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评价一个人

有位同学受到处分··一年过去了 。他交了份消除处分的申请,老师让我给他写份评价 就是往好了写那种 写他一年的表现 学习 对社会的贡献
我也不会写啊 请文采好的朋友帮帮忙

对一个人的行为做出评价发生在每天的生活中。记者报道新闻的同时往往也在评价公众人物的得与失;知识分子常常就领导者的作为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同一个历史人物,历史学家往往做出不同的评价,有毁有誉。具体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当在地铁中遇到乞丐时,有些人可能同情他的境遇,认为是他的坏运气让他如此落魄;还有一些人则可能认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把他的遭遇归结为懒惰、不思进取。就这样,我们常常就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自觉地对周围的人的行为做出了价值判断。

各种评价尝尝充斥的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其中不乏分歧。我们看到,在公共领域,新闻媒体、公共知识分子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的看法可能众说纷纭。而在日常生活中,对同一个人的评价和判断也很可能毁誉参半。古语有言:“盖棺定论。”说的是一个人离开人世之后,对他的评价也就基本定调了。可仔细想想,其实盖棺也未必定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从来都是纷纭不一。晚清名臣曾国藩既有“刽子手”、“封建官僚”的头衔,又以修身养性、广纳人才礼贤下士广受赞誉。

为什么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的认知,会呈现如此复杂的局面呢?大概有以下三点原因吧。首先,人本身的性格就是复杂的,也许不同的评价关注的正是一个人的复杂人性的不同方面。其次,做出评价的人的立场是各不相同的,立场不同决定了视角不同。很难想象从利益相关者的立场出发做出的评价与局外人做出的评价一样。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甚至别有用心者做出的评价更有可能千差万别,中共党史上的蒋介石与黄仁宇笔下的蒋介石自然是决然不同的。第三,我们常常忽视了他人做出某种行为的社会情境,每个人常常会犯基本归因错误,基本归因错误是社会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当我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会把其行为更多的归结为其内在的特指和态度,而很少考虑环境的影响和限制。我们会犯这种错误,部分原因是当我们观察某个人的表现时,那个人就是我们注意的中心,而环境相对是不可见的。与之相反,当我们观察自己的行为时,我们的注意力通常是放在需要做出反应的情境上。

那么,是否能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合理的评价呢?严格来说,绝对客观的评价是不存在的,每个人在做评价的同时就是一个阐释的过程,无论怎样力求客观都不免掺杂个人的主观价值观念。然而,这种主观与客观的二元划分却也过于简单,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能够做出相对客观准确的判断,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源自于在我们的常识思考中,还是有一些方法能够做出的相对的客观准确的。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共同反应原则,即在这种情境下个体总是表现出这种行为吗?通俗的说,就是通过一个人的既往行为来推断他现在的行为是由于个人性格使然,还是由偶然因素所导致的。某个同学一向都很准时,突然有一天迟到了,人们一般会认为他肯定遇到了什么特殊情况。而如果一个人总是迟到,则人们就有可能认为他是一个不守时的人。

第二,区别性原则,在不同的情境下这个人是否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如果一个人与身边每个人的合作都会不欢而散,人们也许会认为这个人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而如果这种情况只是偶尔发生,我们就可能认为是偶然因素导致的或者是两个人的个性不合的缘故。

第三,一致性原则,即考虑到其他人在这种情境下个体是否也会表现出这种行为。这一原则实际上是忽略了个体的特殊性而强调社会情境下的一般性。以某个学生在课堂上的睡觉的行为为例,如果班上所有的学生都在昏昏欲睡,那又怎能将这种行为归因为个人的品质呢?

因此,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不要急于去“贴标签”,因为人性是如此复杂、社会角色如此多样,社会情境中又充满了这么多的偶然因素。在面对自己的挫折时,多想想主观原因;在看到别人遇到失败时,或者别人的行为让你不愉快时,不妨多考虑这种行为背后的社会情境力量。能做到这一点,也许可以让我们更宽容,更理性,也让我们相处的更愉快一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8
每个人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喜好,也有着不同的人生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及动力。“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不是我们所期盼的最终结果将会是怎样,有待这个社会的检验。 在走向社会之后,我们应该找出一些时间平心静气的坐下来,好好整理思绪,认真地分析一下自己。看看我们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到底是怎样的。在此以前,我们也许对自己的性格能力只是有一个笼统大概而模糊的概念和影子,却从未彻底深思过。就像现在坐在桌前茫然的我,当真的提起笔要全面而概括地写这篇个人自评报告时,真有些不知该如何下笔。人们都说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只有你本人,别人看到的了解的只是你外在表现的一部分而已。所以我现在静静的坐在这儿,要好好剖析自己在能力、兴趣、爱好和价值诸多方面,以便作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自我评价,帮助自己在未来就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对于自我个体不同的职业满足、适合的岗位特质和自身发展提出规划设计。一、动力评价二、人格评价三、工作中的优势评价四、工作中的劣势评价身的缺点往往是不愿提起的,就像讳疾忌医的齐桓公,后悔时扁鹊早已不知了去向。为了不落到如此悲惨的境地,我还是赶快清理一下自身的缺点吧。这些缺点有的是天生就有的,有些则是后天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五、适合的岗位特制预期一份自己喜欢感兴趣的职业会使自己的工作主动性更强,积极性更高。现在,大学生天之骄子的地位早已一落千丈,又如一去不再复返的黄鹤。因此,在预测自己适合的岗位特质时应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一步到位找到一份称心满意的工作对于一个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来说是有相当程度的困难。六、职业类型预期: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对自己未来的择业和就业的类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规划。 我的特点是可以看到某个方法、计划或服务可能带给别人带来的后果,能够做一些长远的打算,还可以发明一些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营销、市场开发、客户服务等工作基本可以胜任。这些工作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要求不会太高,只要我有耐心、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有不算太笨的头脑、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充足的热情,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七、个人发展规划: 在大四上半年最晚至寒假后,找一份可以养活自己、不再依靠家里的工作,并能学到自己想学的一些东西。市场营销这个工作是我的最低打算。 在毕业的两年内,在自己的工作中好好学习行业的潜规则,为以后自己独立发展打好基础。所以,这段时间不会对工资提过多的要求,只要能够维持生活即可,工作地点不限。 两年后,在有一定经验和技能的基础上回到离家较近的地方跳槽或自己创业。在用十年的时间,在自己四十岁时,能事业有成。在此期间,要挣到自己的房子和车子,让父母和孩子像平常人一样幸福生活。 还有一点要提到的是,毕业后我会在不停的充电,现在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考研,但工作后再苦再累再难也要考。八、小组成员对自己的建设性建议:1、在毕业时,先不要太多地考虑家里,因为这时自己根本就没时间没精力也没财力过多地顾及这些。2、建立事情的优先级,考虑轻重缓急,发展持之以恒。3、需要关注重要的细节,避免总是丢三落四。4、需要规划和计划,并运用实践管理技能。5、适合的时候,主动承担一些工作对发展规划更有利6、需要冷静地分析和头脑灵活性来保证正确的前进方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18
那么到底该如何评价一个人呢?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评价?

孙子兵法中说,看一个将领就是看他是否具备伍德:“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而在保先中则说:“党员的先进性应当是每个党员个体的品质、能力和行为三者的统一。其中,品质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础,它是一个人内在的、稳定的素质,品质的优劣是评判一个人道德境界的基本依据。而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品质的延伸,是品质由内向外的过渡和转化。能力又是内在能力与外在能力的综合,内在的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评价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等,外在能力则包括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处事能力、工作能力等。行为是人的实践活动的总称,行为是最直接、最直观、最现实的,因而也是最为人瞩目、最具有说服力、最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

那么到底如何评价一个人,至少应该包括道德方面的(诚信,孝顺),个人能力方面的(勇敢,表达,组织),还有性格方面的(乐观,自信,积极,大方)
第3个回答  2018-03-31

每个人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喜好,也有着不同的人生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及动力。从这些方面出发去评价一个人。

不要从单一方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评价历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所接受的也不过是大多数人人能认同的观点。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比如,曹操,人说他是奸雄,也有人说他是枭雄;再比如秦始皇,我们知道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统一中国的人,但是狭隘意义讲,在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上,他却焚书坑儒; 立场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同的。凡事都有阴阳两面的。不能以一论定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7-16
1/7两面性评价事物都有对立面,要从两面性评价,比如一个人内向,这是不大好的评价,但是内向的人更专注,这就是好的评价;2/7多人评价人是情感动物,评价他人时会带着个人感情,所以听取评价受众群体要多,这样的评价才会客观些;3/7多接触眼见不一定为实,他人的评判只是参考性,真正评价一个人还是需要自身去接触后才能知道;4/7根据他的交友评判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和人能交往在一起,说明他们之间具有共性,评判一个人也可以从他交的朋友上判定;5/7综合评判每个人都有优缺点,评价一个人需要从综合方面考虑,了解他各个方面;6/7就事论事如果是在单方面评判一个人,要就事论事,比如一个人虽然生活作风不好,但是平时工作时兢兢业业,工作考核时不能因为他的生活作风而改变判定;7/7总结1、事物都有对立面,要从两面性评价;2、听取评价受众群体要多,这样的评价才会客观些;3、真正评价一个人还是需要自身去接触后才能知道;4、评判一个人也可以从他交的朋友品格判定;5、评价一个人需要从综合方面考虑,了解他各个方面;6、单方面评价就要就事论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