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般若波罗蜜一般指“般若波罗蜜多”(Prajna paramita),

“般若”指的是“智慧”,“波罗”指“彼岸”,“蜜”指“到”,“多”是语尾的拖音,译“了”(有时“多”也可省略),译成汉文合起来是“到彼岸了”。

所以原词指的是“智慧到彼岸了“。般若波罗蜜多,智慧至彼岸。

1、般若(音波野) 

般若是印度语,即是梵语的音译,意思是大智慧,或者是妙智慧,而佛经所讲的智慧并不是说文化知识,科学理论之类的智慧,仍是指心说法,经中所说的,都是使人认识心,理解心,练心,明心的正法,所以说字字不离心,离心,都没有经书,佛离心没有法可说,佛的千经万卷,通称为心法。

学佛的目的是明心,因为人有心才能学佛,没有心用甚麼学佛?所以心为万法源,心经就是为心源而说,所以叫心经,心经的智慧,为大智慧,妙智慧,智慧功能来源於心,心为智慧体,心为智慧根,简称慧根。

用智慧破愚迷叫法,智即是理,慧即是光,心叫妙明紫金光,亦叫妙明心,因此,心生之慧叫慧光,也叫智慧灯。六祖云:「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波万年愚。」心有欲叫迷,解迷生智慧叫觉悟,迷既然解了,法也没用了,这叫做物空心空法亦空,了无一物。

2、波罗密 

汉语叫做“到彼岸”。

甚麼叫做此岸,甚麼叫做彼岸呢?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苦多乐少,所以又叫做苦海,有些是人为的灾难,有些是自然的灾害,有可以避免的,有不可抗拒的,如水火刀兵,旱涝饥谨,生老病死离别苦,贪求之心不得等等,人若脱离苦海,登上佛所说的无上正等正觉的境界。

为到彼岸,一个学佛者,思想境界达到如如不动,不被一切所迷,不被万境所转,心若真空,为到彼岸。遇事著急上火,生气发愁,悲伤恐惧等等,是此岸,坦然无事,心平气和,常乐常净,是非无动於心,是彼岸。

实际上,幸福和痛苦,好与坏等,全在一人之心,佛说万法,不过是为人明心而说,法是船,觉是岸,心达明,觉至圆,也无此岸,也无彼岸。

3、多 

汉语叫做“定”。

定,心稳如泰山,如如不动为定,非指身体的姿势或身体动与不动而言,万境攻心心不动为定,心不被是非,混乱,烦恼,忧愁,悲伤,恐惧,生死所转为定。

定乃心之用,无心何言定?定,心之假名,心达真空,无定无静,定静无非明心之法语,人的一生幸福,贫困,本属虚幻,百年之后不过是一把骨灰,完结了人的一生,留下来的,只是幻影虚名.

世人把人生看得真实不虚之事,所以心迷在形形色色的事物之中,不能自拔,作为一个人来讲,社会,工作,家庭,是非,繁多复杂,万事纷纭,事过心清,心不被一切所迷为定。

扩展资料

“般若波罗蜜多”六波罗波密之一。

亦修唯识行,于修习位所修的十种胜行之一。

般若有三种:一生空无分别慧,就是了达人空,而不起人我见的智慧。

二法空无分别慧,就是了达法空,而不起法我见的智慧。

三俱空无分别慧,就是了达人、法俱空,而不起人、法二种我见的智慧。

六波罗密华译六度,即檀那(布施)、尸罗(持戒)、羼提(忍辱)、毗离耶(精进)、禅那(禅定)、般若(智慧)。

六波罗密华译六度分别是:

1、檀波那罗密

2、尸罗波罗密

3、羼提波罗密

4、毗梨耶波罗密

5、禅那波罗密

6、般若波罗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六波罗密   

百度百科-—般若波罗蜜(佛教用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2
作为佛教名词的波罗蜜

完整的发音音节是波罗蜜多(paramita),梵音“波罗”汉译“彼 岸”,“蜜”译“到”,“多”是语尾的拖音,译“了”。译成汉文合起来是“到彼岸了”。在汉语使用中,也常省掉尾音,就成了波罗蜜。

“波罗蜜多”是有很多的意思, 即是度到彼岸的修行方法有很多, 在小乘佛教有十个波罗蜜; 在大乘佛教比较常说的是为六波罗蜜。

六波罗蜜亦称为六度, 这种翻译,意含六种度我们到彼岸的方法、道路的意思。它们是布施波罗蜜度悭 贪, 持戒波罗蜜度毁犯,忍辱波罗蜜度嗔恚, 精进波罗蜜度懈怠, 禅定波罗蜜度散乱, 智慧波罗蜜 度愚痴。

4)般若

普通话念(bo rou),广州话念“波野”。这是梵文panna的音译。可以译为“甚妙的智慧”。 (如果译为智慧,往往就把它与我们自己所体会的智慧混淆起来了。世智辩聪对于学佛说起来,不是好事,是坏事。佛法把聋子、瞎子、哑巴、精神病,加上世智辩聪列入难于学佛之列。)佛法把智慧分为:世间智慧、出世间智慧,后者才是般若之智。

佛法又将出世间智慧分为闻、思、修三慧。

闻慧是从听闻佛法得来;

思慧是闻解后,再于自己心中详审观察, 如是深一层认识;
修慧是思后更依方法去修禅观,于定慧双运中仔细观察宇宙人生真理。
中国佛教把 闻、 思、 修 三 慧,安在般若上来说,就有: 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
般若波罗蜜,就是以智慧到彼岸。
5)般若心经
要尝一点般若佛法的滋味,推荐读心经。这是中国流传最广的经典之一。很多人能终生持诵。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 陀从开悟成道,到入灭, 说法49年,全部的经论被后人分门别类编辑成《大藏经》。在《大藏经》中的般若部有六百卷的《大般若经》, 总共有640万字。而 268字的《心 经》, 就包含了整部 《大般若经》的精华心要; 所以有群经心藏的意思。

读《心经》有大概两种读法。

一种就是文字解读,因为它是由 佛 教 重 要 的 般 若 名 词 撰 写 而 成, 如果顺藤摸瓜深究义理,广 释 《心 经》, 就串出整部640万字的《大 般 若 经》 了。

另一种,就是不用脑去想,思考其中理论。只是用“心”去读。就是把它背下来,常念。这是我们中国所说的读书百遍,自解其义的做法。在佛教来说,叫熏习。象常点香,身上就有香味了。总有一天,心开慧解,“开窍了”。

这部经有多个翻译版本,其中以鸠摩罗什和唐玄装的版本最风行。其中差异只是一句,一个是“远离颠倒梦想”,一个是“远离一切颠倒梦想”。

历史上的唐僧取经,的确是一路背着这部经做护身符的。当然不是西游记里的《多心经》,是《般若波罗蜜多 心经》。所以从灵异的角度,也颇多人信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22
般若波罗蜜多六字,包括两个佛学术语,即“般若”和“波罗蜜多”,兹先解释般若:
般若,本是梵文Prajna的音译,梵文即印度文,因印度人自称是“梵文”的苗裔,所以他们的文字称梵文,语言称梵语。般若二字,若以中国文字来翻译,勉强可译为“智慧”。但经文中何不直译为智慧,而仍保留梵音称为般若呢?因为智慧二字,只诠解出般若一部分意义,而不能代表般若全部深远妙胜的意义。
原来“般若”所表达的,是正智,是真智妙慧;而智慧所表达的,是聪明,是“世智辩聪”,世智辩聪有邪有正,不能与真智妙慧的般若相比,所以根据翻译中“尊重不翻”的规则,保留般若的原音。
波罗蜜多,也是梵文音译,波罗的意义译华文为“彼岸”,蜜译华文为“到”,多字是语尾拖音,如我国文字的“矣”或“了”等虚字,波罗蜜多四字合起来说,就是“到彼岸矣!”,或“到彼岸了”的意思。
到彼岸,是一种比喻,有如渡河者须乘舟筏,才能由此岸到彼岸。而学道者须乘般若正智的船,渡到彼岸去。这是说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迷妄执著,受诸苦恼,如果信仰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教法,乘著般若正智妙慧的船,渡过生死烦恼的中流,就可到达寂静妙乐的彼岸。
第3个回答  2013-09-22
般若智慧也,波罗蜜多达彼岸也.言智慧达彼岸.
第4个回答  2020-02-1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