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哪些是虚构的

如题所述

长安三万里哪些是虚构的答案如下:

第一,李白与高适相遇没有那么早。

影片:高适在前往长安的路上,遇见被路匪欺凌的李白,两人初次相见,切磋相扑,结下金兰之谊。此时李白、高适不过20余岁;而高适在长安见到杜甫时,后者看起来也就10来岁的孩童。

史实:天宝三载(公元744年),被“赐金放还”东出潼关的李白,在洛阳见到了“小迷弟”杜甫,两人结伴后,经杜甫介绍认识了高适,三人一起同游梁宋,从而结下深厚的友谊。此时,高适40岁,李白43岁,杜甫32岁。

第二,救下郭子仪的是李白,却非高适。

影片:高适蓟州从军写下“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后,返乡途中在题诗板上写下一首诗之后,却意外被李白找到。高适在救下李白被安禄山手下追杀的同时,还意外通过哥舒翰救下郭子仪,甚至还立下了“随时听召”诺言,也为后续高适进入哥舒翰帐下埋下伏笔。

史实:根据《新唐书》、《翰林学士李公墓碑》记载,李白在公元735年游历并州时,遇到了尚未成名的郭子仪,当时后者性命堪忧。李白豪掷千金,并亲自出面游说救下了李白。

第三,高适两次营救李白?可惜真没有。

影片:高适在救了被安禄山手下追杀的李白之后,又在李白投靠永王,犯下大罪之后,接来了其夫人,并且为了避嫌,让郭子仪救了李白。

史实:安史之乱是高适和李白两人的分水岭,李白是一位极具天赋的诗人,但他缺乏成为政治家的必备素质。他过于飘逸、随性,并且对世俗事物并不感兴趣。相比之下,高适在政治上则显得老辣且机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17
电影《长安三万里》中虚构的内容,我所知道的有两处:

高适的《燕歌行》:在电影中,高适的名篇《燕歌行》是作为诗人本人的经历来处理的。但实际上,《燕歌行》是高适在开元二十六年在梁宋(商丘)写的。他写这首诗,是因为有个朋友从边塞回来,写了一首《燕歌行》给他看,他读后有所感动,于是就写了这首同题和诗。
“饮中八仙”的人物和故事:影片中,所谓的“饮中八仙”,并非固定的哪八个人,而且也并非同时都在长安。这不固定的八个人,乃至杜甫与他们,也不一定彼此都是朋友,都有往来。杜甫只是传了个传说。
第2个回答  2023-09-18
长安三眼里里面大部分事件都是真的,但是时间线,包括李白和高适的关系都是假的,后期高适的事件大都是真的,所以才会这么受欢迎。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