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标志为什么是一个被咬一口的苹果呢?有什么含义么?

如题所述

为了纪念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的偶像图灵,图灵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是计算机逻辑的奠基者,提出了“图灵机”和“图灵测试”等重要概念。人们为纪念其在计算机领域的卓越贡献而设立“图灵奖”。
但是图灵是个同性恋者,那个时候,同性恋是被歧视的,图灵因此受了重大打击,最后咬了一口被氰化物浸泡了的苹果而死,乔布斯为了纪念他,就把苹果的LOGO换成了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

艾伦·麦席森·图灵,1912年生于英国伦敦,1954年死于英国的曼彻斯特,他是计算机逻辑的奠基者,许多人工智能的重要方法也源自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被誉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计算机逻辑的奠基者,提出了“图灵机”和“图灵测试”等重要概念。人们为纪念其在计算机领域的卓越贡献而专门设立了“图灵奖”。艾伦·麦席森·图灵是一名男同性恋者,同时还是一位世界级的长跑运动员。他的马拉松最好成绩是2小时46分3秒,比194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金牌成绩慢11分钟。1948年的一次跨国赛跑比赛中,他跑赢了同年奥运会银牌得主汤姆·理查兹(Tom Richards)。

人物经历

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之父,人工智能之父。1931年图灵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毕业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二战爆发后回到剑桥,后曾协助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Enigma,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

1912年生于英国伦敦,1954年死于英国的曼彻斯特,他是计算机逻辑的奠基者,许多人工智能的重要方法也源自于他。他对计算机的重要贡献在于他提出的有限状态自动机也就是图灵机的概念,对于人工智能,他提出了重要的衡量标准“图灵测试”,如果有机器能够通过图灵测试,那他就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智能机,和人没有区别了。他杰出的贡献使他成为计算机界的第一人,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将计算机界的最高奖定名为“图灵奖”。

上中学时,他在科学方面的才能就已经显示出来,这种才能仅仅限于非文科的学科上,他的导师希望这位聪明的孩子也能够在历史和文学上有所成就,但是都没有太大的建树。少年图灵感兴趣的是数学等学科。在加拿大他开始了他的职业数学生涯,在大学期间这位学生似乎对前人现成的理论并不感兴趣,什么东西都要自己来一次。大学毕业后,他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也正是在那里,他制造出了以后称之为图灵机的东西。

二战时,图灵在英国通信部工作,他运用他的专业技能破译德国密码,这在当时十分不容易,因为德国人开发出一种用于计算的机器称为Enigma,它能够定期将密码改变,让破译者根本摸不到头绪。在通信部工作的时候,图灵和同事们一起使用一台称为COLOSSUS的设备破译德国的密码,COLOSSUS干得相当不错,COLOSSUS虽然是用马达和金属做的,与数字式计算机根本不是一回事,但它是现代计算机重要的一步。二战后,图灵需要找一种放松自己的方法,于是他选择了长跑,他选择的一般都是他善长的。

已经有软件可以通过图灵测试的子测试,软件这个人类智慧的机器反映应该可以解决一些人类智力的问题。在完成ACE之前,图灵离开了NPL,它在曼彻斯特大学开发曼彻斯特自动计算机(Manchester Automatic Digital Machine,MADAM)。他相信在2000年前一定可以制造出可以模拟人类智力的机器,图灵开始创立算法,并使用MADAM继续他的工作。

图灵对生物也十分感兴趣,他希望了解生物的各个器官为什么是这个样子而不是那个样子,他不相信达尔文的进化论,他觉得生物的发展与进化没什么关系。对于生物学,他也用它钟爱的数学进行研究,它的研究对他进行计算机的研究有促进作用。它把生物的变化也看做是一种程序,也就是图灵机的基本概念,按程序进行。最后,这位伟大的计算机先驱于1954年6月7日去世,他终生未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2

第2个回答  2020-11-06

苹果的logo为什么不是完整的苹果?而是被咬了一口呢?

第3个回答  2017-02-01
为了纪念艾伦•图灵,他是计算机之父。但是后来因为同性恋被判罪,被判化学阉割,持续注射一年雌激素后,副作用乳房持续发育,阳痿,变声通通出来,所以选择自杀。管家发现后报警,警察发现桌上有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后来检测发现苹果充满氰化物。。相传他自杀前一段时间跟朋友读过童话白雪公主,模仿里面吃毒苹果的情节自杀,年仅41岁。很少人知道苹果logo的意义,这是为了纪念在计算机领域做过伟大贡献和因在二战破解Enigma密码而拯救了几千万人的图灵。。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6-12-04
没有任何意义
Apple公司最初Logo设计者Rob Janoff设计了两款标志
一个完整的苹果和一个缺口的苹果
乔布斯觉得完整的苹果像樱桃于是就选择了有缺口的苹果
就这样而已

以下引自Magnetic State以及Rob Janoff的原话:
Rob Janoff, the designer of the Apple logo, claims that he didn't explicitly intend this meaning when he created the logo in 1977. He didn't have to. Mr. Janoff said he included the bite “for scale, so people get that it was an apple not a cherry. Also it was kind of iconic about taking a bite out of an apple.”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