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经典药方书中有的药方没有煎药方法怎么用?

如题所述

倪海厦老师在讲《伤寒论》的桂枝汤时专门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我们用汤剂,有时会取中药的“气”,有时会取中药的“质”,什么意思?我们从阴阳的角度来理解就比较容易了。中药有四气和五味这些属性,倪师所说的“气”指的就是中药的寒热温凉这四气,气属阳,主升主动;倪师所说的“质”就是指的中药的酸苦甘辛咸这五味,味属阴,主降主静。

搞清楚“气”“质”“味”这些概念之后,我们就理解了倪师的意思。那么,什么情况下我们要取药物的“气”呢?答案是治疗外感类疾病的时候,因为这一类疾病的病位在表,需要用药物“升”、“动”这些属阳的性来治疗,因此,需要用中药的“气”,因为“气”的性也属阳,主升主动,可以引导人体的气血趋向于体表;治疗内伤杂病或各种慢性病的时候,需要用中药的“质”,也就是“味”来治疗,因为这一类疾病的病位一般在人体的里面,相对于“表”而言,“里”属阴,而中药的“质”属阴,主降主静,可以引导人体的气血趋向于里。

道理都清楚了,那么,最后一个问题,如何取中药的“气”和“质”?煎药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倪师介绍说,要取中药的“气”,方法就是用大火快煎,一般10—15分钟即可,避免久煎,这样,我们就可能把中药的“气”最大可能地保留了下来,而如果要取中药的“质”,也就是“味”的时候,就需要久煎了,一般可以煎30-60分钟,有些滋补的中药,甚至可以煎1-2小时都没问题,比如现在流行的膏方,其清膏的部分都需要煎煮2-4小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05
没有附煎药方法的药方,就按照常规的煎药方法煎就可以了。先用水浸泡3小时左右,然后药水再依据不同的药物,熬20-40分钟,有需要先煎和后下及另包的也要特别注意到,最好还是咨询中医大夫。
第2个回答  2022-12-04
一般中草药煎煮需要浸泡,夏季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冬季一般需要浸泡60分钟左右,浸泡需要用冷水,不能用热水。另外也不需要清稀中药。浸泡后再煎煮,一般中药需要煎煮20-30分钟。如果是解表药或者清热解毒的药物,一般煎煮15分钟。

如果是补益类的药物煎煮的时间可以长一些。煎煮后把药水倒出,加温开水煎煮第二次。第二次的煎煮时间需要短一些,将两次的药水混合。另外还需要注意特殊煎法的中草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