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引言

作为一个差点统一了全世界的帝国,蒙古帝国实力自然不用小觑。但是,蒙古帝国在西征的过程中,军队总数的数量通常很少,在欧洲战场上从未超过十五万人,在最多的时候,也没有超过二十万,而单次作战的人数则更少。然而,他们基本上每次都能够战无不胜,打的欧洲人是闻风丧胆。那么,蒙古帝国在西征的过程中有何秘诀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

一、东西方军队作战方式的不同

西方人的思维,讲究的是严谨的态度、科学的分工、善于组织大的系统工程等,受这种思维的影响,在他们的作战方式上,也讲究的是严密的分工,在作战的过程中,他们会先将军队排成密集的方阵,而后再对敌军发起进攻,这些方阵是由步、骑、弓箭等诸兵种组合而成。

而东方的军队与西方军队则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在作战时,队形并没有那么完整,讲究的是部队作战的机动性和战术的灵活性,受“孙子兵法”的影响,东方军队的作战方式追求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就是所谓的“诡道”。在这种战术意识的支配下,军队的单位攻击力和防护力并不强,如果和罗马帝国或者马其顿帝国的密集方阵相遇,采用正面作战的方式的话,东方军队的胜算其实是不大的。

与东方军队不同的是,西方军队一开始就采用严密的队形,注重的是突出正面攻击力和防护力。以马其顿步兵方阵为例,这种步兵方阵通常由贵族和平民组成,然后排成20排以上,穿着厚厚的铠甲,手握长枪,越往后排,枪越长,架在前排步兵的肩膀上,在方阵的正面真真形成了“从枪如林”。

在方阵的后面,则通常是由奴隶跟随,一方面是做后勤和护理工作,另一方面是由标枪手不停地向对方投掷标枪。这个方阵的最大的优点就是冲击力强,正面作战能力强,这种战术的冲击力是东方军队所不能比的。但它的弱点也十分突出:队伍的转动是极为不便的,必须时刻保持队形的完整。

但遗憾的是,由于地理方面的原因,除了欧洲军队和中东地区的军队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外,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军队从来没有与万里之外的西方军队接触过。唯一可能的机会,因亚历山大攻克印度准备东进时病逝而丧失。否则,我们极有可能了解到在冷兵器时代,东西方军队的战斗力孰弱孰强。

二,蒙古人特有的战术

成吉思汗在统一了蒙古各部落之后,立即开始对中国北方的各王朝展开了大规模的攻击。一开始,蒙古军队完全依赖骑兵的机动性和攻击力,很少使用步兵。但在中原高大坚固的城墙面前,强大的骑兵是无能为力的。很快,蒙古人从中原的军队学到了步兵攻坚的本领,他们改变了以往单纯依赖骑兵的作战方式,并且学会使用汉族的攻城利器——火药和抛石机等。

在战术方面,蒙古人特别注重的是部队的机动性,主要是以远距离的包抄迂回、分进合击为主要的战术特征。所以,蒙古人的远距离机动性在历史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他们常常可以上百里地的大规模机动,使敌人很难预料到他们将要干什么,从哪儿发动攻击。

在与敌人作战时,蒙古人很少采用单纯的正面冲击。他们通常使用的方法是:先派出一小部分骑兵不停地骚扰敌军,等受到攻击后便后撤,坚决不与对方纠缠。这样几番下来,等到追击他们的敌军逐渐疲惫不堪时,这时埋伏在四周的蒙古骑兵精锐则在一阵密集的箭雨过后蜂拥而来,对着敌人发起攻击。这种战术,不管是在欧洲还是亚洲,蒙古人都用过,而且是屡试不爽。

众所周知,惯有骑士之风的欧洲骑兵通常崇尚的一对一战斗。而事实上,蒙古骑兵与欧洲骑兵相比,在一对一的战斗力方面,蒙古骑兵是无法战胜欧洲的重装甲骑兵的,欧洲重装甲骑兵的长矛和重剑的杀伤力远远大于蒙古骑兵手中的马刀和长矛的。但为何他们还是会输给蒙古骑兵呢?这是因为欧洲骑兵的战略战术远不如蒙古骑兵,我们上面说到,蒙古骑兵的机动性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他们可以把方圆百里的地方都作为他们的战场。但欧洲军队的战斗无论多大规模,都是在很小的战场内进行。

所以,当他们遇到机动性强,且善于通过迂回、包抄的蒙古军队时,他们的劣势就体现了出来,这是他们在与蒙古骑兵交手的过程中失败的主要原因。

蒙古军队在西征的过程中,当他们与敌军正面遭遇时,蒙古骑兵便能很好地贯彻上述战术原则。他们会迅速地排成五个左右的横队,前两个横队是重骑兵,其余的皆为轻骑兵,每个横队均为单列。而且各横队之间均有很宽的距离,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远远超过对手的宽大正面。

当双方军队相互靠近的时候,蒙古骑兵会突然从前排的重骑兵横队间的巨大空隙间冲击而出。对着欧洲军队投以长矛和毒箭。如此几番下来,目的达到后,轻骑兵会迅速后撤,回到原来的位置。而遭到攻击的西方军队由于紧密的队列,行动极为不便,他们很难利用自身优势对蒙古骑兵做出迅速的回击。

通常情况下,蒙古骑兵只要一两次这样的冲击就会使敌人军心动摇,从而打乱敌人的队形部署。一旦敌军的队形被打乱,这时蒙古骑兵会改变之前的队形排列,迅速变成包抄队形,对敌军进行近距离的砍杀,从而获得战争的胜利。

三、善于运用自身的优势

蒙古军队在西征的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不携带大量的辎重,只带几匹换乘的战马,这个特点使他们在追击敌军时毫无顾忌,就算失败了在撤退时也能以极快的速度逃走;第二个特点是他们常常利用冬季大河结冰时,出其不意地对敌军发起进攻。

1241年,蒙古速不台和拔都分别率领大军进攻东欧,准备在匈牙利平原会师之后,然后对匈牙利发起攻击。匈牙利国王在得知蒙古军的意图之后,立即组织了约10万人的军队等待蒙古军的到来。但出乎意料的是,蒙古军的主力并未与匈牙利军正面接触。

同年四月,当蒙古军队抵达匈牙利后,双方在绍约河畔展开了对峙。但此时的匈牙利国王以为对面是蒙古军的主力,便在河西岸修筑好了防御工事之后,等待着蒙古军队的进攻。次日凌晨,当蒙古军的工兵携带抛石车和火箭到达后,立马对着匈牙利军的防御工事发起了攻击,在巨大的抛石车和火箭的攻击之下,匈牙利的防御工事立马瘫痪,里面的守备军队瞬间溃败。随后,蒙古骑兵穿桥而过,对着匈牙利军队主力发起了冲击。当匈牙利人满怀信心地杀向列队数量处于绝对劣势的蒙古军时,他们很快发现,这不是蒙古军的主力……

那么,他们的主力哪儿去了呢?原来,约三万人的蒙古军主力早已在近百里远的南方渡过冰冷的河水,从匈牙利军队的后方发起了进攻。这时,腹背受敌的匈牙利军队才发现不妙,于是便立即撤回到坚固的兵营中进行死守。但是,他们忘了蒙古人手中有威力巨大的抛石车火箭,在蒙古人向着匈牙利军营中发射了密集的火石、火箭之后,匈牙利人迅速崩溃,从缺口突围而出。

但是,蒙古骑兵又发挥了他们的优势,由于身着轻装的蒙古军队的速度和耐力远远高于匈牙利人,可以不停顿地换马四处截杀。在这样的冲击下,绍约河战役中,匈牙利军阵亡七万余人。在蒙古军攻克佩斯城之后,进行了屠城,又杀死10万余人。

而对这两种优势的运用,使蒙古帝国在西征的过程中,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四、拥有周密而广泛的情报系统

蒙古军队除了强大的机动能力和强大的军事装备外,还拥有周密而广泛的情报系统,对蒙古军取胜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情报系统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而蒙古军的情报网络则遍布整个欧亚大陆,其机构之庞大,工作之周密超过了中世纪所有的国家。从来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像蒙古人一样,能够利用四处游骑做间谍,而且这些间谍一般都是披着商贾的外衣从事情报活动,极难被发现。

如果说蒙古骑兵是点的话,那么这个情报系统就是一张无形的网,给蒙古人提供了丰富而又准确的信息,蒙古人依靠着这些信息,制定进攻的路线和作战目标。同时这些信息网络又能将指挥者的命令传达到各个角落,实现命令的传递和战斗情报的迅速交换,然后确保各级指挥系统的统一,能够让领导者能够亲自指挥最大范围内的作战行动,直到取得战争的胜利。

结语

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最大的成就就是建立起了一支以弓箭、长枪为主要武器,以骑兵为主体的所向披靡的蒙古军队。这样一支军队,能够充分运用自身的优势,将自身的灵活机动性和突然袭击相结合起来,同时采取智取计赚的战术手段,来达到自身的目的;这样一支经过严格军事训练、有着良好纪律的以及绝妙无双的军事体制的军队,同时是一支令人生畏的所向无敌的军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03

全人类的帝王成吉思汗,带领他的蒙古骑兵,如旋风般地席卷欧亚大陆,横扫东西各国。兵锋所指,攻无不克。然而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之?这句话用于游牧的征服者再合适不过。那么,蒙古帝国是如何走向衰落之路的?一般来说,主要有这四个原因:

其一、文化根基缺失,易被同化

蒙古帝国在西征过程中,基本上会采用被征服地的文化、法律、文字,甚至是他们的习俗。比如元朝的忽必烈采用儒家思想统治,在波斯的蒙古大汗,则会用伊斯兰教的方式统治自己的领地。这种全面采用当地文化统治的方式,短期内来看极为有利,可以让他们更快的融入,成为征服地的一部分,但地广人稀的特性也存在着被征服者同化的极度危险。而且四大汗国之间不同种族文化的碰撞,也为蒙古帝国内部日后的分裂埋下隐患。

其二、政治不善经营,危机加剧

作为游牧民族的蒙古统治阶级,的确是只尚武而不善治,先天的掠夺性也使他们占有欲异常强烈,铁木真及其继任者为实现永久的土地占领而分封的四大汗国,名虽依附实则各自独立。而蒙古帝国的征服是殖民地式的征服,只知掠夺剥削,不事生产,甚至有将中原变成牧场的荒唐想法。在货币政策上,抛弃铜钱,改用丝钞,导致“行之未久,物价腾涌,价遂十倍”,忽必烈又实行四等人制的种族制度,使得民族矛盾日益加深。

其三、内部继嗣之争,祸起萧墙

铁木真长子术赤因被兄弟们疑心是蔑儿乞野种遭到排斥,西征后一去不回,独据钦察汗国。蒙哥死后,忽必烈抛弃部族传统的公举制度,不等大会推举便自立为汗,而后称帝,导致其弟阿里不哥自封漠北,窝阔台之孙海都西北反叛。铁木真子孙众多,且各自都有封地和势力,大元以西四大汗国相对独立,王室内部的争斗杀戮 始终没有停止过,特别是在继嗣之际更是纷争不绝。这种来自帝国上层内耗是很伤元气的。

其四、军事穷兵黩武,战线过长

蒙古帝国的规模在历史上没有出现过与他媲美的国家,它远远超过被欧美人赞不绝口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马其顿重枪骑兵的铁骑;还超过了罗马军的剑、拿破仑军的大炮所到的境界线。甚至有西方学者称十三世纪是蒙古人的世纪,仍是鉴于这场战争的世界规模。

但是,征服之路,是用屠城血洗后的累累白骨堆砌而成,蒙古大军带来的黑(黑死病)与黄(黄祸)另被征服者闻风丧胆,却也激发了更为激烈的反抗。众多叛乱在如此之长的战线上四处开花,本就人少的蒙古帝国自是应接不暇。

再然后,如今的外蒙古自治,成吉思汗的一批子孙终于又建一国,他们守着水草荒漠的老家,纵马放牧于色楞格河畔,遥想着当初白云覆盖的地方,追忆往日祖先的荣光…

第2个回答  2020-08-28
蒙古崇尚武力,缺少能够治理江山的人才,繁重的赋税更是让百姓苦不堪言。
第3个回答  2020-08-28
蒙古帝国崇尚武力,导致文官渐渐的失去了地位,后来打仗的时候因为中了敌人的圈套导致国家落寞了。
第4个回答  2020-08-28
打下了江山却没有治理的能力,崇尚武力连年不断征战,赋税改很严重,还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劳动人民苦不堪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