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这个姓氏是怎么由来的?

我姓“潘”,但是我想知道“潘”这个姓氏是怎么由来的?

中国人初次见面时会询问:“您贵姓?”得知彼此同姓后往往顿生亲近:“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17年来,中国科学院有一位学者从遗传学的角度对中国人的姓氏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通过对姓氏的研究可以揭示人类基因的奥秘,特别是男性Y染色体的奥秘;并且,同姓者未必“五百年前是一家”。

   “姓氏基因” 帮中国人寻根问祖

   2000年,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群体遗传学家袁义达将宋、元、明、当代四个时期的100个常见姓氏的人口分布曲线绘出后兴奋不已。“这四条几乎重合的曲线说明,一千年来中国人的姓氏传递是连续和稳定的。”这是袁先生的成果,同时也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中国姓氏有史可查且可靠的记载,主要为秦汉以后的文献。五千年来,自伏羲氏时代开始,中国人的姓氏基本上都是依父系传递,姓氏的传递方式与人类男性Y染色体的遗传方式一样,都是以父传子的方式垂直传递。因此,群体遗传学家假定,姓氏为一种遗传性状,对应男性Y染色体上的一个等位基因,这就是“姓氏基因”。 目前汉族使用的姓氏大约3500个,也就是说中国人Y染色体上的“姓氏基因”有3500多种等位基因。

   “Y染色体是人类遗传过程中最稳定传递的染色体,而目前我们对它所知甚少。由于姓氏与Y染色体传递模式惊人相似,姓氏文化记录了中国人五千年父系社会的进化史,也记录了Y染色体近五千年的进化史。”袁义达说。尽管中国人也存在改姓的现象,但是这在整个中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很大一部分在第二代时又恢复原来的姓氏。在多数情况下,改姓往往选择已有的大姓,因此改姓不会严重影响群体内姓氏的分布。

   群体遗传学者整理出中国各地汉族人口的ABO血型分布情况,然后进行亲缘关系比较;再整理各地姓氏分布情况,进行亲缘关系排列。结果发现,前后二者是一致的。仅一百年历史的现代遗传学基因理论与中国文化的某种契合让袁义达先生颇为惊叹。

   “因为人的生命长度有限,通过血型只能进行近一百年的群体遗传学研究。而姓氏可上溯至几千年前,这就极大地拓展了群体遗传学的研究空间。”袁义达举了一个例子,从某古墓地挖掘出了男性尸骨,死者的姓氏得到确认,若有与之同姓的当代人想知道自己是否是死者的后代,可以把从尸骨中提取的Y染色体基因与当代人的相对照,如果一致就可断定死者是祖先。“‘姓氏基因’可以帮助中国人寻根问祖。”袁先生说。“两个同姓的人,如果检测其Y染色体基因不一致,则说明其祖先不同,必然有一个是改了姓的。”

   “有多少个姓氏,就可以断定至少有多少位祖先。”袁义达1997年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收录了中国古今姓氏11969个。前不久他接到香港佛陀协会的电话,该协会建立了“姓氏祠堂”,已经做好了11969个祖宗牌位等待全世界的华人来祭拜。袁义达说:“中国人五千年来的姓氏总数肯定远远不止这个数。我们还在继续收集和整理,目前收录到的姓氏已经超过了22000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7
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代。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毕公高在西周初年被封在毕,建立毕国。毕公高封其子季孙于潘,附庸于毕国。其地在今陕西省北部,子孙以封邑命氏。或言潘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的潘国人就有用国名作为姓氏的,从此改姓为潘
第2个回答  2019-11-30

水水猫和木木熊一起向犀牛先生学习关于姓氏的知识。他们不仅学到了姓氏的起源,还认识了许多历史人物。

第3个回答  2013-09-15
潘金莲发明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