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号用在称呼语后,表示提起下文,对吗?

如题所述

冒号的错误用法及举例说明是要用在称呼语后边才是对的。

1、冒号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老师们,同学们:现在开会了。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

2、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例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3、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例如: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4、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例如:想不通,九头牛也拉不动;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冒号的由来:

1、中国古代句读符号中无冒号。现行标点符号中的冒号,形式和用法是从西方引进的,而名称是使用表意词,具有独创性。

2、“冒”字有“隐起”和“统括”的意思。如“冒头”“冒子”指文章、话语的开头部分或引子。“先说过一大篇冒头,然后引入本体”,鲁迅在《彷徨·孤独者》所说的这句话有助于理解“冒”字的含意。

3、冒号在1919年前后曾使用过多种名称:句断意连之号、冒号、冒引号、集点、集号、叙点、续号、叙述号、结号、综号、两点、爽殿、重点、扎点、可仑。

4、胡适曾在《论句读及文字符号》(1916年)一文中建议采用“:或”形式的冒号,所使用的名称为“冒”。前一种是西式冒号,后一种是把西式冒号的两个圆点改成两个中式尖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