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战略、政策之间有什么区别?

在工作中有时常搞混了,希望行业同事具体解释以上的!! 倍分感谢!!

策略是为战略服务的,也就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手段(具体方法)。策略是战略的一部分,并服从于战略。通常战略在相当长的时期不会有变化,策略经常因时势而改变。策略不能违背战略,战略错误会导致策略失败,而策略成功并不意味战略成功。没有适当的策略,再好的战略设计也会落空。毛泽东、周恩来历来讲求运用策略为实现战略服务。

而政策是为战略服务的,战略能否顺利实现,政策的选择是否正确就成了关键!政策不能偏离战略,不与战略相悖,才能更好地为战略服务。

政策是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规范和限度。策略是国家政党为实现自己的战略任务而采取的相对应的行动方针、斗争方式和手段。


【策略】——计策,谋略。

【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首先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的若干对应的方案,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制定出新的方案,或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选择相应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

具体特点:

1,针对性思考,就事论事;

2,明确解决具体问题;

3,在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手段;

4,主要考虑本身可行性与时间要求。

【战略】——1,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2,有关战争全面的内容。3,比喻决定全局的策略

中国古代常称【战略】为谋、猷、韬略、方略、兵略等。西晋曾出现司马彪以“战略”命名的历史著作。英语中与“战略”相对应的词strategy,源于希腊语strategos,原意是“将兵术”或 “将道”。近代,战略在世界各国先后发展成为军事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现代战略涉及的范围日趋扩大,西方国家陆续提出了“大战略”、“国家战略”、“全球战略”等一类概念。“战略”一词现已被各个领域所借用,诸如政治战略,经济战略,科技战略 ,外交战略,人口战略,资源战略,体育战略,等等。

战略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对国内外形势的估量和对敌对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科学技术等因素的分析;对战争可能爆发的时机、战争的性质、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判断;战略方针、战略任务、战略方向、战略阶段和主要作战形式的确定;战区划分;战场准备;武装力量的建设;军事思想和军事技术的研究;战略资源的开发、储备和战略后方建设;国防工业的布局和武器装备的研制、更新;动员体制的确立;国防工程的计划和实施;战略指挥系统的组建和完善;作战序列的确定;战略协同的组织;战略预备队的使用;战略后备的调配,以及如何抓好有关全局的枢纽和环节,适时实施战略转变,夺取战略主动权,等等。

战略是同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依赖于社会物质生产 、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人的觉悟程度,为国家或政治集团所规定的基本政策服务。国家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以及主观指导,对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起决定作用。战略同国家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资源、交通运输,以及作战地区的地形、水文、天候等,也有密切关系。

战略的特性主要表现在:1、全局性;2、阶级性;3、对抗性; 4、预见性;5、谋略性。

战略的构成要素主要有:1、战略目的;2、战略方针;3、战略力量;4、战略措施。

【政策】——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的政治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

政策是国家政权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政治集团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与意志,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遵循的行动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实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政策的实质是阶级利益的观念化、主体化、实践化反映。

政策的具体特点:

1,阶级性。是政策的最根本特点 。在阶级社会中、政策只代表特定阶级的利益,从来不代表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不反映所有人的意志。

2,正误性。任何阶级及其主体的政策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3,时效性。政策是在一定时间内的历史条件和国情条件下,推行的现实政策。

4,表述性。就表现形态而言,政策不是物质实体,而是外化为符号表达的观念和信息。它由有权机关用语言和文字等表达手段进行表述。

作为国家的政策,一般分为对内与对外两大部分。对内政策包括财政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军事政策、劳动政策、宗教政策、民族政策等。对外政策即外交政策。 政策是国家或者政党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制定的国家机关或者政党组织的行动准则。


资料来源——

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82819/114408/114421/6790257.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3
一,政策的制定主体主要有三种:精英主体、共同体主体和公众主体。

二,发达国家的政策制定模式,正在经历由共同体主体到公众主体的深刻转型,而我国由于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对落后,以及政策安排形式的特殊性,公共政策制定模式正在缓慢地经历着由精英主体到共同体主体的转变。

三,精英制定主体和共同体制定主体,是最容易发生政策垄断现象的。而在政策垄断的情境下出台的政策,大多是低效率甚至失灵的政策,而且存在严重的公平缺失现象,因为政策制定的垄断为寻租留下了广大空间。

四,任何政策在宏观上都体现着国家的战略目标与意志,在微观层面上还体现着规范、引导以及资源分配的重任。因此,政策制定的垄断,必然造成利益集团的寻租与投机。

五,在我国当下的公共政策制定中,精英们依靠自己的声誉、名望以及影响力,直接影响政策的选择,他们通过影响公众的偏好以及注意力,实现对政策制定的选择。而共同体制定主体,面临同样的困境,坦率地讲,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政策制定模式的转型,是一种渐进主义模式的变体,它把原先的精英整合到共同体中,导致影响政策制定的因素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如所在机构的知名度、机构所在地的地理区域等。

六,尽管共同体制定主体比精英主体进步了许多,但是这种制定模式,还是无法完全打破政策垄断的怪圈。只要简单地看一下近年来我国各种科研基金评委的分布,以及最后各种基金的分配,就不难发现这些问题。

七,各国的经验已经充分表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策垄断氛围下出台的政策运行效率都不高。

著名的郎顾之争,以及由此引发的大讨论,就是典型的政策垄断与反垄断之争。

因为任何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都事关数万亿国有资产的配置效率与公平的问题,而国内主流经济学家的政策模式(精英与共同体的混合模式),明显是以效率为借口,扼杀公平,为利益集团处置国有资产提供合法性辩护。

八,如何打破长期困扰我们的政策垄断现象?这是我国当前提高政策制定水平与运行效率、保证公平以及降低改革成本与风险亟须解决的问题。

国家政策是指中央制定的政策。各地方制定的政策符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村委会应当遵守和执行,不符合的则可以不执行甚至可以抵制。如乱收费、乱占耕地、乱砍滥伐等,村委会不仅不能执行,而且应当予以抵制。

国家法律法规是指人大立法制定的关于民政各项工作的有关法律、国务院以《条例》或暂行办法以及规定发布的关于民政各项事务管理的有关规章。
战略应该是方向性的把握,而策略则是具体的动作。策略是从属于战略的,没有战略指导的策略不会有太大的价值;而战略也是需要各种策略支持的,没有看准时机,及时出牌,战略永远只是空想。所以,战略和策略第一个区别是:战略要看方向,策略要看时机。
其次,战略和策略的区别在于:战略需要减法,而策略需要做加法。战略的目的是要在众多的道路中选对一条,然后走下去;而策略则是面对一个具体的目标,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攻打,最终占领它。
再次,战略是长远而简单的,复杂的不叫战略;策略是短促而复杂的,不短促不足以把握时机,不复杂不足以取得完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13
说明一个人的思想和一个人的做事风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