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言文中孩子被称为什么?有那些?分别是几岁?

如题所述

儿童称谓

1、童孺:儿童。

2、垂髫[tiao]: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

3、龆[tiao]:儿童换牙。龆年:童年。

4、髫[tiáo]年:童年。

5、髫[tiáo]龄:童年。

6、束发:是指青少年。

7、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8、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

9、孺子:儿童。也用作老人对年轻后生的称呼。

扩展资料

1、伞寿,指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2、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3、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4、期颐,指百岁高寿。据朱熹讲,期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

5、下寿,指60岁以上。中寿,指80岁以上。上寿,指百岁。

6、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18
婴儿:人初生。《老子》:“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苏轼《虔州崇庆禅院新经藏记》:“婴儿生而导之言,稍长而教之书。”
襁褓:泛指一岁以下。宋·黄庭坚《寄耿令几父过新堂邑作》诗:“白头晏起饭,襁褓语呕哑。”
孩提:两至三岁。孩提是指二三岁之间,还在襁褓里的幼儿。也写成“孩抱”。《孟子·尽心上》中有“孩提之童”。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男孩八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代称儿童时代。晋· 陶潜《荣木》:“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髻之年:指儿童。垂髫一般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口:十岁以下。黄口是指十岁以下。《淮南子·汜论训》中有“古之伐国,不杀黄口”。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女孩到了十二岁要带钗,故以此代称。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也可泛指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杜甫《赠别》诗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舞勺之年:十三岁至十五岁。《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礼记》中的“勺”,一种乐舞,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年者学习勺舞。
束发:专指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大戴礼记》中有“束发而就大学”。
志学:也专指十五岁。出自《论语·为政》中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所有后来人们称十五岁为“志学之年”,后面就依此为:”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耳顺之年”、“不逾之年”。
舞象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
及笄:专指女子十五岁。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夹住,表示已经成年。《礼记》中有“(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古代中国女子用以装饰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曾在河姆渡遗址出土。在古代,中国女子十五岁也称“笄年”,特指女子十五岁可以盘发插笄的年龄,即视作成年。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男子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牡丹亭》中有“忽有一生,年可弱冠,风姿俊妍”。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以春风桃李喻青春风华。明代徐渭《又启严公》:“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第2个回答  2013-09-20
孩提是指二三岁之间,还在襁褓里的幼儿。也写成“孩抱”。《孟子·尽心上》中有“孩提之童”。
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口是指十岁以下。《淮南子·汜论训》中有“古之伐国,不杀黄口”。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陶渊明《荣木诗亭》“总角闻道,百首无戍”。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杜甫《赠别》诗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大戴礼记》中有“束发而就大学”。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夹住,表示已经成年。《礼记》中有“(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牡丹亭》中有“忽有一生,年可弱冠,风姿俊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