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五大坛,到底是指哪五大坛呢?

如题所述

北京的“五大坛”,就是指皇帝祭祀天、地、日、月、山川太岁的坛。“坛”,就是指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型建筑。清代分布于北京城内外的坛有圜丘坛(天坛)、方泽坛(地坛)、朝日坛(日坛)、夕月坛(月坛)、祈谷坛(天坛祈年殿)、社稷坛、先农坛、天神坛、地祗坛、太岁坛、先蚕坛等。其中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分别位于都城的南、北、东、西四郊。

天坛和地坛最初是在一起的,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仿造南京建制修建了天地坛,合祭皇天后土。到了嘉奖年间,嘉奖皇帝听信了大臣的建议,认为天地要分开祭祀,这才将天坛和地坛给分开了。于是决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门外另建方泽坛祭地。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坛,方泽改名地坛。嘉靖之前的历朝历代,一般都秉承着天地不分家的祭祀方案,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阴阳共体,乾坤同处,天地也是如此,但是嘉靖朝之后,这个惯例被打破,主要是因为“形”不同所致。

日坛又称朝日坛。在朝阳区朝阳门外东南。围以红墙,西向,嘉靖九年建。台制一成,春分之日祭大明之神(即太阳)。月坛又称夕月坛,在北京城西郊,阜成门外,即当都城酉位。北京月坛是目前全国仅存的月坛,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清代重修,是北京九坛八庙之一,祭祀月亮一般都是秋天。先农坛,创建于永乐十八年,也就是1420年。先农,远古称帝社、王社,至汉时始称先农,到了唐朝才逐渐统一为“先农”,而且成为一种礼制,每年开春,皇帝亲领文武百官行藉田礼于先农坛。

北京城长期作为封建王朝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礼乐中心,各种配套的建筑都比较齐全,而且每年都要进行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但是这些祭祀活动并没有惠及到人民,反而加剧了人民的负担,看似一种“礼教”,实际属于华而不实的举措,民国之后,就将其逐步废弃了,只是现在为了认识传统文化和旅游收入,又将其从新重视起来而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8
1.先农坛。用于祭祀先农神,用来祈求五谷丰登。
2.天坛。用于祭祀上天。由皇帝,也就是“天子”主持,该祭祀祈求国泰民安。
3.日坛。主要用于朝拜太阳神。该祭祀用于春分。
4.月坛。该祭祀用于祭拜月神。该祭祀用于秋分。
5.地坛.。该祭祀用于祭拜地神。该祭祀在夏至的时候举行。
第2个回答  2021-01-28
老北京的五大坛是指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均为明代所建。
第3个回答  2021-01-28
五坛是指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均为明代所建,清代沿用,是明、清两朝帝王们祭天、地、日、月、山川、太岁等神祇而特意建造的。
第4个回答  2021-01-28
第一个天坛,是用来祭祀皇天上帝的。第二个先农坛,用来祭祀先农神,希望风调雨顺。第三个日坛,用来朝拜太阳神。第四个地坛,用来用来祭祀皇地袛神。第五个月坛公园,用来祭祀星月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