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在生完孩子为什么会出现产后抑郁,家人不理解怎么办?

如题所述

发病率在 15%~30%。典型的产后抑郁症于产后6周内发生,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但严重的也可持续1~2年,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其临床特征与其他时间抑郁发作无明显区别。"

这个关于产后抑郁的解释来源于百度百科的词条,会上网的人随手一搜就能搜到关于它的解释,简单,清晰。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三分之一的女性在坐月子的时候会产生的症状,这个症状最长会持续1-2年"。

"产后抑郁"可能听起来没那么可怕,不像其他那些病症那样快速地消耗掉病人的生命。

产后抑郁更多的消耗的是患者的精神,击溃的是产妇的心理防线

产后抑郁的患者通常会莫名的焦虑,经常哭泣,感到不安,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难以集中注意力,不愿意和社会接触,严重的会有自杀的倾向。

所以"产后抑郁"远远比我们想象的危害大得多。

网上流传的"产后抑郁的第一责任人是丈夫",乍听之下可能有些标题党的嫌疑,但是我们仔细分析下,这种说法也有其一定的道理。

临床上将产后抑郁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项:

怀孕期间女性雌孕激素增长较快,但是分娩以后雌孕激素降回到以前的水平,大幅度下降的雌孕激素可能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不好的家庭关系,其中包括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孕妇因家庭环境,经济条件产生的压力。

因为大多数的产妇在几个月内都可以自行将身体的激素水平调节到正产范围内,即使恢复不到正常水平,医院也可以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对身体的激素水平进行调节。

所以当我们抛开这个影响因素以后,我们就看到了变化最大的一个因素——"家庭因素"。

2017年1月7日,湖南一位妈妈因产后抑郁抱着自己两个孩子,从13楼纵身一跃,永远的离开人世。

不久后她备忘录里的遗书记录着他从怀孕以来的心路历程。当生下第一个孩子时,羊水早破,孩子有感染需要住院。

本来以为十月怀胎能得到丈夫和家人的体量和爱护,没想到换来的确实指责和不满。

当她辞掉了年薪十几万的工作,在家安心养胎,却被丈夫的家人说成是好吃懒做。只关心孩子的身体状况,却不知道自己子宫内膜增生,每天都是一边流着血一边做家务,而家里人从来没觉察到她的不正常。

在家里孩子就是天,而她只是个可有可无的遭人嫌弃的人;在生活中丈夫也是极度不信任他。

就这样一步一步,一点点的失望的积累,击溃了她的心理防线,最终她选择带着两个孩子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可能她的"家人们"还在诅咒她的狠心,诅咒他为什么要把孩子带走。

可能,如果我们不是在网上看到她的心路历程,也会觉得这是个心肠狠毒的母亲吧。


看完这些,我实在找不出一个恨这个母亲的理由,因为我们没有这么被对待过,没有经历过从失望到绝望的过程。

所以我们也无从得知,一个母亲在内心挣扎了多少万次,才做出了这么一个决定,当心里被所有负面情绪充斥的时候,从13楼跨出的那一步,对她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分娩前,家里人各种营养汤,各种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当在自己体内待了40周的小家伙降生的时候,也带走了所有的关注。

以前的自己身材苗条,分娩之后变成了一个大肚婆。以前在职场的女强人,分娩后只能在家奶孩子。以前能记住一堆的事情,现在刚从手里放下的遥控器就找不见了。


想到这些不公平,连落两滴眼泪,也能被家人说成矫情。

"想当年我生我儿子的时候,三天就下地干活儿了","你应该多体谅体谅我,我每天加班还要给孩子挣奶粉尿布呢",满世界都是针对产妇的声音,连自己最亲密的,最可靠的人都不能理解

世界上真的没有感同身受这个说法。

当我们再看“产后抑郁”这个词的时候,就不会惊讶为什么有的"产后抑郁"会3个月恢复,有的会两年恢复,有的选择离开人世了。

一个好的家庭,好的家人,好的丈夫,真的胜过世间良药,可能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富人一样提供最优渥的休养环境,但是竭尽所能去理解,不指责,同理心,是每个家庭用心都能做到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8
产后抑郁有很多影响因素,有可能是内分泌变化所导致,也有可能是家人不够关心,帮助的不够多导致,当家人不理解时,尝试着分散注意力,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第2个回答  2020-12-28
这是因为生完孩子之后,这些孕妇逐渐没有了自己的私人空间,而且几乎是把所有的时间以及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所以难免情绪比较低落,面对这种情况,一定要找到一个合理的宣泄口,然后要和家人多沟通。
第3个回答  2020-12-28
因为大多数孕妇产后都会面临带孩子,每天被孩子折腾的现象,角色的转变让自己一时接受不了。如果产后抑郁家人不理解的话,自己应该多多的跟朋友沟通,出去散心,让自己开心起来。
第4个回答  2020-12-28
孕妇生完孩子后心理会发生变化,从女孩儿到女人,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去接受的,家人一定要多陪伴孕妇,给明天最大的安慰和照顾,才能让产妇远离抑郁,家人不理解,可以和老公多沟通,相信他会理解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