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2+3x4+5x6十7x8+…+99x100=?

如题所述

1x2+3x4+5x6十7x8+…+99x100=169150。

计算如下:

1x2+3x4+5x6+……+99x100

=2(1x1+2x3+3x5+……+50x99)

=2(12)+2(2+1)+……+50(50+49)

=2(12)+22+……+502+1x2+2x3+3x4+4x5……+49x50

=2(42925+41650)

=2×84515

=169150

计算的定义

计算的定义有许多种使用方式,有相当精确的定义,例如使用各种算法进行的“算术”,也有较为抽象的定义,例如在一场竞争中“策略的计算”或是“计算”两人之间关系的成功机率。

将7乘以8(7x8)就是一种简单的算术。数学中的计算有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其中加减乘除被称为四则运算

利用布莱克-舒尔斯定价模型(Black-Scholes Model)来算出财务评估中的公平价格(fair price)就是一种复杂的算术。

从投票意向计算评估出的选举结果(民意调查)也包含了某种算术,但是提供的结果是“各种可能性的范围”而不是单一的正确答案。

决定如何在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的方式也是一种计算的结果,但是这种计算难以精确、不可预测,甚至无法清楚定义。这种可能性无限的计算定义,和以上提到的数学算术大不相同。

英文中的计算为“Calculation”,来自拉丁文中的“Calculus”,指的是算盘上用来计算的小石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3
这道数学题目,可以通过简便运算的方式进行计算。

1x2+3x4+5x6+……+99x100
=2(1x1+2x3+3x5+……+50x99)
=2(12)+2(2+1)+……+50(50+49)
=2(12)+22+……+502+1x2+2x3+3x4+4x5……+49x50)
=2(42925+41650)
=2×84515
=169150

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中小学数学,还包括奥数,在学习方面要求方法适宜,有了好的方法和思路,可能会事半功倍!那有哪些方法可以依据呢?希望大家能惯用这些思维和方法来解题!

形象思维方法是指人们用形象思维来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它的思维基础是具体形象,并从具体形象展开来的思维过程。

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是实物、图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它的认识特点是以个别表现一般,始终保留着对事物的直观性。它的思维过程表现为表象、类比、联想、想象。它的思维品质表现为对直观材料进行积极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提炼进而提示出本质、规律,或求出对象。它的思维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当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实物演示法

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演示数学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数学内容形象化,数量关系具体化。比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通过实物演示不仅能够解决“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而且为学生指明了思维方向。

二年级数学教材中,“三个小朋友见面握手,每两人握一次,共要握几次手”与“用三张不同的数字卡片摆成两位数,共可以摆成多少个两位数”。像这样的有关排列、组合的知识,在小学教学中,如果实物演示的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

特别是一些数学概念,如果没有实物演示,小学生就不能真正掌握。长方形的面积、长方体的认识、圆柱的体积等的学习,都依赖于实物演示作思维的基础。

图示法

借助直观图形来确定思考方向,寻找思路,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图示法直观可靠,便于分析数形关系,不受逻辑推导限制,思路灵活开阔,但图示依赖于人们对表象加工整理的可靠性上,一旦图示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易使在此基础上的联想、想象出现谬误或走入误区,最后导致错误的结果。

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多用图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有的题目,图画出来了,结果也就出来的;有的题,图画好了,题意学生也就明白了;有的题,画图则可以帮助分析题意、启迪思路,作为其他解法的辅助手段。

列表法

运用列出表格来分析思考、寻找思路、求解问题的方法叫做列表法。列表法清晰明了,便于分析比较、提示规律,也有利于记忆。

它的局限性在于求解范围小,适用题型狭窄,大多跟寻找规律或显示规律有关。比如,正、反比例的内容,整理数据,乘法口诀,数位顺序等内容的教学大都采用“列表法”。

验证法

你的结果正确吗?不能只等教师的评判,重要的是自己心里要清楚,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评价,这是优秀学生必备的学习品质。

验证法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是需要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应当通过实践训练及其长期体验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验证能力和逐步养成严谨细致的好习惯。

(1)用不同的方法验证。教科书上一再提出:减法用加法检验,加法用减法检验,除法用乘法验算,乘法用除法验算。

(2)代入检验。解方程的结果正确吗?用代入法,看等号两边是否相等。还可以把结果当条件进行逆向推算。

(3)是否符合实际。“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的话要落实在教学中。比如,做一套衣服需要4米布,现有布31米,可以做多少套衣服?有学生这样做:31÷4≈8(套)

按照“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无疑是正确的,但和实际不符合,做衣服的剩余布料只能舍去。教学中,常识性的东西予以重视。做衣服套数的近似计算要用“去尾法”。

(4)验证的动力在猜想和质疑。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我要学”的愿望。为了避免瞎猜,一定学会验证。验证猜测结果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及时调整猜想,直到解决问题。
第2个回答  2013-09-22
∑(k-1)k=∑k^2 - ∑k=(n-1)n(n+1)/3,(k=1,2,3...n)

∑k^2 =n(n+1)(2n+1)/6
∑k=n+n^2/2+n/2
然后1式减2式,得到
(n-1)n(n+1)/3
会数列求和吗?

把100代入上式

1x2+2x3+3x4+4x5+5x6+...+99x100=99*100*101/3= 333300
第3个回答  2020-03-17
它的结果是偶数,等于333300
第4个回答  2020-12-02

为了作业方便就放上图片档了,另解的公式
同学可以自行将原公式结合运用因式分解即可求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