辈分是怎么算的?

辈分是怎么算的?怎么排行的?

辈分的排列常常体现在人名中,使用辈分用字不仅便于在同族中排行辈,认辈分,也便于修宗谱。一般而言,以字定辈分者,都将这些辈分字置于姓之后,如张学良、张学思、张学铭。上至皇族,下至百姓都有辈分。

但是,普通老百姓的辈分不是特别讲究,如小说《白鹿原》中白嘉轩的儿子白孝文、白孝武兄弟,这个“孝”字是取忠孝之类的用字,没有特别严格的辈分用字沿革。再如,我们的父辈名中,辈分用字一般取寓意较好的字来使用。

在这种宗族观念下,一般排辈分主要体现在男丁中,女子不入宗谱,故不采纳。现今,许多家庭中的姐妹看似有使用辈分字的,但一般只是任选一个相同的字用在姊妹中,以表示姐妹关系,并无序辈之意。行辈字是宗族内部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并不是父母或本人可以随便选用的。

宗谱的行辈字派用以加强宗法制度,所以其用字也充分反映了这一目的,主要有三类,一类是美德或吉祥的字,如:德、仁、明、孝、福、禄、吉、祥、贤等。

第二类是希望宗族延续和昌盛的字,如:永、传、昌、盛、兴、延、继、承等;第三类是怀念先祖和歌颂皇天恩德的字,如:泽、祖、显、荣、恩、锡、启、先等。

家谱的行辈字派是家谱中尤其重要的内容,一般由家庭中的某一位名人制订,编成几句吉祥话,有的文人甚至将其写成诗,比如浙江《唐氏宗谱》的行辈字派是“福禄永昌隆,和良端世美,才智瑞宁聪”;湖北《汪氏宗谱》的行辈字派是“正大光明,成先于后,世泽延长,齐家有猷。

背景

儒家文化对论资排辈的强调,源于农业社会独特的社会结构,中国人的这种特点与儒家文化几千年来的影响有关。孔子本人就是一个非常注重“礼”的人,而礼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形式。在孔子认可的礼中,大多都是在强调身份的重要性。

《论语乡党》整篇都在讲礼,包括士人在各种场合、面对各种人的时候应当遵循何种规矩。孔子讲的礼有两个维度的内核,一个是以亲疏作为判定依据的“孝”,一个是以尊卑作为判定依据的“忠”。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论语为政》)。

孝的第一要义是要听话,而且要和颜悦色(色难),这才算礼数周到。对于君主,要“事君尽礼”(《论语八佾》),才能算忠。有了这两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不再是平等的了,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一种论资排辈的表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15
辈分,指在家族、亲友的长幼先后中所居的地位。主要有高祖辈、曾祖辈、祖辈、父母辈、平辈、矮辈之分。亦作“ 辈份 ”,指家族、亲友之间的世系次第。
辈分的排列常常体现在人名中,使用辈分用字不仅便于在同族中排行辈,认辈分,也便于修宗谱。一般而言,以字定辈分者,都将这些辈分字置于姓之后,如张学良、张学思、张学铭。上至皇族,下至百姓都有辈分。但是,普通老百姓的辈分不是特别讲究,如小说《白鹿原》中白嘉轩的儿子白孝文、白孝武兄弟,这个“孝”字是取忠孝之类的用字,没有特别严格的辈分用字沿革。再如,我们的父辈名中,辈分用字一般取寓意较好的字来使用。在这种宗族观念下,一般排辈分主要体现在男丁中,女子不入宗谱,故不采纳。现今,许多家庭中的姐妹看似有使用辈分字的,但一般只是任选一个相同的字用在姊妹中,以表示姐妹关系,并无序辈之意。行辈字是宗族内部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并不是父母或本人可以随便选用的。
第2个回答  2018-01-12
辈分:是指在家族、亲友的长幼先后中所居的地位。
父系
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高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祖父的哥哥:伯祖父(伯公)
祖父的嫂嫂:伯祖母(姆婆)
祖父的弟弟:叔祖父(叔公)
祖父的弟妇:叔祖母(婶婆)
祖父的妹夫:姑祖父(姑公)
祖父的姐妹:姑祖母(姑婆)
祖母的兄弟:舅祖父(舅公)
祖母的姐妹:姨祖母(姨婆)
祖母的嫂嫂、弟妇:舅祖母(妗婆)
祖母的姐夫、妹夫:姨祖父(姨公)
母系
高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高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旁系血亲
父系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父、伯伯、大爷
伯母:伯父的妻子,也称大妈、大娘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父、叔叔
婶:叔叔的妻子,也称叔母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姑妈
姑父: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母:舅舅的妻子也称舅妈、妗母、妗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姨母
姨父:阿姨的丈夫
晚辈
侄儿:兄弟的儿子
侄女:兄弟的女儿
外甥:男性称姊妹的儿子
外甥女:男性称姊妹的女儿
姨甥:女性称姊妹的儿子
姻亲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妻:或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岳父:丈人,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岳母:丈母娘,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嫂: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大姨子:对妻子姐姐的称呼
小姨子:对妻子妹妹的称呼
第3个回答  2013-09-21
家谱上的字是个轮回。有家谱的人都知道。以张姓为例,我知道有一族张姓的中间字为“大清万事兴”五个字。是由一个老祖宗传下来的。(我想但是这个老祖宗应该也是在清朝的时候才确定的这五个字。)辈分为“大”字的,下一辈就是“清”。而“兴”字辈的下一辈就是“大”,依次循环。说你辈分大的,估计你们一直都在一个区域呢居住,彼此虽说不认识,但是大致都了解。如果一个老祖宗开枝散叶后,子孙分布各地。若干年后,子孙再见面,虽然还是按照家谱排序,但是也没法分清哪个人的备份大了。也许有的人20岁就有了下一代,而有的人40岁才有下一代,这样就相差了一辈人。而按家谱排的辈分,是循环的。就造成了可能都是“大”字辈的人,却隔了一个循环。不知道这么说你明白了没有。如果想确切知道自己是哪一辈的。只能查家谱,嫡系都有记载,例如第多少多少代等等,单靠名字中间的字是不准确的
第4个回答  2013-09-21
都是各家族自己规定的,没有限定,每个家族都会用一首诗或一句话,每一辈用一个字,一般用在名字的第二个字,以次来区分辈分,并记录在族谱里,还有分可以用偏旁来表示,《红楼梦》中贾琏就是“玉”字辈的另外像少林武当什么的 他们的辈分都是经书里按字算的 。。。至于谷饶的,需要查自己本族的族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