第二年三月已初具规模。宫殿坐北朝南,当时称为大兴城。

隋亡唐兴仍定都于此,李唐入关后改名长安,取自长治久安之意。唐初曾进行过几次大规模的修建。因始建于隋,建成并兴盛于唐,故一般称为隋唐长安城。

扩展资料:

唐长安城经扩建、修缮,城郭呈长方形,东西较长,南北较短。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宏大的帝王都城。

隋唐长安城的总体布局受曹魏邺城和北魏洛阳城的影响,将宫城、皇城和居住里坊严格分开,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传统,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

在内部结构上,由外城郭、皇城、宫城以及大明宫和兴庆宫等部分组成,外廓城从东、西、南三面拱卫皇城和宫城。唐中轴线朱雀大街的北端,是国家权力的中心,皇城。

皇城是官府所在,又称子城,位于宫城正南,有六省六部,最重要的实权机构为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三省。皇城内左有太庙,右有太社。皇城外东、南、西三面为居住里坊,隔横街又有一座小城,这就是宫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04
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京城(后称西京、中京、上都),作为首都,后又设洛阳为东都(后称东京),太原为北都(后称北京),作为陪都,与长安合称“三都”,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迁都神都(洛阳),史称武周,一直到705年,唐中宗复辟称帝,才恢复“唐”这一国号,把首都迁回长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8-04
长安 也就是今天的西安
唐朝还有东都洛阳
第3个回答  2022-08-16
唐朝总体来说施行两京制,分别是长安和洛阳,若细分则需按时期来讲。
首先是唐初(618-656),这时唐朝刚刚建立,施行单京制,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至657年高宗年间,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因此需要另建一座都城来支撑体量如此巨大的唐朝,于是高宗颁布《建东都诏》,正式确立洛阳为东都,皇帝常常在洛阳一住就是几年,至高宗去世,一共在洛阳待了12年左右,唐代两京制肇始于此。
到武则天时期(684-705),基本上延续了高宗时期的两京制,但皇帝常在神都洛阳而基本不去长安,因此实际上这个时期实际上是以洛阳为中心的单京制。
神龙政变后至安史之乱前(705-756)唐朝继续施行两京制,政变后唐中宗留在洛阳两年,并恢复神都洛阳为东都洛阳。
后至唐玄宗开元时期,皇帝又常去洛阳执政办公长达十多年。
安史之乱后至唐昭宗时期(763-903)唐朝国力下降,皇帝常驻长安不再去洛阳,因为国力已经支撑不起两个都城了,所以这时仅有名义上的两京制,实际上东都洛阳不再承载首都职能。
唐末(904-907),唐昭宗迁都洛阳,洛阳在一百多年后再次成为首都。
综上所述,唐朝都城是十分复杂的,不过从整体上讲,可概括为长安洛阳两京制。
第4个回答  2013-08-04
长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