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蜀道难》,《阿房宫赋》,《定风波》

原文及翻译

魏晋南北朝文学

1. 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主要一种文学样式:诗歌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主要有: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干宝《搜神记》刘义庆《世说新语》
3. 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挚虚《文章流别论》刘勰《文心雕龙》被称为龙学。
4. 建安风骨:从内容上来说,一方面建安文学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传统。反映了社会的离乱和人民的疾苦,如曹操的《 里行》,另一方面,建安文学抒发了作家们的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统一天下的宏伟报复,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如曹操的《短歌行》从艺术上来说,这时期的文学意义宏大,笔调明朗,抒情浓烈。形成一种慷慨悲凉,刚健沉雄的风格。这种思想和艺术特点即是建安骨风。
5. 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桀、徐千、阮瑀、应玚、刘桢。
6. 被鲁迅称作改造文章的祖师的是:曹操
7. 我国最早最完整的七言律诗的是:《燕歌行》曹丕
8. 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桀
9. 我国玩学史上第一篇文人创作的长篇叙事诗是:《悲愤诗》
10. 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曹氏父子、建安七子、蔡琰和诸葛亮
11.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写山水的佳作是曹操的《观沧海》本诗笔触细致,情感豪迈、意境壮美。
正始文学与晋代文学
1. “竹林七贤”指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王戎
2. “竹林七贤”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陆籍和嵇康
3. 陆籍的诗代表作:《咏怀诗》散文代表作《大人先生传》
4. 左思的代表作:《咏史八首》
5. “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沿云、鲍照→代表作《拟亲行路难》
6. 谢灵云与山水诗《登池上楼》中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两句即日而出书、流丽自然,最为后人的激赏。
7. 新体诗作家中,成就较高的是:谢朓
8. 集南北朝诗歌大成就的作家:唐倍→《哀南赋》
9. 代表南北朝诗歌民族的典型特点的是:《西洲曲》、《木兰诗》
10. 江淹代表作:《恨赋》、《别人赋》
11. 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山水的诗歌《观沧海》
12. 骈文: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体,它叫骈体文、骈俪文、四六文等。
13. 范 :《后汉书》 范缜《神灭论》 颜之推《颜氏家训》郦道元:《水经注》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1. 我国第一篇文学专论:曹丕《论文》
2. 我过的第一部创作论:陆机《文赋》
3. 我国文学理论史上一部跨时代的专著,建立起了完整严密的文学理论体系《文心雕龙》
4. 我国第一部评论五言诗的专著:钟嵘《诗品》
5. 初唐四杰:王勃、杨烔、卢照邻、骆宾王
6. 初唐后期成就追高的是:陈子昂
7. 盛唐诗人成就最大:李白、杜甫
8. 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最突出)
9. 宫延诗成就最高的是:上官仪
10. 对初唐宫延诗作了必要的补救,充分体现了诗歌革新意义的是陈子昂《修竹篇序》陈子昂的代表作是《感遇诗》三十八首《蓟丘览古》七首《登幽州台歌》
11. 盛唐诗歌分为两个诗派:山水田园诗(代表诗人是:孟浩然、王维)和边塞诗人(代表诗人是:高适、岑参、王昌龄)孟浩然是“盛唐之音”的第一声,后称王昌龄为“七绝圣手”。
12. 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3. 韩愈、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把古文运动推向高潮。
14. 古文运动的核心理论:文以明道 道:儒家之道(韩愈:不平则鸣 柳宗元:铺时及韧)
15. 韩愈是《祭十二朗文》被明人茅坤誉为“祭文中的千古绝调”
16. 韩孟诗派的特征;夺崛险怪
17. 白居易的思想和生平以被贬为江州司马为界分为两个时期,白居易的伤感诗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
18. “词”是唐代兴起的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原本称作“曲子词”或“曲词”“乐章”或“倚声”前人又往往习惯称词“诗余”、“乐府”或“长短句”
19. 中唐作词较多,成绩较为显著的是刘禹锡和白居易,晚唐时期与李商隐齐名的诗人温庭筠是词史上第一位致力填词的作家,他的词最显著的特征是浓烟香浓。
名解:
1、 左思风力:左思的诗歌继承发扬了“建安风骨”的优良系统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抒发了远大理想和豪迈情怀。激荡着高亢的格调、笔力矫健、气势雄伟钟嵘《诗品》称之为“左思风力”。
2、 永明体:中国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所形成的诗体,其特点是强调声律,对近体诗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其诗又名:“新体诗”。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顒发现并创立以手上去入制韵的四声说,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的声。韵调的配合,提出了八病必须避免之说。它以讲究四声,避免八病,强调声韵格律为主要特征。是比较自由的古体诗向格律谨严的近体诗的一种过渡。为唐代近体诗的最后形成在形式上奠定了基础。代表作家是谢朓、何逊、阴铿。
3、 宫体诗:宫体诗是从梁后期到陈代诗坛上盛行的一种风格轻艳的诗体。“宫体”之名始于梁简文帝萧纲做太子时,在体制和题材上有明显的特点。是一种具有明显“新变”色彩的“艳诗”。代表作家有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庾信瘦肩吾
4、 骈文: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体,它又叫骈体文、骈俪文、四六文等。《说文》说,“骈,驾二马也,”“骈”原意是指两马并驾一车,引申开来就是对偶的意思。它揭示了骈体文最基本的特点:讲究对偶,句式以四言、六言为主。讲究用典、辞藻华丽、音韵和谐。南朝骈文的代表作家有鲍照、丘迟、孔稚珪、陶弘景、吴均、徐陵、庾信等人。
5、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是宫廷之外的优秀诗人,史称初唐四杰。他们是初唐时期社会中下层文人的代表。他们充满幻想和激情的歌唱,甚至包括他们在批评现实时表现出的愤激之情,以及因遭遇不平而生发的梗概之气,无不反映出贞观时期的精神对当时及后来人的影响。他们的人生各有不同的经历,却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抱负远大,蛋地位低下、仕途坎坷;他们才学超群,但生命短促、遭遇悲惨,这使他们的创作时间和美学追求都与宫廷诗人大不相同,因而给初唐诗歌风貌带来深刻的变化。
6、 盛唐气象:表现在士人乐观、自信的豪迈气概,重于革新的独创精神和追求自由的开放胸襟,体现了诗歌则是充溢于作品中的昂扬之气和壮大之美。
7、 沉郁顿挫:“沉郁”主要指情感的忧虑、悲愤、深厚、浓郁;
“顿挫”则包括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表达的沉着蕴藉。
8、 古文运动:所谓“古文”,指先秦两汉盛行的散文,它以质朴自然、散行单句为特点,是与魏晋以来盛行的骈文相对而言的。唐代古文运动以儒学复古为旗帜,以质朴刚健的散文取代浮华柔靡的骈文,是一场弘扬儒家道统的思想斗争,也是一场文风、文体的革新运动它文道合一、革新文体、重视字养,代表作家韩愈、柳宗元。
9、 新乐府运动:由于白居易等人的理论倡导和创作实践,乐府诗自觉弘扬风雅比兴传统,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题材,发挥政治讽喻功能,因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创作高峰,新乐府运动在理论上继承了《乐记》、《毛诗序》所代表的儒家诗教观念。在创作上则不仅继承了《诗经》,汉乐府民歌批判现实的文学创作传统,而且借鉴了曹操借故题以咏时事和杜甫“因事立题”的创作经验,代表人物白居易。
10、韩孟诗派:韩孟诗派是中唐出现的一个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和孟郊,成员有张籍、李翱、卢仝、李贺、刘叉、贾岛、皇甫湜等。他们不满大历以来冷落萧 的诗风,主张不平则鸣,笔补造化,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要求诗歌要能够在艺术上有所创新,故而形成了韩孟诗派奇崛冷怪的总体风格。
11、花间词派: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祯选录温、韦等18家词编为《花间集》而得名。花间派词人大多是五代时聚集于西蜀的文人。当时中原战乱频仍,西蜀相对安定,于是君臣逸乐、宴饮弦歌,词坛也因此而活跃。他们作词或近温,或近于韦,两脉并传,相间杂出,虽因财力所限,多未完全脱出温韦窠臼,却也各有所得。在扩大温韦影响的同时,确定了“词为艳科”的性质,形成富于阴柔美的婉约词的基本风貌。代表作家有:温庭筠、韦庄。
12、建安风骨:①从内容上来说,一方面,建安文学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反映了社会的 乱和人民的疾苦,如曹操《 里行》。另一方面,建安文字抒发了作家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如曹操《短歌行》。
②从艺术上来说:这时期的文字意境宏大,笔调明朗,抒情浓烈,形成了一种慷慨悲凉、刚健沉雄的风格。
代表作家有:曹氏父子、“建安七子”、蔡琰、诸葛亮。

简答论述
一、 曹操的文学成就
诗歌方面,都是以乐歌辞的形式写成,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思想情感,从内容上可分为三类。一类。反映了汉 末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其代表《蒿里行》,诗人不假比兴。纯用白描,寥寥几笔就将悲惨凄凉,让人触目惊心的广阔社会画面展现出来。
二类,抒发思想,表现积极进取精神的如《短歌行》。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渴慕贤才来聚,共建大业,由于襟怀的宽广和志向的高远,全诗在绵绵的忧郁中激荡着一种慷慨雄迈的深沉感情。
三类,游仙诗,这类诗大多感叹人生无常,幻想长生不老。
曹操的诗歌在艺术上的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艺术形式上:他采用五言,四言。其五言诗善于叙事,描写,并融入自己的感情,推动了五言体的新发展。其四言诗成就更高,他继承了“国风|”和“小雅”赋比兴的手法和抒情传统,使中衰了七百年的四言诗重放光彩。b语言运用上:语言质朴自然,遒劲有力。学习乐府民歌的表达的方式,不事雕琢,不求藻饰,真率自然。同时又融入自己的性格,写事抒情,皆掷地有声如“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c情感格调上:曹诗悲凉慷慨,沉郁雄健。

二、 左思的诗歌
左思虽志向远大,却出身寒微,在门阀制度流治之下,他根本没有机会施展大志,实现理想。因而在《咏史》诗中,他深刻揭露和批判世族的政治垄断,控诉门阀制度扼杀人才的罪恶行径,抒发寒微之土的郁愤不平。如《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白首不见招!诗篇托物言志,以山顶上的小草遮蔽涧古中的高松这一自然现象,比喻“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会现象,在二者得对比中显出这种现象的不合理,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并没有停留于一般的现象观察,而是从现实和历史的高度,指出封建时代等级制度。门阀制度压抑人才的普遍性。揭示出寒士不遇的根本原因,表现出这种不合理制度的愤怒,并加以无情的抨击。

三、 结合作品说明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的诗歌题材比较丰富,主题多有创新。但最能代表他创作成就的,则是田园诗和咏史诗。陶渊明的诗有四分之一的田园诗,这些诗歌多方面表现了田园生活。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
① 写出幽美恬静的田园风光,表达诗人悠然自得的感情。在这些诗中,作者把田园自然风光当作与黑暗现实,混浊官场完全对立的了另一个世界。看成是一种人生的安身立命,因而寄寓了美好的人生理想。
如《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写于诗人辞官归隐的第二年,抒发了回到田园生活的愉心情。本诗先写入俗之苦,次写田园之美,最后写归田之乐=,层次井然。诗人称现实社会,官场为俗,把它比作“尘网”,“樊笼”,感到生活于其中便象“羁鸟”,“池鱼”一样,没有了个性与自由,丧失了天真淳朴的本性,表现出他对现实与官场的彻底否定,抒发了误入仕途的悔恨之情,与此相反,作者以纯熟的笔法。高度的热情描绘了田园风风光;从近看,有八,九间草房,周围有十余亩土地,房前屋后栽种着几株“榆柳”,“桃李”,这一点染,素淡的环境顿然呈现出花红柳绿,生机盎然的景象;从远处看,那村落
迷蒙,炊烟袅袅,一片静穆的背里,穆然传来“鸡鸣”“狗犬”的清晰声音。远近互衬,动静结合,创造嘞分外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虽然现实中的田园并不是那么充满诗情画意,但作者以乐观主义,理想主义的态度描写它,从世俗与官场的对立面来看待它,这就使得本诗具有了很高的思想价值和美学价值。
② 描写“躬耕自资”的田园劳动,表达怡然自得的感情。陶渊明在田园的生活中,认识到 劳动 对人生的重大意义。在《归园田居》其三中,他用优美的意境去表现劳动生活:“种豆南山下…但使愿无为。”这首诗语言极为自然,结构天成。作者即事命笔,写实事,绘实景。全诗八句,一依自然,顺序写成,从下种、出苗、到锄草,然后写归途景物,最后道出意愿与决心。诗中 南山、草木、月夜、夕露,构成清新静谧的优美意境。可以感觉到诗人再这里写劳动的目的并不在突出劳动本身,而是表达一种情绪,因此他不为“草盛豆苗稀”而叹惋,也不为“夕露沾我衣”而痛惜。他在这里深深地寄寓着地自然的热爱和重返自然的喜悦。
③ 描绘“桃花源”的社会理想 ,表达平等神会的愿望 。

四、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P175
1.平淡自然,清切淳真。 2 浑融完整,意境高远
3.语言自然而精 4.风格多样
五.宫体诗的内容
“止乎衽席之间”、“思极闱闺之内”,以绝情,咏物为多,形式上是“清辞巧制”、“雕琢蔓藻”,声韵,格律比永明体更为精致。总的风格更加绮丽轻柔。

六、“初唐四杰”的贡献
1.他们的创作以新鲜丰富的生活内容积极开拓了思想题材的领域,使诗歌由宫延台阁的
狭小范围解放出来,走向市井,走向边塞,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
2. 他们针对宫延诗特别是 “龙朔变体”的严重缺失,努力以骨气充沛,风格刚键是诗创作予以补救,使初唐诗风有了明显改观。
3. 他们以大量的创作实践,为诗体的建设,尤其是五言律诗的成熟和七言歌行的发展,作为了有益的探索。
七、王维的“诗中有画”结合作品说明
《东坡志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即诗情与画意的高度统一,的确是王维山水田园诗最显著的特色。王维是著名的山水画家,他在绘画中善于发现并掌握那些特定的客观景物,艺术再现并创造独特的意境。而他在诗歌创作中则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的启示作用,唤起读者对光、色、态的联想与想象,脑中呈现出宛然在目地生动图画,以实现托物达意。立象传情的效果。他善于将色彩、线条、构图等绘画技巧融入诗歌创作,使诗具有鲜明的色彩美,线条美、构图美,以及很强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他将各种音响声息艺术地融入诗歌的意象境界,使诗歌不仅具有构图美、色彩美、而且具有音乐美、动态美。在王维笔下,音响描摹与人物活动精心组织,还创造了诗境中无比美好的生机。如《山居秋暝》以竹林中的笑语喧哗描写浣女的戴月归来,以山溪的莲叶纷披描写鸟渔舟的顺流而下,这种先闻其声后见其人的写法,既是诗人的匠心独运,却又完全符合生活的情理。诗情与画意、乐感、禅趣的高度统一,使诗中的山水景物更加富有精神和风韵,进而也使山水景物的形象与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契合无间,交融一体,这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独特的艺术成就。
八、结合具体作品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李白诗歌的独特风格以雄奇飘逸为基本特征,同时又千汇万状,琳琅纷呈,展现出盛唐诗歌的各种风貌。他的作品具有感天动地,神奇无比的艺术魅力。首先:抒情主体豪放率真,感情极其充沛,个性异常鲜明;与此相应,其抒情方式既不掩饰,也不收敛,惹事直率奔进,略无滞碍,并且腾挪跳跃,瞬息万变。其次:诗人不注意对客观事物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和刻画,而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比喻,大胆的夸张来塑造形象,宣泄情感如果利用现实生活中事物塑造的形象不足以表现他特有的思想感情及其追求的艺术境界,他则刚多借助神话传说以及幻想和梦境来加以表现,从而创造出种种惊世骇俗的美学效果。最后:诗人思想解放、性格豪迈、才情过人、极富艺术的创新能力,他注重形式的自由灵活,崇尚语言的自然清新。
八、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1.风格以沉郁顿挫、慷慨悲凉为主,也有清新俊逸、自然平和、婉转流丽等多样风格。2.最基本的艺术特征就是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3.语言精工凝练而丰富多彩.4.诸体皆备,各有各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6-21
书愤

作者: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垢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赏析】
这首陆游的晚年之作,抒发了作者内心慷慨激愤、报国之志难酬的抑郁之情,激昂中透着悲怆。
诗文大意是:年轻时不知道世事艰难,满怀兵定中原之干云豪气。雪夜驾战船巡视瓜州渡,秋风驭铁马勒缰大散关。胸中自有万里长城,自认可以保疆卫国,恨不能仿效诸葛卧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惜白发照镜,国未复、民流离,壮志难酬!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石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简析】
惊破起调的"穿林打叶"之音,显示这来袭的风雨具何等声势!但从沙湖(黄州东南三十里处)道上现身的词人,却"竹杖芒鞋"、吟啸而来,表现着怎样一种闲庭信步的潇洒。"谁怕"一语的反问,因了"莫听"、"何妨"的衬映,显得气度从容人,由此展出披蓑烟雨的隐逸之思,就更有了遇祸不惊、笑对苍茫的风神。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6-21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凭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翻译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有什么可怕!我披着一身蓑衣,只管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微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六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赋译文

六国覆灭,天下统一。四川山林中的树木被砍伐一空,阿房宫殿得以建成。(它)覆盖了三百多里地,几乎遮蔽了天日。从骊山的北面建起,曲折地向西延伸,一直通到咸阳。渭水和樊川,浩浩荡荡地流进了宫墙。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长廊如带,迂回曲折,屋檐高挑,象鸟喙一样在半空飞啄。这些亭台楼阁啊,各自凭借不同的地势,参差环抱,回廊环绕象钩心,飞檐高耸象斗角。弯弯转转,曲折回环,象蜂房那样密集,如水涡那样套连,巍巍峨峨,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那长桥卧在水面上(象蛟龙),(可是)没有一点云彩,怎么会有蛟龙飞腾?那楼阁之间的通道架在半空(象彩虹),(可是)并非雨过天晴,怎么会有虹霓产生?高高低低的楼阁,幽冥迷离,使人辨不清南北西东。高台上传来歌声,使人感到暖意,如同春天一般温暖;大殿里舞袖飘拂,使人感到寒气,仿佛风雨交加那样凄冷。就在同一天内,同一座宫里,而气候冷暖却截然不同。

(六国的)宫女妃嫔、诸侯王族的女儿孙女,辞别了故国的宫殿阁楼,乘坐辇车来到秦国。(她们)早上唱歌,晚上弹琴,成为秦皇的宫人。(清晨)只见星光闪烁,(原来是她们)打开了梳妆的明镜;又见乌云纷纷扰扰,(原来是她们)一早在梳理发鬓;渭水泛起一层油腻,(是她们)泼下的脂粉水呀;轻烟缭绕,香雾弥漫,是她们焚烧的椒兰异香。忽然雷霆般的响声震天,(原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不知它驶向何方。(宫女们)极力显示自己的妩媚娇妍,每一处肌肤,每一种姿态,都极为动人。(她们)久久地伫立着,眺望着,希望皇帝能宠幸光临;(可怜)有的人三十六年始终未曾见过皇帝的身影。燕国赵国收藏的奇珍,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保存的瑰宝,都是多少年、多少代,从人民手中掠夺来的,堆积如山。一旦国家破亡,不能再占有,都运送到阿房宫中。(从此)宝鼎(看作)铁锅,宝玉(看作)石头,黄金(当成)土块,珍珠(当作)砂砾,乱丢乱扔,秦人看着,也不觉得可惜。

唉!一个人所想的,也是千万人所想的。秦始皇喜欢繁华奢侈,老百姓也眷念着自己的家。为什么搜刮财宝时连一分一厘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把它当作泥沙一样呢?甚至使得(阿房宫)支承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要多;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织女还要多;参差不齐的瓦缝,比人们身上穿的丝缕还要多;直的栏杆,横的门槛,比九州的城廊还要多;琴声笛声,嘈杂一片,比闹市里的人声还要喧闹。(这)使天下人们口里虽不敢说,但心里却充满了愤怒。秦始皇这暴君的心却日益骄横顽固。于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攻破函谷关;项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变成了一片焦土!

唉!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灭秦国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唉!如果六国的国君能各自爱抚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了;(秦统一后)如果也能爱惜六国的百姓,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灭亡他呢?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

蜀道难

噫(yī)吁嚱(xī),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
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tuān)瀑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石万壑(hè)雷。
其险也如此,嗟(jiē)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通"非")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shǔn)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
唉呀呀,多么危险多么高峻伟岸!蜀道难行赛过攀上遥遥青天!蚕丛、鱼凫这两位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建国的年代已多么邈远茫然。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长安西面太白山阻挡,峰峦起伏只剩一条飞鸟的路线蜿蜒曲折,一直爬上巍巍的峨嵋山巅。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英雄壮士,然后有了天梯似的栈道,秦蜀两国才相通勾连。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纡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鹄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可以摸到参、井星叫人仰首屏息,用手抚胸不已徒来长叹。

西行的游子啊,请问你何时回还?险山恶水,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看到古树丛中传出鸟儿阵阵悲号,雄雌相随飞翔在荒凉的山林之间。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蜀道艰难啊,难过攀上遥遥青天,听后也会使人生愁,凋谢了青春红润的容颜。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蜀道哇,竟是如此的艰难;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也难攻占。驻守的官员若不是皇家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锦官城虽然说是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翻译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
曾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
有谁能像诸葛孔明那样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第3个回答  2008-06-21
1.《书愤》宋.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书愤》宋. 陆游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3.《书愤》宋. 陆游
清汴逶迤贯旧京,宫墙春草几番生。
剖心莫写孤臣愤,抉眼终看此虏平。
天地固将容小丑,犬羊自惯渎齐盟。
蓬窗老抱横行路,未敢随人说弭兵。

4.《书愤》宋. 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5.《书愤》宋. 陆游
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
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
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
张祜一则:

《书愤》唐. 张祜
三十未封侯,颠狂遍九州。
平生镆铘剑,不报小人雠。

----------
苏泂一则:

《书愤》宋. 苏泂
黄叶冷飕飕,临风搔白头。
江湖无老伴,天地有新愁。
橐禁行鸳晓,榆关战马秋。
平生忠孝意,到死不能休。

----------
弘一一则:

《书愤》近代.弘一
文采风流上座倾,眼中竖子遂成名!
某山某不留奇迹,一草一花是爱根。
休矣著书俟赤鸟,悄然挥记扇避青蝇。
众生何用干霄哭,隐隐朝廷有笑声。

----------
洪传经一则:

《书愤》现代.洪传经
有儿有女竟成孤,无米无柴怅索居。
物外亲交皆断绝,胸中丘壑早荒芜。
南冠重比当山石,微命轻于覆辙鱼。
谁敢挺身分皂白,太阳万岁日高呼。

蜀道难

噫吁嚱,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镵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硑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不知楼主想要什么,想要谁的,就弄了点这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