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中吴三桂是怎么死的?

如题所述

《鹿鼎记》中吴三桂为何被一笔带过的原因很简单,这部戏的主角是韦小宝,之后才轮到他的七个老婆和皇室,至于吴三桂只能算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自然不会有太多关于他的描述。其实历史上的吴三桂还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虽说他当初引清兵入关断送了大明的江山,但他自己却依然享受着崇高的地位。但他最终走出了一步,直接断送了整个家族的前程。

公元1673年,当时年仅19岁的康熙下令撤藩,此时远在云南吴三桂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气愤,手握重兵的他在跟撤藩使者沟通,希望皇帝能收回撤藩的命令的同时,暗中召集了自己的心腹将领密谋,准备时机成熟的时候直接发动叛乱。同年十一月底,吴三桂发现康熙并没有听取他撤藩的请求,这时候的吴三桂已经准备充足,觉得推翻清朝统治的机会已经到了,选择发动叛乱并杀死了巡抚朱国治。

吴三桂当时自号“周王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为了防止自己成为清军的把子,直接联合了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起兵谋反,史称“三藩之乱”让他没想到的是,他们还没跟清军打就已经开始发生内讧。吴三桂除了联合了平南王和靖南王之外,还联系了在台湾的郑成功儿子郑经,只不过他还没开始帮吴三桂打清军的时候就跟当初霸占了他老家的耿精忠闹得不可开交。

靖南王耿精忠除了要跟清军打仗之外还要防着郑经,在两面夹击之下选择了投降清军,开始专心对付郑经。平南王尚可喜本人还效忠大清的,但他儿子尚之信却想要帮助吴三桂,直接夺去了父亲的兵权,并以他的旗号支持吴三桂。在耿精忠投降之后,尚之信觉得吴三桂很难取胜,选择投靠了清军,吴三桂的几个帮手直接都废掉了。

他当初起兵时打着“兴明讨虏”的旗号,却不知清朝将他当年上疏的“三患二难”公布于众,使得他失去了民心。虽说当时他已经打下半个南方,却没有选择继续攻打,反而选择休养生息,给了清廷调整战局的机会,最终落得兵败去世的下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09

陈小春版 鹿鼎记 中并没有明说吴三桂之死,但是康熙最后成功削藩,也可以说明吴三桂的败亡。

吴三桂 (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高邮),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

崇祯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顺治六年(164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阳病逝。追谥为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其孙吴世璠支撑了三年之后被清军攻破昆明,三藩之乱遂告结束。

第2个回答  2020-12-22
因为吴三桂并不是主要的角色,如果大篇幅的描写吴三桂,就会有一种喧宾夺主的感觉,就不能够重点刻画韦小宝这个角色。
第3个回答  2020-12-23
我认为非常潦草,因为在历史上吴三桂给康熙带来了很多的麻烦,并且他也是明清转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
第4个回答  2020-12-22
我觉得不潦草,毕竟吴三桂在这部电视剧当中不是主角,所以并不用表现的太多,这样就显得主题有点跑偏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