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的儿子们怎么争夺的皇位?

如题所述

康熙一生共有35个儿子,长大成人者过半。皇二子允仍为孝诚皇后所生,因其出生后母即逝去,格外得别康熙的宠爱,未满两岁,便被康熙立为皇太子。这位皇太子在康熙的精心栽培下,能文能武既兼通满汉文字,熟读诗书,又娴熟骑射武艺,却未有心系天下,纯孝仁慈的胸怀抱负,并且性格暴戾无常,行为不够检点。另外,长期的储君地位,在他周围形成了与封建绝对专制的皇权对立的“第二权力”中心。父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在种种劣迹被康熙发觉后,康熙忍无可忍,于四十七年九月初四日,废掉允仍。废储君事件如同一支火把,点燃起了康熙诸位皇子抢夺储位的战火。

皇长子允缇因系庶出,未被立为太子,见太子被废,以为时机已到,怂恿康熙杀掉允仍,被康熙斥责。后皇三子允祉揭发允缇请喇嘛用巫术镇压太子,致使太子精神失常,康熙极为震怒。斥允缇为“乱臣贼子”,允缇被康熙囚禁,被开除出争储局外。
皇八子允祀才具优长。于诸皇子中属于皎皎者,又能交结朝中大臣,且心有主见,所望甚高。在康熙征求大臣立新储意见时,允祀苦心经营拉拢兄弟和朝臣。这种在王公大臣中的“威望”本是允祀的优点,但因过于急燥,且与皇权会有矛盾冲突,这引起了康熙的疑忌。康熙大骂允祀,亦将其囚禁。

第一次废除太子后,皇四子胤缜得到了康熙的赞赏。反对太子的皇三子的允祉揭发允缇被康熙认为心术不正,皇长子怂恿康熙杀掉允仍被康熙斥为乱臣贼子,皇八子允祀积极策划储位被康熙骂为“妄蓄大志”时,只有皇四子胤缜一方面在康熙前替太子开脱,另一方面体察康熙的内心苦楚以孝诚之心宽慰了康熙。

允缇,允祉,允祀的所作所为使康熙对废太子之事颇觉后悔,终于在太子被废后三个月后,借允祉揭发皇长子用妖术镇压以致太子行为不正常为由,于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复立允仍为太子。太子复立后,未改前愆,终被康熙于五十一年九月第二次废除。此后,康熙心力交瘁,一直到死,未再立太子,而争夺储君的斗争却越演越烈

康熙晚年,皇十四子成了皇位继承的最大可能者,十四子与皇四子胤缜同母,但却与皇八子允祀交好。他既是一员“良将”,有“带兵才能(康熙语),又聪明绝顶”,才德双全(允祀语)。恰逢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准噶尔进兵侵扰西藏。31岁的十四子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主持西北军务。此次任命,使朝廷大臣及外省都抚认定十四子乃康熙晚年属命之人。

康熙晚年由于太子废废立立而引起的皇子夺嫡之争,由开始的各树党羽,招罗大臣至此已演变成两大集团。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四子是最有希望的一个集团。其领袖也因前期允祀被康熙疑忌而转而为康熙最相信的皇十四子。另一集团则有皇四子胤缜与皇十三子。似乎势单力孤,但皇四子的韬略显然优于前一集团,其争夺皇位的计划一直都在暗中进行着。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戌(晚上)7—9点)时,康熙病逝于北京西郊畅春园。据官方记载,十三日凌晨,康熙召见皇三子,皇五子,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二子,皇十三子及步军统领。理藩院尚书科多至榻前,传遗诏曰“皇四子胤缜,人品贵重,深有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这种说法显然破绽百出:
1.)传诏时,胤缜不在场,在天坛代天行祭,但午前胤缜回到康熙身边。康熙尚能说话,为何不亲口传旨?,八个接受遗诏的人也未透漏消息或暗示。
2.)隆科多是参与此事的唯一非皇室大臣,后来获罪时雍正的上谕说:圣祖升天之日,隆科多并未在御前……显然前后矛盾。
9,篡改诏书说
雍正继位的情节,已成千古难解之谜,有一种说法,流传极广。此即雍正“矫诏篡位”的源头:“出祖皇帝原传十四阿哥天下,皇上将“十”字改为“于”字。”甚至在说雍正矫治篡位时,圣祖皇帝在畅春园病重,皇上就进了一碗参汤,不知何故,圣祖皇帝就崩了驾,皇上就登了位。此种说法出自雍正的政敌之口,失败之余泼脏水于雍正,极尽诬蔑之事,不可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02
 当时忌恨太子的并不只是胤褆一人,事实上,其他阿哥和太子多多少少都会有些矛盾。特别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索额图被处死后,太子日渐失宠于父皇,其他阿哥们见有机可乘,经常抓住机会在康熙的面前说太子的坏话,阿哥们之间甚至互通声气,有意无意地联合起来倒太子的台。   终于,盼望已久的机会来了。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八阿哥的事情发生后,太子胤礽被废,胤褆因护驾有功,康熙还让他好生看管已废的太子胤礽。胤褆心头窃喜,以为胤礽被废后,按照“立长”的原则和顺序,应该轮到自己的做太子了。  但是,胤褆太急躁了,机会来得快,去得也快。正当胤褆沾沾自喜、蠢蠢欲动的时候,康熙一下就把他看穿了,他警告胤褆说:“我废太子,并让你保护我的安全,但并没有要立你做皇太子的意思,你的秉性一贯躁急愚顽,岂可立为皇太子!”胤褆被这么冷水一浇,一下就傻了眼,变得不知所措。  回京师后,康熙命胤褆同四阿哥胤禛和九阿哥胤禟一起看管废太子胤礽。胤褆奉命将废太子的告天文书拿给胤礽看时,胤礽说:“我的太子地位是父皇给了,他要废就废,何必告天,又何必给我看呢?”胤褆回去后便将胤礽的话添油加醋的汇报了,康熙听后很恼怒,说做皇帝乃受之于天命,怎么能不告天,胤礽既然愚顽不灵,以后他的话就不必上奏了。  胤褆随后又把这话传达给胤礽,胤礽说:“父皇说我其他不是,样样都有。但是弑逆的事,我实无此心,这须代我奏明。”胤褆听后,大声斥道:“父皇有命,你的话以后不必转奏了!”这时,九阿哥胤禟犹豫了一下,说:“二阿哥这话关系重大,似乎应该代奏才是。”胤褆横了老九一样,心想你算哪根葱啊,父皇都说了以后胤礽的话不必转奏,你瞎起什么哄?  不料这时四阿哥胤禛也站起来说:“九阿哥说得对,即使到时父皇责怪下来,这事我们也应该代他奏明”。胤褆心头火起,就是不答应。但四阿哥胤禛也不是好惹的,他说,你不奏,我去奏。说完,胤禛扭头便走。胤褆心想,这老四要是代奏了,反显得自己不是,只好拦住胤禛,答应去给胤礽转奏。  胤褆也不知那根神经搭错了,后来居然偷偷地上奏康熙说“相面人张明德曾给八阿哥胤禩看过相,说他日后必定大贵”。不仅如此,他还揣测康熙想处死胤礽但又不忍心动手,自作聪明的向康熙提出由自己来代为下手(“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康熙听后,大惊失色,极为的愤怒和惊骇。他真没想到,自己的这个大儿子心肠竟然如此歹毒!对待自己的兄弟没有丝毫的骨肉情谊,比胤礽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康熙当场就被气得脸色发白,喝令将胤褆说的那个张明德立刻缉拿交刑部严审。随后康熙又召集皇子们,当众痛斥胤褆“凶顽愚昧,不知义理”,“不谙君臣大义,不念父子之情”,实在是“天理国法皆所不容的乱臣贼子!”随即,胤褆便被圈禁了起来。  接着,康熙又当着诸皇子的面,大骂八阿哥胤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其党羽早相邀结,谋害胤礽”,随后下令将胤禩锁拿。为了防止意外的事件发生,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和十三阿哥胤祥也都相继被圈禁。  看来,康熙对这些儿子有些害怕了,自己也有点慌神了,举足无措了。他感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孤独,从来没有过的恐惧和透心的冰凉。  没多久,三阿哥胤祉又向康熙揭发了胤褆迷信喇嘛教的“魇胜”巫术,并在废太子之前派喇嘛巴汉格隆在胤礽的住处放“镇物”、企图咒死太子胤礽的事情。康熙听后,彻底崩溃了。看来,他太小看自己这些儿子的能耐了。为了弄清事实真相,康熙派人前去调查,还真就发现了十几件“镇物”。人证、物证俱在,这下康熙对大阿哥胤禔彻底绝望,于当年十一月便下令削夺胤褆的郡王爵,并将他永久幽禁。  慈父肝肠断,犹怜逆子心。对于胤褆的恶性,康熙是非常了解的,可胤褆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朕固不忍杀之”。但是,胤褆比胤礽的罪行更大,“断不可轻纵”。康熙担心胤褆被圈禁后,“断不肯安静自守,必有报复之事”,所以康熙命人将胤褆严加看守,若稍有轻举妄动,立刻汇报。这样的话,他还可以多活几年。  大阿哥胤褆的快速出局,恐怕是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的。但等他想到的时候,已经晚了。他的后半生就这样一直在禁所里渡过,他的所有希望就此被打了个粉碎,当年锋芒毕露的大阿哥,从此后便成了高墙里的政治幽灵,盛世年华中的行尸走肉,永远的和外界隔绝并退出了他所期待的那个政治舞台。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十一月病死,三十七岁的大阿哥胤褆在高墙内渡过了二十六年的幽禁生涯,最后悄然死去,终年六十三岁。
第2个回答  2013-08-02
康熙四十七年,胤礽首次被废太子之后,引起了众位阿哥对太子位置的觊觎。此时在世的十二位成年阿哥都有谋求储位的愿望(这其中包括已被废黜的胤礽)。只不过有些人野心大,有些人野心小而已,还有的一掂量自己的势力和在康熙心中的地位,就觉得自己没戏,早早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其实,真正要争夺皇位的只有老大胤禔、老二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祯:老九胤禟、老十胤誐是老八胤禩同党,是助老八争位的,他们自己并无野心;老十三胤祥是助老四的,他自己也无意争位。至于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十二阿哥胤祹情知皇位轮不到自己,加上他们也无此奢望,于是安安稳稳地当着自己的亲王,跟谁也不搀和。   后来,老大因野心太过暴露,遭康熙帝终生圈禁;原太子老二被康熙帝两次废黜,其中第二次废黜后将其终生圈禁并昭告天下,说再不会立他了,也不许任何人再举荐他为太子;老三胤祉看到老大老二的前车之鉴,不敢再搅这塘浑水,主动早早退出了竞争行列。这样,实际的竞争者只剩下老四、老八和老十四。最后,老四胤禛胜出,即雍正皇帝是也。http://baike.baidu.com/view/708655.htm
第3个回答  2013-08-02
明争暗斗,拉党结派
第4个回答  2013-08-02
篡改遗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