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爱情?

如题所述

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因为学习是学生的主要目的。事业高于爱情,主张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

要培养爱的能力:

(1)学会爱与被爱的尺度。

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就要敢于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如果面对别人的示爱时要能够取舍,并及时做出接受或拒绝的选择。能够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的心理困扰。

(2)要有拒绝爱的能力。

对于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认为不值得接受的爱情应有勇气拒绝。

拒绝时应注意两点:

一、如果不希望爱情到来,拒绝的语气要果断坚决,容不得半点优柔寡断,否则对对方造成的将是更大的伤害。

二、要掌握恰当的方式。要掌握说话的方式和度。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也要做到对别人起码的尊重。

(3)用恰当的行为表现爱:

表达爱的行为是较为丰富的。爱情的表达和表现方式也不仅仅是卿卿我我或者过早发生性行为。恰当的表达爱,正确的看待爱情,尊重对方这些才能使爱情保鲜。行为的表达要以尊重对方为原则,不应在公开场合行为过度亲密,这样不仅丧失爱情的美好,反而还会引起厌恶的反应。


三要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1)正视现实。失恋之苦在于一个“恋”字,爱情是双向、相互的,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会失去了平衡,恋爱即告终止。这时失恋的一方无论对另一方爱得有多深,都是不现实的了,作为有理智的大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

(2)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作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

(3)感情宣泄。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如:

眼泪缓解,运动缓解,转移注意,倾诉。

(4)情境转移。失恋后之所以难以摆脱恋情的困扰,就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昔日的恋人有者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要想摆脱失恋的痛苦,就要换一个崭新的环境,暂时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欢乐的环境中去。如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集体性的娱乐活动,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游散散心等,这样有助于心情的开阔。另一方面是由于失恋后有一种空虚感,暂时难以适应,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么方法来充实自己,不让在有空余的实践胡思乱想。

(5)升华。要尽快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尽快投入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认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义。要知道,恋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生活的全部。要正确的看待爱情,摆正爱情的位置,处理好爱情于学习,爱情于人生,爱情于婚姻的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是长知识,求上进的时候。这个阶段的心理特点是要求被人理解,要求摆脱被支配而谋求人格独立。在学习与生活中,有欢乐,有苦恼,成功与失败,斗争与冲突。他们需要倾诉,需要理解,需要帮助。渴求寻求友谊,成为一种自然现象。而本身已步入青春期,随着性意识的觉醒,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异性交往被视为“神秘”话题,其实男女间的健康交往,对中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从生理、心理、社会及个人发展角度有积极的意义:
1、中学生正常异性交往的积极因素
中学生会普遍表现出一种特有的情感体验,那便是对异性的向往。
①智力上取长补短。
男女有别是千真万确的。除生理上巨大的差异外,比如性格与气质方面,男性刚强、坚毅、豁达、粗犷、豪壮激烈、暴风雨式等,女性端庄、文静、温柔;情感丰富细腻,体验敏感,易同情人等。
男性粗心、果断、有独立性、大胆决断等。
女性细心、敏捷、有耐性,易受暗示,缺乏决断等。
因此,男女交往取长补短,互相提高。比如女性善于具体形象思维,男性较擅长逻辑思维。
②心情上愉悦,互相激励前进。
中学生异性交往中对异性产生神秘、好奇、向往的心理感受,同时,也自然产生接近异性的心理倾向,因此满足这种心理,会使人增加愉快、轻松、美好、和谐的关系,使男女双方精神焕发,感受到激荡心灵的愉悦感,从而激发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③性格的培养与发展。
生活中,既与同性交往,又与异性交往,则这个人的性格特点便会是豁达开朗,情感体验较为丰富,个人意志较为坚强。交往对象多会有个体差异,故应取长补短,从而发展自己,提高自己。
④增进性心理健康和日后处理婚恋问题的能力。
男女生交往,可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达到性心理平衡。在正常的交往中积累异性交往经验,为今后进入婚恋期打下基础,便能较好地区分友谊与爱情,更稳妥地把握好自己的情感,从而严肃、认真、负责地择偶,缔造幸福的婚姻。
2、坦然面对异性交往。
高中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产生接近和爱慕异性的心理需求是很自然的,也很正常,即对异性的爱慕期。
异性交往容易陷入的误区:
①从单纯、外露的情感转变为含蓄而内向的感觉。
②从融洽的异性交往转变为敏感、多疑、微妙的“被爱的错觉”。
③从直白的语言沟通变为书信传情或语言及表情暗示。
以上使不少中学生处于暗恋中,因此,对异性同学的爱慕与无奈的自我约束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了暗恋中的强烈的自责感,甚至罪恶感,并进一步给正常的异性交往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青少年在与异性交往时,力争做到:
首先,要端正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淡化对对方性别的意识。思无邪,交往自然就会落落大方。
其次,要广泛接触,避免个别接触,交往程度宜浅不宜深。广泛接触,利于我们认识、了解更好的异性,对异性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
第三、交往关系要疏而不远,若即若离,把握两人交往的心理距离,排斥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波动的接触。
第四,要把握好“自然”与“适度”两个原则。
所谓“自然”——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言语、表情、举止、情感流露、以及所思所想做到自然顺畅,既不盲目冲动,也不娇柔做作。
所谓“适度”——指与异性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到好处,应为大多数人接受。
异性交往的行为准则:男女之间的交往,要相互尊重,明确责任感,这是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少男少女要遵循的行为准则。
3、青春期男女要正确认识:男女有别。
在高中阶段,如何培养自己适应社会对两性角色的要求?如何看待在社会中地位和作用?
①发掘女性自身的优势。
优势: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女性有交往能力优势,较强的管理能力;女性比男性更细致,遵规守纪方面做得更好等。
女性注意:转变依赖心理,娇气心理,要自尊、自爱,不断提高充实自我,找准自己在社会中适宜的位置。
②正确认识男性的社会地位。
优势:往往是一家之主,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某方面享有特权;交往面较广,承担更多的责任,心理压力较大。
男性注意:克服“大男子主义”,不强求男人做到的女人一定能做到,有事业心,责任感,体贴别人,做生活中的强者。
③培养刚柔相济的人格。
刚柔相济的人格,既不是要求女性“男性化”,也不是要求男性“女性化”,而是强调“弹性”和“整合性”。也就是指男女应该有的特质。
这种意识从小培养,从而建立平等的两性关系。独立自主,积极进取,有责任感,有爱心,乐于为家庭付出等健康人格。
4、过早陷入“早到的爱”。
所谓“早到的爱”主要是指学生(高初中生),在没有任何心理与思想准备和接受爱的能力的情况下,便接到来自异性的爱的信息。
这是青春期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的情感与心理需要。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成长,掌握知识的最关键的时期,又加上生理的成熟与心理的不成熟发展不同步,所带来的异性交往及恋爱时所带来的各种困惑,使他们感到,无事所从,力不从心,不知所措,更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空间,没有物质基础,没有未来的发展保证等等,所以中学生没有接受和拒绝爱的能力。
如今中学生的恋爱现象已成普遍现象,据调查统计,我国中学生在初中阶段有恋爱现象的占总人数的30%以上,高中生高达60%以上,其根据与背景并不复杂。
首先,青春期身体一系列变化,心理出现渴望与异性交往的需求,加上流行文化,因趁机充斥了思维想象空间,对许多学生的影响很大。
其次,青春期,自我克制能力,鉴别是非能力相对较弱,又加上父母不合理的教养方式,以及传统思想的束缚,很难找到自身价值,对家庭、学校失望、失落感增强,进取心下降,加大对异性的目光投入。另外,攀比与虚荣心也是造成早恋的因素。
再次,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异性交往,不经调查怀疑,以单纯的,粗暴的行为加以制止,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加剧孩子追求异性同学的速度。
最后,青少年升学压力过大,思想空虚,不知所措,同学间的相互慰藉,产生同感,认为“世界上只有你能理解我”,而陷入情网,不能自拔!
怎样才能避免恋爱现象的发生呢?
首先检查自己的对异性的意识和态度,不能因为家庭、学校给自己的“温暖”较少,而去寻找所谓的抚慰,使自己弥补上这一点,于是尝到“爱情”的甘甜后,自我感觉良好,喜欢炫耀自己,去博取异性注目。
在家长与教师指导下,树立正确的自尊自爱的道德情操。积极听取家长和老师的意见,正确进行异性交往,避免早恋的发生。
如果有冲动或对异性与众多异性有异样的感觉,应提醒自己注意,控制冲动,培养自己健康的人格,端正性观念和批判“性解放”的思想,本着对本人和对方负责的态度,慎重交往。
应该明白,爱情绝不是简单的男女私情。它是人类最高级,最美好,最神圣,最纯洁的一种情感。它需要相爱的双方以无私奉献和高度的责任感去培养它。它是成熟(包括生理、心理和思想)的男女作出的严肃的负责的选择,如果没有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和一定的经济基础,是很难享受爱情甜美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3-24
1、不必故意克制。
我们应该明白恋爱的出发点,这是非常关键的,年轻人对异性存在好感,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所以,根本不用刻意去回避或者克制,只要不陷入到相思苦中就可以。
2、不去尝试早恋。
其实,我们应该懂得一个道理,相比不恋爱来说,早恋通常不会有更好的结果,所以,我们应该成为那个不早恋的人,让自己还是以学业为重,以免早恋带来的痛苦影响自己。
3、学会正常交往。
我们与异性交往,就应该让自己大方一些,不要刻意回避,其实,男女生交往是非常正常的,而且,我们也难免跟异性打交道,所以,否则,反倒可能会让自己对恋爱变得神秘。
4、不做过激行为。
对于青少年来说,如果接触异性同学并且有好感的情况是正常的,但是,我们一定要对异性的追求不过激,无论是追求别人,还是被别人追求,都应该泰然处之,给对方留面子。
5不要自寻烦恼。
我们应该注意,没必要让自己陷于相思之苦,特别是青少年,在这个情窦初开的年龄,有自己喜欢的人在所难免,但是,却不要因为恋爱让自己陷于相思之苦,否则将来会后悔。
第3个回答  2021-01-21
中学生的爱情懵懂无知、都是来自生理期的悸动,其实也不明白什么是爱,但是却是最纯真的,但是一般不会有结果,建议把这份美好留在心底,努力学习。
情愿为你伤
胡秉言
情愿为你伤
伤情有何妨
昨日柳荫花树旁
两心齐飞翔
齐飞翔
戏水鸯
共建爱巢蜜饯尝
情愿为你伤
伤情有何妨
昨日宿舍与操场
情书一张张
一张张
结情网
海誓山盟诉衷肠
情愿为你伤
伤情有何妨
明天就做你新娘
伤情也能谅
情愿为你伤
伤情又何妨
卿卿我我醉时光
陪你一起地老天荒
中学生谈恋爱应该算是早恋。不太好,也不能说必须严令禁止。先说说为什么不太好。大学之前,属于未成年人,即使你再怎么早熟,你的思想也不太完善,考虑很多事的方式还不太全面,考虑得不够周全。这样造成的最为直接的,也是你最关心的结果就是,你很有可能会伤害到你最爱的那个人,或者伤害到真心爱你的那个人。此外,如果你正值高考时期,本来甜蜜幸福的爱情可能会对你产生不好的影响,比如耽误学习。不要说我为了TA可以放弃学业,那只是当局者迷,或者是我刚才说的,只是因为你还不够成熟。至于为什么我觉得不应该严令禁止呢?因为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其实如果不太影响学业、又不会造成什么不好的后果,在大学之前谈一谈恋爱,在青春时节谈谈纯纯的恋爱,也未尝不是一件幸运的是,快乐的事。总之,关于中学生谈恋爱,你最好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做决定。三思而后行就可以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