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手工艺的发展前景?

我们忆江南小雨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是做全手工徽州四雕的,面对即将流失的徽文化遗产,我们怎么才保护它和发扬它呢?

来源:宝鸡日报 主持人:白德泉 崔晓波
  本期嘉宾 孙忠印 凤翔县委副书记 
  刘文华 凤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陈建平 宝鸡市旅游局科长 
  赵德利 宝鸡文理学院教授 
  艾满劳 凤翔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  
  王 晓 凤翔县文化馆馆长  
  胡新民 凤翔县城关镇六营村泥塑工作室艺人  
  杨 达 凤翔县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   

  由于历史的恩赐,我们的民俗性文化可以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被推陈出新。民间工艺品就是其中的一类。随着假日经济的出现,这些民俗文化更加凸显出了它的价值。因此,如何使这一独特的假日经济现象具有充分的文化色彩,使这种单纯的物质消费过程,变为民族文化的再生产过程,让人们在闲暇中获得民族文化陶冶的同时,又能将我们拥有的民俗民粹当作一个产业来做,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毋庸讳言,传统的民俗产业在市场经济活跃的今天,愈来愈受到市场的关注。这种关注,始于假日经济。假日经济给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带来了众多的观赏者,民俗文化也丰富了假日经济的内容。缘于此,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产业。  

  从我们宝鸡的情况来看,凤翔的泥塑、千阳的草编、陇县的刺绣等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虽然,我们宝鸡的这些民俗产品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诸如枕头猪、泥塑羊、泥塑马还作为中国邮票的图案,印制成邮票发行,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种知名度,并没有使宝鸡的民俗产品批量进入市场,形成规模。反倒是随着假日经济和旅游业的兴旺,各地的民间饮食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民俗村和农家乐等旅游项目。

  但这些民俗村品种单一,除了饮食以外,没有其它民俗产品作为依托,民俗文化的内涵较低,而且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按理说,民俗村是展示民俗文化和民俗产品的一个大舞台,但同质化淹没了各地民俗产业的特色,对市民的吸引力渐渐变弱,也使刚刚起步的民俗产品失去了一个交易和展示的平台。那么,融入民俗文化的传统民间工艺品,如何才会走出乡村,吸引更多的游客?怎样才能使宝鸡历史悠久的民俗产品形成一个产业?本报热题热议栏目组,邀请各位嘉宾探讨宝鸡民俗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前景,为宝鸡民俗产业的发展支招。  

  民俗产品市场想象空间巨大  

  主持人:凤翔的泥塑马、泥塑羊和陇县的枕头猪都被选为国家生肖邮票的图案。以这些图案印制的邮票在全国发行后,宝鸡的民间工艺品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促进宝鸡民俗业向产业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凤翔县在民俗产业的发展上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从而使民俗产业成了凤翔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凤翔乃至宝鸡的民俗产业发展现状如何?民俗产业发展空间有多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0
看了照片非常好也非常漂亮。我认为要保护它就要让人们知道它喜欢它,并且把技术及文化传授给那些愿意为保护它的人,只要大家认可并且去推广它,就不会失传。
第2个回答  2013-09-20
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让更多的人了解徽文化,让徽文化传遍世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