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拿法??及写楷体字的运笔方法??

毛笔的正确拿法??及写楷体字的运笔方法??

毛笔的笔毫部分只有笔尖是有弹性的,上方的笔腰则支撑着它的弹性,不论把笔锋如何打开、铺展、拧转,不论处于什么方向,或写了多么粗的笔画,它还是可以弹起来,回到最初的状态。就像一把雨伞,可以打开,也可以收起。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芭蕾舞者 的脚尖,能立起来,也能放下去,持续在变换,也一直保持在平衡中,就像我们的笔尖在持续的书写中不会变形、分叉,失去它最基本的形态。

想想看,如果在书写的时候,要不停地回去蘸墨,或者去墨碟里调整笔锋,那么书写就谈不上连贯性了。过去那么多的公文、经书和著作都要依靠书写留存和传播,如果不能连续快速书写,显然是不适用的。

书写好的人的毛笔显得很好用,很灵活,很顺畅,蘸一次墨可以写一行字,而不用不停地蘸墨。

笔的好用与否总是相对的,重要的是,每每一笔写(按)下去,手还能将它提起来。因为有这个提起来的动作,就不会有过多的墨留在纸上,也可以让毛笔“弹”回原本的圆锥状,连续书写。

笔毫是圆锥状的,意味着它可以有无数个 面,每一个面都可以用于书写,也都可以回到最初的形态,因此古人有 “八面出锋”的说法,八是个概数,意思就是每一面都是这样。会写字的人会根据笔画的方向,以及上一笔的落点,用笔毫的各个角度来书写,书写的效率因此而提高,每一笔的起落之间也有映带牵连的气象。

正确的书写方式叫作“正锋”,它也可以表示一种线条的质量状态,其中包含了两种可能的形式,一种叫中锋,一种叫侧锋。

“中锋”是正锋的基础,就如蔡邕的描述, “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意思便是书写的时候,要让笔尖尽量垂直向下,笔毫的中心始终行进在线条的正中间,压力会聚焦在笔画中心,由此向四周延展。所以,中锋线条的主要特征就是均匀和对称,有厚实的体积 感。秦代的篆书,比如《峄山刻石》中, 看到典型的中锋用笔,其中线条圆实、有厚度,是一种粗细一致的圆笔线条,所以人们也称之为 “圆笔中锋”。

峄山刻石

看唐代的楷书,会看到颜真卿的书写方法较魏晋时代有所变化,宇迹显得厚重敦实,那便是因为他继承家学,更强调字里的中锋用笔,由此而来的点面厚度便呈现出了这种感觉。

颜勤礼碑

也可以这样理解中锋:毛笔无论如何动作,都能平衡笔锋,控制住它的中心,就好像射中靶心一般,即所谓 “中”锋。清末之后,很多书家把中锋变成了一种绝对的法则,会比较强调 “笔笔中锋”。过于绝对的执着可能是有问题的,但在用笔上,中锋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正锋的第二种可能的形武是“侧锋”。中锋的运笔方式是 “锋行画中”,侧锋便是 “锋行画侧”笔尖可以偏移方向,不是一直处于笔画中心,但在质量的挪移中,在动态之中,那个重心始终还是平衡稳定的,这是一种有点微妙的感觉。所以,侧锋不是一种笔锋彻底偏向一侧的状态,那样便是病笔了。

相比起来,它的实现比中锋难度更大一些,后者是一个相对不变的过程,而侧锋则需要保持动势里的平衡。可以想象一下,就像一个舞蹈演员,如果说中锋是保持中正直立的状态,那么侧锋便是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左右前后地做各种动作,但重心始终在中心上,不至于因失去平衡而偏倒,依然保有一种稳定厚实的质感。

侧锋行笔,因为笔尖角度发生了变化,所以呈现出了笔墨轮廓不对称的方笔形态,在篆书之后发展出的隶书中,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用笔。隶书是一种很典型的用侧锋来塑造线条的书体,《张迁碑》《礼器碑》,还有一些汉简,都大量呈现了潇洒而富于表现力的中侧锋转换的技巧。

张迁碑

虽然圆笔和方笔的产生没有绝对的先后, 但在学习方笔之前,打好圆笔的基础非常重要,因为方笔是在圆笔基础上的一种衍生。

有人会把中锋理解为 “写得粗”,但其实这不是粗细的问题,而是一种质地的需求。我们会用 “圆、通、厚”来形容好的线条,这样的状态来自笔锋的垂直用力,如果没有功夫,再粗的线条也是扁平的,手里功夫在,即便线条细如发丝,也是浑圆有厚度的,有筋骨在里头。另外,如果在书写过程中笔画失去了平衡和质量,出现失控,就是一种病笔了。

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练习篆书和隶书来奠定最初的线条基础。以篆书练习圆笔,以隶书练习方笔,它们的风格朴拙高古,在审美上有高度,但在找术上又相对简单。篆隶就好像练武术时候的桩功和马步,基本功扎实了,再学后面的书体,相对来说会容易一些,而且之后的楷、行、草等不同书体中蕴含的各种各样的可能,也都产生于方圆相加的笔法变化之中。

方笔有棱角,见精神,显得硬朗,圆笔则显得厚而圆,有一种敦实的质感。

虽然中锋、侧锋各有共名,但其实是对立统一的两面,就像手心和手背是一体的一样。书写是个变化丰富又归于平衡的过程,经过了拆分难度的练习阶段,写到后来,每一笔都是又方又圆的,线条在运动中,会始终处于中侧锋的复合变化中,从王义之、王献之的字到唐代的楷书、行草,无一不是如此。

所以古人说,好的字方圆兼备,有一种中和的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4
毛笔的正确拿法—— 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五指执笔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笔杆(适当高度),保证笔杆不脱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笔的外侧,既加强食指捏笔的力量,又发挥把笔往里钩的作用;无名指的甲肉之际抵在笔杆内侧,起着把笔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无名指的指肚下部,辅助无名指把笔往外推。握笔时要如古人所说:“令掌虚如握卵”,这样便于运笔。学书要经常练习握笔、钩回、推出和旋转笔杆(加上腕的作用)练习画直线和弧线。执笔的高低和是否悬腕、悬肘,由所书字的大小来决定,小字低执,枕腕;大字高执,悬腕;再大则需悬肘。 运笔方法—— 1、“指运法”:即用手指的力度来运笔。就是手腕扣在桌上,手指运笔,活动范围小,适合写小字. 其基本要点是 ①手指实:即手指要实在地压在笔管上,让笔很稳地停在手指间;②手心虚:即手掌放松自然,不要握紧,掌心留出一定空间,目的的能够自由运笔。③手背圆:即在执笔时,手掌背呈自然圆弧,这样写出的字就会很自然。④手掌竖:即手掌垂直于纸面,能使手把笔拿直。指运法这个持法的做法是将左手垫于右手腕之下,亦可放一方形物于右手腕之下代替,这样做的目的是将右手腕部固定,只让手掌手指动。因此只能书写细短的笔画,适合用于小字。但是书写草书的小字时,不能用这种方式。因为草书章法讲究灵活,而用此法书写会缺乏一股流动之气,无法表现其气概。总之,指运法书写时最稳且牢固,初学者当多加练习。 2、“腕运法”:即用手腕的力度和变动来运笔。一般有三个要点①枕腕:就的前面所说的指运法;②提腕:把手肘枕于桌上写字,范围变大,宜写中字。这是腕运法中的灵魂,可以说腕运发与提腕法是一回事;③悬腕:将整个手臂提起,手肘不要高于肩膀,用手掌及肩膀的力度运笔,活动范围大,适宜写大字。虽然腕运法活动范围变大,但还有一定的局限。 3、“肘运法”:即用手肘乃至整个手臂的力度和变动来运笔。与腕运法中的悬腕是相对应的。肘运法是连肘部一起悬空,以肘部来运笔。此法是以肩膀为中心,腕肘均不放于案上,所以最为灵活,活动范围最大,挥洒自如,易于表现笔力。适用于大楷、行草等书体。总之,肘运法是运笔的极致用法,如欲尽善尽美,此法非练出功夫不可,不然大字无法逞其雄势,行草不得其纵逸。三、运笔特色落笔时如何做各种笔画,表现各异书风,其间变化多端,还有像落笔与起笔之方式,行笔之轻重缓急,笔画或字之间的连与断,以及转折之方式,笔锋之运用等,皆需注意。但多虽多,还是有一定的法度可寻,我大提谈谈我自己的见解。 1、 提笔与收笔。起笔,求其方圆分明,完美洁净。包世臣称:“起笔处:顺入者无缺峰,逆入者无涨墨。”(通俗是说就是顺笔画写时要把毛笔头整理理顺,逆笔画落笔时掌握各处墨的均匀。)缺峰则形状完美,无涨墨则笔画洁净,起笔时顺入成方,逆入成圆。收笔时则需顿或折笔锋而成方,回锋而成圆。这些都是起步的最基本的要点。 2、 提笔与顿笔。当你在写作时,一个字完成的过程是由提笔与顿笔交互而形成的,“顿”是将笔下压,屈笔锋而将力道使于纸上。“提”则是将笔提起或半提起以继续行笔。大体上,顿笔后需提笔才能行笔,而提笔后又需顿笔,使笔画成形,或接连着下一笔的笔画,终使字成形。如“人民日报”四字的横写与竖写就有跟大的讲究。所以才说书法写作是提与顿的交替过程。其中又包括更细的变化,例如提有全提、半提之分,顿也有重顿轻重之分。这就需要自己去体会了。 3、 转笔与折笔除了上述之提与顿外,转笔与折笔也需要重视。“转”是圆润笔画的方法, “折”则是画方的方法。张廷相曾道:“真书以点画成形,以转折见性”。其实,细对比字帖就会发现:折亦可称为翻转,表现的方法有此一句“曳而加于上”,意思是行笔中停笔不动,变换笔锋之方向略成右斜下。使外角成方,得其笔意。至于转法亦称绞转,行笔中“动而转于下”,意近同于上,只是转锋时不停,顺势回转向下,形亦同于ㄟ,但画外角成圆,转动幅度较为大。蒋梦麟曾以图形说明,并附诗云:“翻转突折成直角,绞转毫滚心如旋。” 4、 方笔与圆笔这部分较为复杂,讲求整体的效果。依前面所提过的起、收,提、顿、转、折,在书写时,放慢些许速度,使运笔较更稳定,以合宜的技巧,在起止及转弯处,笔画中等,将之突显曲度,使整体架构看起来圆润,且萧散超逸。而方笔则是在上述各要点中,突显笔画的骨气,让整体架构明瞭,直方而不失轻巧,凝整沈着,苍劲挺拔。张隆延道:“方笔平直而精严,圆笔委曲而奇诡。”极为称道。 5、 藏锋与露锋谈到笔锋,可延伸出侧锋、正锋、搭锋、折锋、回锋诸法,对于笔锋的用法,重要可知。若书法笔中锋无变化,那即是死法。又以藏锋与露锋最重要。藏锋即是将笔锋藏于笔画中,不露痕迹;露锋就是笔锋自然露外。徐浩云:“用笔之势,特需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此句话非常好。笔锋不藏,则缺乏含蓄之深韵,也不可偏重一方,则不得中道即为病。两者得相配合,藏锋包其气概,露锋纵其精神,使字气势挺拔,气韵天成,即得其道。源自网址: http://www.oklink.net/online/tougao/194054/352690.htm
第2个回答  2013-09-14
初学者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将食指与中指并紧,用两指的末节端,食指在右面,中指在前面勾住笔杆,大姆指在左面用指尖在食丶中指的中间顶住笔杆,无名指紧靠中指,用指甲的中部抵住笔杆,小指紧靠无名指,手心要空,写毛笔字时才能灵活。笔杆应拿得正直,不应歪斜,否则字就写不端正。笔杆应捏得不紧也不松,太紧了,手容易发抖,太松了,笔杆容易动摇,字就写不端正。 写楷体要掌握几个基本笔划:横.竖.撇.点.折等运笔方法。写字的时候身体要坐得端正,两肩部应齐平,两脚自然地平放地上。胸部要挺,背部要直,头部要正。胸部不可紧靠桌边。左手应张开平放在桌上按住纸边,避免纸张的移动。每一笔的起始要回一下笔锋,行笔不要停滞,收笔划时要略提笔锋。运笔时宜一气呵成,意随笔走,才能力达纸背。以上所言,请你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